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自花传粉。其为虫媒异花传粉,为具有合蕊柱特征的虫媒花。
马兜铃花单生或2朵聚生于叶腋;花梗长l-1.5cm;小苞片三角形,易脱落;花被长3-5.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成一长管,管口扩大成漏斗状,黄绿色,口部有紫斑,内面有腺体状毛;檐部一侧极短,另一侧渐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顶端钝;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于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稍具乳头状凸起,裂片先端钝,向下延伸形成波状圆环。
马兜铃花的形状如同一漏斗,花缘部有一“开口”;花中部为管状,管内长满了向内的毛;花基部膨大呈球状,内为一空腔。花基的空腔内底部有一突起物,突起物的上部为接受花粉的柱头,突起物的四周长有6个雄蕊。
花通常在清晨5时候左右开放,开放时发出腐臭气味,花基部的空腔内味道最浓。这臭味吸引了常在腐败物上寻食的昆虫,通常是蝇类,如潜叶蝇。
当昆虫被臭味吸引而来,钻到味道最浓的花基部的空腔内时,由于如细管状的花中部内长满了向内的毛,昆虫进入容易出去难,进入的昆虫将被逼留在花中过一天,空腔内长有蜜汁让昆虫饱餐。
次日,清晨3时半左右,花药开裂,散出花粉,而昆虫为了逃脱,在花内乱钻期间身上粘了许多花粉。而这时花中部的毛开始变软,萎缩,长度只有之前的4份之1,且贴在花中部内壁上。此时昆虫得以逃脱。
之后此昆虫又被另外一朵马兜铃花的气味吸引。又一次被禁闭,期间把花粉散播在柱头上,替马兜铃完成了异花传粉。
马兜铃雌蕊先熟,清晨开花到半夜乃柱头受粉时间。半夜后柱头逐渐萎缩,失去受粉能力;而雄蕊则在这时期成熟。以此避免自花传粉。
马兜铃花主要吸引对象是体型小的蝇类。蜂与蝶不喜臭味,且体型较大,钻不入细狭的花中部。而蜂蝶的长吻也达不到蜜汁所在。
不能进行自花授粉,必须靠昆虫进行异花授粉
“巨花马兜铃”属马兜铃科大型木质藤本常绿植物,因其花朵特大,成熟的果实像挂在马脖子底下的铃铛而得名。“巨花马兜铃”和猪笼草、捕蝇草等食虫植物不同,它不仅捕捉昆虫,还能养着昆虫,帮助其传粉而不伤害昆虫。
“巨花马兜铃”的奇特之处不仅在于它们美丽而怪异的花朵,不像普通的花朵具有对称的花瓣,而且尤其奇异的是它的形态结构非常独特,花朵基部有一个膨大的囊,囊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但雌蕊先于雄蕊一天成熟,因此不能进行自花授粉,必须靠昆虫进行异花授粉。“巨花马兜铃”花朵散发出来的怪异味道和花瓣的斑点能引诱穿梭于花丛之中的昆虫进入囊中,由于内壁布满了倒毛,因此昆虫一旦进入囊中就失去自由。雄蕊成熟后花药破裂散出花粉,这时花朵内壁的倒毛萎缩变软,满身沾满花粉的昆虫就可以飞离囊中,带着满身的花粉飞向另一个刚刚开放的花朵,将花粉传到柱头上。
据介绍,“巨花马兜铃”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里只有一个种,花期自每年的2月底持续到11月中旬,4月~6月是盛花期。它的种子很小,一般很难发现,通过扦插繁殖的成活率不高,因此种苗极为稀少,目前在城市绿化中还没有得到运用。
马兜铃囊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但雌蕊先于雄蕊一天成熟,因此不能进行自花授粉,必须靠昆虫进行异花授粉。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