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焦虑,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觉得学习比的首先是心态 ,其次才是方法和能力。不要有畏难心理,也不要害怕考试失利,如果它能让你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保持平常心,把考试当作检验学习成果的试炼,别把它看得太重就好了。我也曾有过对大考的畏惧,如今作为一个迈出校门的社会人,经历过无数次成绩不如意的痛苦和迷茫,终于明白了自己何以那么害怕考试:准备不充分,平时积淀不够;对自己没有充足的信心;人对未知事物本能的恐惧。想清楚以后,觉得考试似乎也没有那么可怕了,或许自己也只是害怕知道那个糟糕的结果本身,或者通过考试暴露出来的问题,知识的欠缺,心理素质不过关等等。在我高一的时期,我的注意力经常很不好,学习总是记不住,考试成绩也非常差。后来看到一个潜意识开发的"尼古拉特斯拉训练",看完之后,才改变了我这种糟糕的境遇。我记忆力比之前好了,我的各科成绩也提升了。我的这些话应该能给你带来启发,愿你能心想事成,不要放弃!
认清现状
先静下心想一想自己目前的学习情况是否值得焦虑。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将自己的焦虑归结为不努力。首先需要了解到人们惯常对于努力学习的两个误区。
误区一:
“有效的学习一定要伴随紧张和焦虑”。
什么样的学习过程会伴随紧张与焦虑?
填鸭式教育。
老师永远在身后赶着你向前跑,这样的危机意识会激发学习的动力,但它带来的只是一时的勤奋。
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应该是享受其中的主动学习。这样的方式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与真正的学习乐趣。
误区二:
“努力学习就一定要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
无论什么时候,努力都需要注重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学习效果=学习时长*学习效率
如果学习效率不高的话,即使时长再长,学习效果也无法尽如人意。
所以,学习时轻松从容,即使没有埋头在堆成山的习题中,仍然是有效的学习。
每天该玩玩,该学学,即使没有将每分每秒的清醒时间都用来学习,仍然是有效的学习。
认清这两个误区后,再看自身的学习状态,你认为自己是属于努力不足导致的焦虑还是心态问题导致的焦虑。
如果的确是努力不足,那就不要每天做“今天的你真棒”这样无谓的积极心理暗示了。接纳自己的现状而不是肯定自己的现状,再找补救措施。距离高考还有时间,现在努力还来得及
一、日常生活要保持适量的运动
运动可以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因此,应对高考,适量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二、经常做深呼吸法
深呼吸能使人体吸入更多的氧气,有降血压的效果,学习感觉疲惫之时深呼吸,平复脑电波,会使人的精力更加旺盛。
三、复习内容上要回归课本
临考之前的复习一定要回归课本,复习老师讲过的知识要点就可以了,不需要把精力放在难题、偏题上。其实只要将基础知识掌握清楚,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考生心里就会觉得踏实,降低焦虑感。
担心考试考不好,你应该首先平复心情,好的心态就考好了一半,剩下的要计划的去复习,其他的交给天意。
如果总害怕自己考不好,就应该好好的去复习自己的知识,总是害怕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害怕这种心情放在我们的学习动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