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大家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或建议,可以分享一下吗?

2024-11-09 03:43:0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课内重视听讲,培养思维能力
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猜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谁优谁劣,这样对比分析下来对于该知识点的掌握就更牢了。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不懂就问,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树,变成自己的知识。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
(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
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和例题为准,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找一份有完整赋分答案的试卷,自己在规定时间内答题。做完后照答案给自己严格打分,看一下哪些题是自己完全会做,但是由于书写格式的不规范、条理不清楚而失的分。最后,自己总结。
最后,祝愿同学们在致学(中小学课外辅导)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

回答2:

怎样学好数学的是十三种好习惯
方法
1、认真“听”的习惯。
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对中、高年级学生提倡边听边做听课笔记。

2、积极“想”的习惯。
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随着年龄的升高,思考问题时应逐步渗透联想、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3、仔细“审”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学会抓住字眼,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旁注、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性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建议教师们经常进行“一字之差义差万”的专项训练,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4、独立“做”的习惯。
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还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教师应教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盲从优生看法,不受他人影响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对知识的运用不抄袭他人现成答案;课后作业要按质、按量、按时、书写工整完成,并能作到方法最佳,有错就改。

5、善于“问”的习惯。
俗话说:“好问的孩子必成大器”。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大力提倡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大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情,又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6、勇于“辩”的习惯。
讨论和争辩是思维最好的媒介,它可以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渠道、广泛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在争辩中表现自我、互相启迪、交流所得、增长才干,最终统一对真知的认同。

7、力求“断”的习惯。
民族的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新大纲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不受常规思路局限,乐于和善于发现新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诠释数学命题,能用不同方法解答问题,能创造性地操作或制作学具与模型。

8、提早“学”的习惯。
从小学生认识规律看,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必须牢牢抓住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四个基本环节。其中,课前预习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随着年级的升高、预习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9、反复“查”的习惯。
培养学生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这也是新大纲明确了的教学要求。练习后,学生一般应从“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合理、灵活、正确,应用题、几何题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学”等几个方面反复检查验算。

10、客观“评”的习惯。
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本身就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11、经常“动”的习惯。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所以新大纲强调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理解数学,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对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举实例加以解决,对较复杂的应用题通过画图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对模糊的几何知识通过剪剪拼拼或实验达到投石问路的目的。

12、有心“集”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同一问题多次犯错。为避免同一错误经常犯,有责任民的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了错会诊专栏,有心计的学生建立错误的知识档案,将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收集在一起,反复警示自己,值得提倡。

13、灵活“用”的习惯。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既能起到巩固和消化知识的作用,又有利于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还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回答3:

经过本人经验,数学成绩看3个方面,即为:40%天赋+40%方法+20%勤奋。
天赋你是改变不了的,勤奋这点看你的态度,比如多做题。但最重要的是学习方法,拥有好的学习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成绩。
学数学,书是完全没用的。主要要听老师讲,这比你看多少书做多少题都重要,像我数学经常抄作业,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听课不仅要听知识点,更要在这个知识点上想到一些本质的问题,头脑中要有知识网,一定要对知识有层次感。
要清晰了解中考数学的题型,没道题都会考什么这是需要知道的。但采用对中考题型逐题攻破显然不是上策,这种事只适合在总复习做。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套自己的解题核心思想,不放弃思考。比如做几何要发现规律,并且要先想后作,要有我要想知道某某就必须知道某某的思维方式,要有逐层证明结论的链条,从简单题到难题不断理解本质,而不是局限于这道题

回答4:

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勤思多练、反思总结。

回答5:

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听懂老师讲的,看懂书本上的,做好该做的题目。其他不需要钻很多的,作为兴趣的话是可以深入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