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酒泉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距离酒泉城区180公里,在甘肃和内蒙古交界处,就是金塔和额济纳旗的交界处,那个地方叫巴丹吉林沙漠。首先,发射基地的选择要考虑许多因素,一楼的已经给出了很官方的说法,我在这里只说,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是因为其地形以及纬度的原因更加多一点,相对来说,如果发射同步卫星的话,西昌的发射条件要比酒泉稍微好一点,再有就是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易于保密,可以防止间谍卫星的拍摄,因为大量的军事设施可以隐蔽在山体隧道中,现在说说为什么选择酒泉。酒泉全年无云天气可以达到两百天左右,发射窗口多,另外,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所处的位置,属于沙漠地区,无人区,现在可能还会有旅游的人去,另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需要加快建设自己的航天工业以及核工业,当时钱学森只提出了两点,一是地方大,二是需要有知识的技术人员,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就正好符合地方大这一条,不过它虽然处在无人区,但是他的后勤保障代价要远远小于其他无人区,因为他的旁边就有酒泉和额济纳旗这样的农牧业城市,另外,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从成立到现在不光在研究航天同时也在研究核工业以及其他弹道导弹技术,所以,设在没有植被的无人区即使发生意外,也不会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再有,说说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比较著名的地方,亚洲最大的垂直吊装场、发射架以及号称亚洲最宽的公路(宽度2公里,看清楚,是宽度!),这样的吊装厂和发射塔架是为了保证大火箭的发射所造的,大家也看过,历次神舟系列飞船发射的时候都要清场,保证发射塔架下几公里范围内无人,这是因为,一是怕火箭尾焰和喷出的有毒气体伤人,二是怕火箭发射初期发生不稳定引起坠落,假使出现事故,火箭掉下来了,因为厂区周围是无人区,也不会造成额外的损失,另外,酒泉是高原平原地区,方便发射以及火箭坠落后的搜寻工作。最后,再说一个细节,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部队代号“十号基地”,其周围还有“十四号基地”,对民间称为东风航天城,即使在今天,航天城内部的水是不能食用的,原因是因为重金属超标,这里所有的食物及水源都由额济纳旗和金塔提供,另外,航天城的技术人员绝对是中国解放军内待遇最好的人员之一,但是他们所承受的生活困难和工作压力确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现在很多十号人都把家安在酒泉城内,酒泉由他们的办事处,每天有班车通往航天城,有机会建议你来看看,体会一下什么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另外,现在咱们国家除了酒泉和西昌两地外,还有太原以及海南发射基地,只是有些还没投入使用,但是确实是已经在建造了,有人曾今语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当神舟系列结束后,将会渐渐退出中国航天历史舞台,因为太原及海南的发射基地将会分担现在由酒泉承担的发射任务。
还有一个酒泉发射基地最最特殊的地方,就是现在中国只有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能够发射长征二号F型火箭,因为其是捆绑式火箭,也就是你看到的除了火箭本身,其在底部还有四个小的推进器,这种火箭统称为长征二号F型捆什么什么的,后面还有具体的型号,这个是根据发射物品的质量以及发射所要进入的轨道确定的,因为目前只有酒泉的发射塔架能够发射这种大型火箭,而西昌多发射小卫星和替外国发射卫星,酒泉多发射军方的卫星以及神舟飞船
从中学地理的角度来考虑,可能主要就是纬度,即低纬度有利于卫星的发射。航天运载器发射中心是为保障航天运载器的装配、发射前准备、发射、弹道测量、发送指令以及接收和处理遥测信息而专门建造的一整套地面设备、设施和建筑。发射中心的发展史与航天运载器的发展密切相关,它的结构组成以及设备的配套完全取决于运载火箭的结构和规定的任务。通常,它可以包括五个部分:技术阵地;发射阵地;测控系统;搜索救生系统以及生活区和后勤系统。
航天发射中心的设备可分为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两类。通用设备即通用工业性设备,包括电力、照明、取暖、通风、消防、通信、供水、排水、升降机等。专用设备是用于火箭与航天器的运输、装卸、装配、测试、起竖、加注、充填压缩气体、调温、发射准备、发射和飞行控制等的设备。
由于航天发射中心包括了许多的设施、设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对其结构和组成的影响因素很多:诸如场址的地理坐标;国家以及国际航天计划的规模;航天运载器的规模;航天运载器的用途和类型;国家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状况及保证可靠和安全的能力等。
航天发射中心场址的选择涉及到许多因素,甚至要涉及到许多国家间的关系问题。因为发射现代航天运载器,其航区有时要达到赤道全长的一半,所以要考虑火箭发射区、坠落区以及航天器回收区建立禁区的可能性,考虑在火箭发射时或在主动段飞行时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沿航区设置地面测控站或测量船的必要性等。
发射场址的选择还要考虑该区的地形地貌、土质结构和供水条件,以及该区海、陆、空交通条件。
发射场所在地区的气候和气象条件(年平均气温、湿度、一年内的晴天数等)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发射场的技术能力,影响着地面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选择场址还必须考虑该区周围的环境条件。从安全性来讲,以设在远离工业中心、居民稀少的地区为宜。 以西昌举例来说
首先是海拔高、纬度纸。发射场地处东经102度,北纬28.2度,平均海拔150
0米。而我们知道,卫星轨道倾角与发射场的纬度关系十分重大,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
就既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从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载。此外,还可避免一系列火箭研制上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制造过程。同时还能够满足将来发射大、小倾角卫星的要求,也有利于卫星和火箭部件的回收。
第二是地形隐蔽。西昌地处大凉山腹地,与其它几个候选之地相比,这也是得天独厚的,那些终年云雾弥漫的崇山峻岭仿佛是西昌的一方方屏障,挡住了外界探索的目光和脚步。
第三是气候。西昌素有小春城之称,它的气候丝毫不逊色于四季如春的昆明。西昌的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是中国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更重要的是,西昌地区雨旱两季分明,每年只有6月至9月为雨季,且多半是夜雨和午后阵
雨,其余月份为旱季,晴天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日。每个初到西昌的人往往都惊讶于头顶的那片蓝天为何能像刚刚清洗过一样纤尘不染,而这如洗的碧空也恰恰大大地增加了卫星的年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
第四是西昌水源丰富,能满足发射中心的大量用水。
第五是交通。距发射场50公里处是西昌飞机场,发射场距离成昆铁路和川滇公路都不远,加之东面的金沙江航道还可以水路通宜宾、重庆直至上海,这些条件极利于运输所需物资和卫星、火箭产品。
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保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