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一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一句
2024-12-02 23:51:5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下一句是: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譬犹客之乘舟,中流遗其剑,速契其舟桅,暮薄而求之,其不知物类亦甚矣!夫随一隅之迹,而不知因天地以游,惑莫大焉。虽时有所合,然而不足贵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白话释义:

用某个朝代的制度来治理多变的社会,这就好像外乡人乘船,船至江中,这位外乡人的剑掉入水中,他就赶快在剑掉落下的船舷部位刻上记号,等傍晚船靠岸后他就在所刻的记号处下水去找剑,这实际上反映了此人不懂事物已变化很多了。

只知道在掉剑的船舷旁打转,而不知道因顺自然遨游,没有比这更糊涂的了,虽然有时偶然间有所合,但这种“合”不值得珍贵。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长之子。汉文帝八年(前172年), 封为阜陵侯。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封为淮南王。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举兵反叛,吴国使者到淮南联络,刘安意欲发兵响应。淮南国相说:“大王如果非要发兵响应吴王,臣愿为统军将领。”

淮南王就把军队交给了他。淮南国相得到兵权后,指挥军队据城防守叛军,不听刘安的命令而为朝廷效劳。朝廷也派出曲城侯蛊捷率军援救淮南:淮南国因此得以保全。

刘安好读书鼓琴,辩博善为文辞,不喜欢嬉游打猎, 很注意抚慰百姓,流誉天下。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其中有苏非、李尚、左吴、陈由、雷被、毛周、伍被、晋昌及大山、小山等等,在其主持下编写《鸿烈》(后来称《淮南鸿烈》,也称《淮南子》)。

文章简介: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着的。据《汉书·艺文志》云:“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说的内篇所遗。

据高诱序言,“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汉书·艺文志》则将它列入杂家。

回答2: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原话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出自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著作——《老子》。原句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送给别人一条鱼能解他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让他永远有鱼吃,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有鱼吃是目的,会钓鱼是手段。这句话说明,要想帮助他人解决难题,还不如传授给他人解决难题的方法。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叫亨利的青年,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30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又带着浓重的乡土口音,所以一直自卑,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没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他的好友约翰兴冲冲地跑过来对他说:“亨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拿破仑曾经丢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述的特征,与你毫不相差!”“真的吗?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

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联想到爷爷曾经以矮小的身材指挥着千军万马,用带着泥土芳香的法语发出威严的命令,他顿感自己矮小的凶狠才同样充满力量,讲话时的法国口音也带着几分高贵和威严。 

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的孙子这一“美丽的谎言”,凭着他要成为拿破仑的强烈欲望,30年后,他竟然成了一家大公司的总裁。后来,他请人查证了自己并非拿破仑的孙子,但这早已不重要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回答3:

原话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出自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著作——《老子》。原句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