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大的很了,详细的不好回答,只能帮你确定下原则问题:
1、首先确定铸件的用途及技术参数,包含其所遵循的标准要求(含取样要求、试验要求、成分要求,允许的重量偏差、尺寸偏差、加工余量,表面粗糙度等)。
2、根据铸件图纸及技术参数确定铸件工艺(含分型面确定、浇冒口系统、是否放置冷铁、浇注温度、浇注时间、打箱时间等)。
3、确定铸铁的性能及化学成分、孕育方式。
4、确定后处理工序(含热处理、表面及内腔清理规范要求、是否抛丸等)。
5、对可处理的不合格品确定回用方式,使其达到合格品或满足使用性能要求。
6、质量检验(含原材料、最终产品、尺寸、外观、理化计量等相关)贯穿整个生产过程。
7、对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处理意见,达到对可解决的问题避免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8、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整理分析,定期或经常性对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工艺验证,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
问题太大了,还真不好回答
工艺合理,操作得当,制度严谨,管理到位。
1.型模
2.浇注速度和温度
3.补缩冒口的数量和位置
4.材料的成份
这都是影响铸件质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