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尚书令、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一般称宰相,尚书令正二品,一般不置,分左右仆射,为从二品;中书令正二品,门下侍中正二品。五代时期:宰相的品级提高和固定到正二品。
扩展资料:
丞相与宰相不同,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后,正式设置丞相。西汉建立,承袭秦制,设置有丞相,至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220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自哀帝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
魏晋南北朝370年间,除东晋初年、北朝较短时间外,不设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8年(1172)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废丞相的1600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宰相
秦汉和两晋南北朝一段时间有丞相这个官职,虽然三国之前没有九品中正制,但基本可以相当于一品。唐朝之后,宰相主要是有决策能力的代名词,品级不是最高。唐宋时期最高品级一般是虚衔比如太师太傅太保太尉之类的。唐代一直改变比较混乱,前期尚书左右扑射还有中书令和侍中是宰相,都是二品。后来这几个官职不常设了,中书侍郎和门下侍郎变成了宰相,只有三品。但可以兼职,比如李德裕,他就是中书侍郎兼太尉,所以他这个宰相是一品。到了宋代,继承五代十国,枢密院权重,门下省基本被废了,宰相就在中书省,叫中书门下平章事,只有三品。神宗改制称左右扑射兼中书门下侍郎,算是从二品。
所以宰相品级不一定,主要指的是有决策权,比如唐朝后期,尚书仆射是二品,如果没有兼平章事,也不算宰相,还要听正三品的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话。
明朝以后,朱元璋废除宰相,变成大学士,品级上算是彻底规范了
首先第一点 在唐朝 宰相很少有正一品的 唐朝的宰相一般就是三省的长官 尚书令 中书令 门下侍中 但是由于李世民做过尚书令所以李世民登基后尚书令一直是空缺的 直到安史之乱后郭子仪才被封为尚书令 尚书省的长官因此实际上就是左右仆射 唐太宗时,因中书令、侍中位高权重,不轻易授人,于是又常以它官加“参议朝政”、“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等名号作为实际上的宰相。后来又有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头衔行宰相事的。这样一来,尚书仆射如不加“同平章事”,反而不能参与宰相机务了。
唐朝的正一品 只有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和天策上将
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
而尚书令是正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是从二品 中书令和门下侍中都是正三品 所以说唐朝的宰相基本上都不会是一品官
一品官都是勋贵们的赠衔 一般也都要死后才追赠的
但是古代的官一般分为职官 勋官 散官 还有爵位 上面说的都是职官
唐朝的勋位最高也只有正二品 上柱国
文散官最高是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唐朝有不少宰相授予了开府仪同三司的散官,所以这些宰相是一品官)
武散官是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爵位的话正一品的有亲王 从一品的有嗣王、郡王、国公 初唐时很多的宰相都有国公的爵位 所以应该也算一品大员了
你的两个问题理解都对!
首先,明确一点:用“品”来对官员分级是在九品中正制实施后,它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所以在这之前没有一品二品等说法.现在来回答你的两个问题
1,不用”相国“,用”宰相“,因为唐以后很少用相国一词,唐朝: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参议政事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是宰相。所以宰相很多,品级不一,如武则天一朝宰相七十八人,所以宰相不一定是一品!
2是的在唐宋一品官不是很普及
唐朝拜一品的有以下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 :王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
宋朝只有开府仪同三司和骠骑大将军拜一品
所以,你的两个问题理解都是对的!
楼上说的很对,我只是补充一下:1.“天策上将”这个称号只颁布给了李世民一人,因为他在虎牢之战干掉窦建德、王世充,基本平了唐初的几大对头,因功绩太大,都不知道怎么赏赐了,李渊就“瞎编了一个天策上将”给李世民!
2.开府仪同三司:太宗驾崩,当时顾命大臣还剩下:长孙无忌和李勣,长孙独揽大权架空高宗,高宗和武媚给了李勣这个名号(虚衔)与长孙集团对抗!
3.“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靖致仕,太宗不舍,说了一句“没事的时候,你就过来平章政事”这样才出现了“平章事”这个词(日后武则天发现的)!当时高宗快要不行的时候,武则天忽悠高宗泰山封禅还不够,咱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封禅五岳,第一个就是东都洛阳嵩山(当时长安是李唐的根基,武则天在洛阳有自己的根基,为了篡权),高宗去了洛阳,病情加重,当时军队和相权几乎都在反武派裴行俭的手上,武则天就灭了几个当时的宰相,提拔了自己人郭待举、岑长倩:黄门侍郎、兵部侍郎(当时他俩还是八、九品的小官瞬间升为侍郎),但还不够拜相,又不要意思直接用“同中书门下三品”,就突发奇想到了太宗的“平章事”,所以才有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