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明清小说等,其他也行

2024-11-09 04:01:4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题目太大了,回答不了
给你找了一下明清小说的资料,看看有用吗

明清小说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明代小说 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

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村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四类,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三国演义》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木,经各家说话人熔裁敷演,由罗贯中于元末明初写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岗改定的。此书生动描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最后司马氏统一天下的复杂历史,结构宏伟,场面壮观,人物众多。有些人物颇具特色,成为某一类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但总的来说,《三国演义》重于叙述历史事件而薄于文学创造,人物有类型化的倾向,语言半文半白,显示出由历史向文学嬗变的痕迹。

《水浒传》或题施耐庵著,或题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描述北宋宣和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雄壮故事。宋江事史载甚略,宋人话本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浒故事已在民间流传,至《大宋宣和遗事》记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义梁山泺,已略具《水浒》雏形。水浒故事就是在这一基础上由文人加工写定成书的。《水浒传》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善于在叙事中刻画人物,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成为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但虚构成分多于《三国演义》。它是中国第一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在文学史和汉语史上都有很高价值。

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于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经的事迹,由吴承恩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改写而成。该书想象丰富,手法浪漫,语言诙谐,是白话小说中独树一帜的优秀之作。书中塑造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和胆小自私的猪八戒两个受人喜爱的文学形象,孙悟空的形象是人民群众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不怕困难等优秀品质的艺术概括,也寄托了人民战胜邪恶势力的美好理想。

刊行于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在白话长篇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摆脱英雄与神怪的传统题材,转而表现现实日常生活的创始之作。作者题兰陵笑笑生,前人疑为王士贞,不可信,近年又有屠龙、李开先、贾三近诸说,但均缺乏有力证据。该书借《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故事为线索,演成百回长书,虽假托宋代,反映的却是16世纪北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熟悉市井生活和市民语言,描摹人情世态细致传神,语言泼辣生动。但书中对官僚地主放纵肉欲颇多自然描写,影响了这部书的价值与流布。

此外,较著名的明代长篇小说还有熊大木的《北宋志传》、郭勋的《皇明英烈传》、许仲琳(或曰陆长庚)的《封神演义》、董说的《西游补》、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等,均在中国文学史占据一定地位。

明代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的兴起,是明后期社会政治腐败的产物。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无名氏著《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余象斗著《皇明诸司公案》等,歌颂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况钟等。但多追求情节离奇曲折,艺术上较粗糙,多夹杂迷信描写,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也获丰收。冯梦龙辑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收入宋、元、明话本及拟话本一百二十篇。题材多取自稗史或传说,有宋元旧作,也有明人拟作,经冯梦龙润色加工,反映出当时市民阶层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对后世的白话小说及戏曲都有很大影响。常与“三言”并称,地位相当的是凌蒙初编著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各四十篇,内有一篇重复,一篇杂剧,实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艺术性不及“三言”,但为凌氏本人创作,选材标准与语言风格比较统一。此外,明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种。但成就皆逊于“三言”、“两拍”。这些短篇小说中,爱情婚姻题材占重要地位,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和政治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题,但美化统治阶级,宣扬封建礼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满糟粕的作品也占相当数量。

清代小说 清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给小说创作以深刻影响。清初至乾隆时期是清小说发展的全盛时期,数量和质量、内容和形式、风格和流派与前代相比都有较大发展。清代小说基本是文人的创作,虽有历史、传说等素材的借鉴,但作品多取材于现实生活,较充分地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意愿,在结构、叙述和描写人物各方面也多臻于成熟的境界。乾隆年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分别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

文言小说自唐传奇以后虽历代续有新作,如《夷坚志》、《剪灯新话》等,但多叙事简单,文采不足,至《聊斋志异》则如异峰突起。作者蒲松龄用文言如白话,颇有传神之笔,小说主人公多为狐鬼,但形象可爱,富于人间情

趣。它代表了文言小说的最高成绩。

《红楼梦》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曹霑,号雪芹,满洲正白旗人。曹家曾三代居江宁织造任,后因事被抄而家道衰落。该书以曹家生活为原型,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与婚姻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氏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反映出进入末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崩溃结局和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红楼梦》情节缜密,细节真实,语言优美。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塑造出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等,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但曹雪芹只写完《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今通行本后四十回一般认为系高鹗所续。清代后期还有许多续《红楼梦》的作品,但多为续貂之作。

除《红楼梦》外,比较著名的清代长篇小说还有《儒林外史》、《醒世姻缘传》、《绿野仙踪》、《隋唐演义》、《说岳全传》、《女仙外史》、《镜花缘》、《雷峰塔传奇》等。话本小说则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渔的《无声戏》、《十二楼》则是白话短篇小说艺术成就的代表。

自宋迄清,产生长篇小说三百余部,短篇小说数以万计。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民群众认识社会和文娱生活的主要文学样式。发轫于讲唱的中国白话小说形成了单线结构,重视情节,通过动态刻画人物,语言生动上口,风格独特,而大规模的文人和群众密切融和的创作方法也为世界文学提供了少见的范例。这些白话小说不仅对中国后世的文学、戏剧、电影有巨大影响,也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文学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优秀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答2:

诗歌 poetry
文学体裁之一。一般认为,诗歌借助于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高度凝练的语言,创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意境和形象,表现诗人的情致。
中国古典文论主张“诗言志”,“诗缘情”,“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特别看重诗歌抒发诗人主观情志的特点,即使是叙事诗,其抒情性也相当明显。诗人的主观情志自然导源于外在现实,但外在现实必须内化为诗人的心理现实即变成诗人情志的一部分才能发而为诗。在形式上,与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相比,诗歌更富于节奏 感和音乐美。无论中国诗歌还是西洋诗歌,通常都是通过语音的有秩序的排列而形成有规律的抑扬顿挫;并且大部分诗歌要押韵,即使中国现代自由诗也注意押韵,只是押韵方式比较自由。此外,相对而言,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更讲究凝练;语言含蓄而富于跳跃性。
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体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不同种类,如抒情诗,叙事诗,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十四行诗,民歌等等。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 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 《 国风 》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

《词综》
中国词总集。清代朱彝尊、汪森编。朱氏编选26卷,汪氏增补10卷,共36卷。其中唐、五代、宋、金、元诸家词30卷,补人3卷 ,补 词3卷 。全书共 收录词 人650多家 ,词作2250余首。此书吸取前代词选之长,以时代先后为序,各家下有词人姓氏、籍贯及其著作,间附宋、元人评语,内容丰富,为有影响的词集之一。此书有康熙三十年(1691)汪森等增订的刊本、《四部备要》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等。

词牌
汉语填词所依据的曲调名称。又称词调。宋代以前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有的依调填词,有的依词制调,曲调乐谱的名称即是词牌。填词既要求合乎音乐腔调,又要合乎一定的格律(即词律),如字数、平仄、句式、韵位等。宋代以后主要是依调填词,且大多数词人只懂格律,不懂音乐,他们只是按照格律填词,所作词走上了与音乐脱离的道路 。明代以后,宋词曲谱大抵失传,而按照格律填词却继续不断,词牌名只作为文字、音乐的结构的定式,词也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形式了。词牌种类繁多,总共在1000个以上,其中常用的大约只有 100 多个。如〔沁园春〕、〔水调歌头〕、〔念奴娇〕、〔菩萨蛮〕、〔如梦令〕、〔蝶恋花〕、〔忆秦娥〕等。词牌名称的由来,绝大部分已无可考,只有极少数有记载流传。


中国古代文体名。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在内容上大多是借物抒志;在艺术上重铺排,重夸饰,重辞采,重音韵,富于形式美和音乐美。赋在其发展史上主要经历了古赋、骈赋、律赋和文赋各个阶段:
古赋:古赋包括战国末期荀子的《赋篇》和汉赋。荀子《赋篇》分别写了礼、知、云、蚕、箴等5种事物,以韵散相间和问答体的结构方式 ,“ 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汉赋渊源于荀子《赋篇》,并在文学体制上接受了楚辞和战国恣肆文风的影响。汉赋又包括汉初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为代表的骚体抒情赋;西汉前期至东汉中期以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的散体大赋;东汉后期以赵壹《刺世疾邪赋》为代表的抒情小赋。其中,汉代散体大赋是为正宗。《汉书·艺文志》著录仅西汉时期就有大赋作者60余人,作品900余篇。
骈赋:又称俳赋,是古赋的发展和变种。所谓“三国两晋,征引俳词;宋齐梁陈,加以四六,则古赋之变矣”(《汉文典》)。俳词,即骈词,亦即对偶句。骈赋形成于魏晋而流行于南北朝。魏晋骈赋以陆机的《文赋》为代表,以六言为主,不避杂言。文中多整饬的骈句。两句成联,对仗工整。南北朝骈赋以庾信的《哀江南赋》、《小园赋》为代表,讲骈偶,讲辞藻,讲用典,尤其是庾信受到沈约、谢脁所创四声八病说的影响,注重声律,讲究音韵,两句一典,隔句对仗,句式上虽有参差,但骈四俪六的整饬结构已初步定型。
律赋和文赋:律赋指唐代科举考试中专门限制立意和韵脚的命题赋。律,即格律。所限韵脚一般为四言两句八字,即八韵。试赋限八字韵脚,始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试题为《旗赋》,以“风日云野,军国肃清”八字为韵。要求全文分为八段,各段依次用此八韵中的一个字押韵。八韵要求依次四平四仄。此后,试赋沿袭此路,便逐渐形成律赋。唐朝以诗赋取士的制度吸引了大批文人士子去苦研习写律赋。作为应制赋、试贴赋,这类作品大多矫揉造作,从根本上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力。但律赋作为科举科目一直沿袭到清末。律赋的实质是赋的格律化。文赋是与律赋相对而言的一种赋的变体,并与律赋同时并存。其主要特征是不拘骈偶、音律;章法整饬自然,句式摇曳多姿,体制上呈散文化的倾向和气势,故称之为文赋。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倡导秦汉古文、改革六朝骈体文的产物。它始于唐而盛于宋。代表作有韩愈的《进学解》、柳宗元的《答问》、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这些作品大部分又返回到古赋中主客问答和散体化的结构方式。这实质上是赋体发展到终极阶段返朴归真的一种标志。

回答3:

明清小说概述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讲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

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题材的史传性 观念的史传性 小说艺术的史传性

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 惩劝模式牢笼创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

小说描写空间的拓展 小说人物画廊的丰富 小说情节的奇谲变幻

二、明清小说的内容拓展

就题材而言,明清小说可谓是包罗万象,空前丰富。明清小说全方位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理想追求。叙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特点,使文学对社会生活的表现,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宽广和深入。城市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凸起,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社会理想又给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

1、题材内容的空前丰富

题材丰富,内容多样是明清小说的突出特点。除了在民间流传蕴育多年而经文人加工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以及用魔幻的方式反映生活的神魔小说外,小说作者的笔触更是切近了现实生活。直接描写社会世态人情的世情小说的出现,是小说题材开拓上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小说创作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新阶段。

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 英雄传奇 神魔小说 讽刺小说 侠义公案小说

2、世俗生活的全面展现

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摹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这是明清小说的突出贡献。

爱情婚姻,家庭盛衰   官场黑幕,社会丑态

  科举礼教,人生百态   日常生活,世情风貌

3、社会理想的全新探索

中国古代小说素有理想探索的传统,在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和宋元话本中,往往通过幻想浪漫的手法,表现理想。明清小说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力求真实地描摹世态,批判社会;一方面则探索社会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现理想境界。两者相辅相成,表现出对社会现实人生的热忱关注。

社会政治理想 爱情婚姻理想 人伦关系理想

三、明清小说的艺术成就

到了明清小说,叙事艺术已趋向成熟和完美。先前那种故事式的作品已衍化为繁富的鸿篇巨制,其间有宏大精致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丰富多彩的语言,无微不至的描绘。文学的表现力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完备,《红楼梦》的问世,更是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走到了它的巅峰。

1、完备精湛的叙事结构

作为叙事文学的典范作品,明清小说在叙述方式和情节结构上的成就不同凡响。无论是章回体的长篇小说,还是精巧绵密的短篇作品,都各有优长。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结构宏伟,能在尺幅之间,舒展历史风云,饱览英雄人物,追寻历史进程。世情小说则脉络清晰,精巧细密,逼真地反映现实生活,展示生活样貌。

从事件结构到人物命运结构    从平铺直叙到立体交错

  从单线纵深到全方位铺展     从主线突出到一线两描写

2、性格丰满的形象塑造

从历史传奇中人物刻画的类型化、平面化,到英雄传奇的个性凸现,直至世情小说注重平常人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明清小说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成就非凡。将情节事件发展与人物性格密切相连,细腻委曲地传递人物的情绪心声,在对比映衬中凸现性格,描绘出人物的心灵成长史……明清小说中风韵独具、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显示了叙事文学在人物塑造上的突飞猛进。

因人设事 曲尽人情 相依相存 发展变化

3、曲描细叙的艺术刻划

由叙事为主,转向以描写为主,明清小说在艺术描写上渐趋细腻逼真,无论形象塑造、环境描写、细节刻划,还是人物心理情感的揭示,都力图描摹生活,笔参造化。追求洞察深微、见微知著的概括作用和艺术感染力。

丝丝入扣的心理描写 逼真细致的环境描写 丰富具体的细节描绘

回答4:

http://www.mqxs.com/
http://cul.sohu.com/shici/mqxiaos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