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孕育产生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和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四个阶段,这期间发生了三次大的理论变革。第一次重大变革是以“泰罗制”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的创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转向了科学管理;第二次重大变革是行为科学的产生,它适应了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和企业劳动与劳动构成不断变化的要求,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提出了人本管理原理,从而再一次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三次重大变革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使西方从管理思想到管理实践都实现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各资本主义国家跨国公司的海外公司急剧增加,由于经济、政治、法律、文化、风俗习惯等有很大差异,使原本有效的管理行不通了; 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普遍实行不同程度改革和开放政策,这使企业管理的理念也在发生许多变化;信息化、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与之相呼应---西方管理理论也有了新发展,即管理的综合、软化和对知识经济管理的探索。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中,普遍重视对人的研究,不同的管理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动机等不同的认识和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每一次大的理论突破几乎都是基于对人的认识的飞跃,各种管理理论的不同,也多是基于对人的认识的不同。泰罗、法约尔及此前的亚当•斯密等人,把人看成是“经济人”,因此主张在管理中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严密的组织结构,推行以物质刺激为主的管理方法。梅奥、马斯洛等行为科学家则认识到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因此主张在管理中要通过不断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到了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则进一步把人看作是“决策人”、“复杂人”等,因此主张实行参与式或灵活多变的管理,以适应民主化、复杂化的管理环境。鉴于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通过对美日企业的管理方式的大量比较研究发现,美国企业在管理中过分强调三个“硬性S”,即战略、结构、制度,而日本企业则在不否认三个“硬性S”的前提下很好地兼顾了其余的四个“软性S”,即人员、技能、作风和共同的价值观;日本企业在管理中,注重从人的需求出发,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企业文化,西方由此兴起了企业文化热,开始普遍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