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2025-03-11 22:08:1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宣纸最早出现在唐朝天宝年间。

唐天宝年间,在全国各地运到京城长安的进贡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纸、笔”等贡品,这说明当时宣城郡已生产纸、笔。宋元,曹氏一支辗转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后,开始了全面系统地以青檀皮为原料制作“宣纸”的历程。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由皇室监制的“宣纸”加工纸的出现。

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作画“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扩展资料

宣纸按纸面洇墨程度可以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洇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写意山水多用它。熟宣在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介乎前两者之间。

宣纸按用料配比不同分类,又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皮三类。按厚薄可分为扎花、单宣、夹宣等,规格上有4尺、6尺、8尺、丈二、丈八等。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较薄、较轻;净皮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特净皮是指原材料檀皮的含量达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纸张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越好;对应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

宣纸的保存方法:

1、注意防潮通风,最好用防潮纸包紧,放在阴凉通风处,避免光线的直射。

2、注意防虫,为了保存的稳妥些,可放一两粒樟脑丸。

3、注意防烟,长时间的烟熏会使宣纸发黄发脆,宣纸沾油后就不能吸墨,无法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宣纸 (文房四宝之一)

回答2:

东汉
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 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一直流传至今。

回答3:

宣纸 原产于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故称“宣纸”),现主要产于安徽泾县。是中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宣纸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城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回答4:

原产于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故称“宣纸”),现主要产于安徽泾县。是中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宣纸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城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

回答5:

宣纸产自安徽泾县
最早出现在唐代,宣纸最早出现在《新唐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