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探究和揭示人性,整部《红楼梦》是在全方位地探寻人性美的存在状态和幻灭过程。
红楼梦把儒家、道家、佛家,挨个审视了遍。最后曹雪芹得出的人存在的终极性质:虚无。因此,曹雪芹真正的目光所在,不是什么封建社会政治制度,而是文化。
他把到他为止占据根本地位的儒、道、佛三家,放在一起,通过文学性手法全部审视了。他要探究的是:人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或者说,存在。
中国传统的“自我意识”,就是意识到自己是非人、非意识;中国传统的“超脱”“淡泊”,就是明白自己反正逃不掉非人的命运和虚无的结局;中国传统的“自由”,就是取消自由意志之后的一身轻松、无所谓和玩世不恭;中国传统的“独立人格”。
就是自觉地扼杀自己的个性、使之抹平在“自然”(泛)“道德”“天理”的平静水面之下,就是坚持自己的无人格。作为个人,传统中国人是完全绝望的。中国传统没有个人,只有整体。个人只不过是这个整体的工具。因此中国人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可以有灵魂。否则,注定是悲剧。
一部《红楼梦》实际上,是抽了儒道佛三家的筋。曹雪芹是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虚无感中和无穷无尽的悲怆中写下这部著作的。所以,读《红楼梦》会给你带来不是一般的苍凉感和凄凉感。
扩展资料: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有了新的重大的突破。它改变了以往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是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长期以来最为流行的说法还是,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是通过描写贾家(或曰四大家族)的衰败,揭示封建社会的必然衰亡。有人甚至干脆说,“《红楼梦》的主题是写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斗争”(以其阐述的观点分析,仍属“必然衰亡”说)。这一类说法,在目前重印或新出的有关文学史和文艺理论的教科书中,以及在某些有影响的红学家的最新论著中,仍然普遍盛行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二十多年来在评论《红楼梦》的思想性方面所表现的一种“左”的倾向。从这论点本身来看,也还存在一个主题概念含混的毛病。作品有没有表现贾家(注意!并非四大家族)的衰败呢?有没有表现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斗争呢?应该说都表现了。而且在整个的气氛上和个别的细节上,还表现得很典型。但关键问题在于,这些并不是作为《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更不是作为思想主题来表现的;而是作为展开情节、衬托人物、突出主题的背景来表现的【非原创】
清代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诸如爱情问题、吏治问题、宗法伦理问题、教育问题、考试制度问题、性爱问题、民俗问题、妇女权利问题、蓄婢制度问题、赋税制度问题等等。从国家到社会,从家庭到个人,作者揭示了许许多多的社会矛盾,法制探索在小说的主题表现、人物塑造和结构艺术上都有着重大的作用。从主题表现上看,不论《红楼梦》写了多少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它的主题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封建制度必然灭亡”。兴衰问题、爱情问题及其他分支问题,只是这个重大主题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己。在这些分支问题中,曹雪芹将法制问题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来描写,通过描写封建社会法制的沦丧,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主题。
在曹雪芹的笔下,许多社会问题都与法制问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例如蓄婢制度与妇女权利问题,这两个问题涉及到一个共同的法制问题,那就是社会平等问题。《红楼梦》通过下层奴仆的不幸遭遇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与腐朽,其中写了15条被害奴仆的人命案,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奴仆的地位之低下以及社会对他们的不公平。金钏无非与宝玉多说了几句话,就遭王夫人的辱骂和痛打,被逼投井自杀。香菱到薛家后受尽欺凌打骂,被折磨成带有几分滞呆的“可怜儿”,直至最后被折磨死了。鸳鸯不愿意给贾赦做小老婆,被逼得自尽。抄检大观园,实际上是一次大规模的镇压,晴雯、司棋等奴仆接二连三地成了牺牲品。甄士隐曾有恩于贾雨村,但贾雨村在访得英莲下落后,不仅没有秉公执法将英莲断给甄家娘子,反而推说什么“梦幻情缘”的胡乱判案。这种忘恩负义情节的描写,将伦理道德问题与法制问题联系在一起。
再如吏治问题,也是历代统治阶级十分重视的一大法制问题。抨击封建官吏的贪赃枉法,是《红楼梦》作者要表现的一个重大内容。贾政在做江西粮道时,因为无能而纵使家仆贪污勒索被弹劾而归,既不会治家更不会治国,是个昏庸无能的封建官吏。贾雨村则是作者着意塑造的一个“沽名钓”、热衷于官禄仕途的封建官吏的典型。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写他深谙“护官符”的作用,为明哲保身而使冯渊冤死无法伸冤,使甄应莲终身遭受蹂躏,骨肉不能团聚。贾赦喜欢石呆子家藏的二十把古扇,为了讨好贾赦,担任京兆尹的贾雨村就诬赖石呆子“拖欠官银”,以变卖家产为由将扇子抄来献给贾赦,最后闹得人家家破人亡。贾雨村当县令时就因为贪赃枉法被革职查办,但他却能复官,而且复官后贪污勒索如故,却官运亨通。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吏治的腐败,这就是法制的沦丧。
由于封建官吏的贪赃枉法,造成了社会上土豪权贵和地痞流氓无法无天的局面。四大家族相互勾结,织起一张严密的统治网。他们在社会上横行霸道,官吏视而不见。如薛蟠因争买一个女孩子而打死冯渊,竟被视作儿戏,而作案一年,官府对此也不予追究。后来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案,薛蟠皮毛未伤。王熙凤贪图三千两银子的贿赂,活活拆散张金哥的婚姻,害死两条人命。
明清之际一些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尊重人权和主张平等的法律思想,如唐甄就提出了“均平”的法律观。然而,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法制理想而己,现实正如《红楼梦》所反映的那样,法制已经沦丧,封建制度已无药可救。在《红楼梦》中有不少涉及法制问题的描写,这些描写既揭示了法制沦丧的悲剧,同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小说的结构起了重大作用。正是通过对法制问题及其他相关问题的探索,使作者所要表达的“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以宝黛爱情为线索,间接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忍和专制!而宝玉,就是鲁迅先生文里的新人类,只是很可惜,在哪个时候是没什么好下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