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太多了,我只简要的帮你归纳:
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
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乘坐这艘飞船的航天员是加加林。
1963年6月16日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是苏联的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进入太空,在轨道上运行了70小时50分钟,绕地球48圈。
1965年3月18日 苏联发射了“上升2号”飞船,该飞船有两名航天员,别列亚耶夫空军上校和列昂诺夫空军中校。列昂诺夫在舱外空间环境中行走了12分钟,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
1967年4月24日,苏联航天员科马罗夫(Komarov)因飞船在再入过程中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而身亡,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时献身的航天员。
1968年12月21日,美国的土星5号火箭发射升空,它携带的阿波罗8号飞船乘坐着3名航天员。在12月24日上午,机组抵达了月球轨道并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运动。这是人类第一次环绕月球飞行。
1969年1月14日,苏联发射载人飞船联盟4号,1月16日与联盟5号对接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两艘飞船在太空对接飞行。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离开地球,飞往月球。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点56分,在着陆约6小时后,航天员阿姆斯特朗钻出登月舱,下到月球表面。
1970年4月15日 阿波罗13号机组到达月球的远边,距离月球表面254公里,距离地球400171公里,创下了航天员太空飞行最远的纪录。
1970年6月1日,苏联发射了联盟9号飞船,机组人员2名,目的是研究长期无重力飞行对机组的效应。该飞船在太空飞行17天16小时58分55秒,于6月19日返回地面,成为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飞船。
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开辟了载人航天的新领域。“礼炮”1号重18425公斤,运行到1971年10月11日。 运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1984年7月25日,苏联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走“礼炮”7号空间站的舱门,进行了3小时35分钟的太空行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升天后,在太空飞行了21小时23分,顺利返回神州大地,是中国第一个载人进入太空,圆了中国人的愿望,还圆了400多年前明朝人万户想乘上火箭升空的梦想
2004年10月24日,苏联/俄罗斯的航天员在太空共飞行了16858.71人/天。是世界上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国家。
2005年7月4日,深度撞击号将要发射出一个重372公斤(820-lbs)的0铜质撞击舱,以每小时37,015公里(23,000 mph)的速度,撞击进入坦普尔1号彗星的岩石和冰的彗核。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撞击彗星,一是破解生命起源之谜,二是为了防止2036年阿波菲斯撞击地球而做试验。
2006年07月17日 21:15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着陆。
2007年9月14日日本探月卫星“月亮女神”号发射升空,主要任务是观测月球表面地形、研究元素分布等,日本研究人员称,这是日本2025年建立载人太空站第一步。
2008年印度计划探测火星
2010年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废止,之后航天飞机将不再造,升级为空天飞机,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2010年,国际空间站将建成,总重量423吨,长108米,宽88米。有6个实验室,33个标准有效载荷柜,可载6至7人。这将是最大的空间站。
2012年人类计划在月球拟建基地。
2026年美国计划把人类送入火星。
进入专题:神州六号前瞻 神六科技
南方网讯 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最高等智慧生物,是充满好奇心的白皮肤、黄皮肤、黑皮肤的人类。人类想要知道海洋的尽头是什么,五六百年前就创造了远洋航海技术,“全球文明”即由此发端;人类想要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100多年前就发明了飞机,寂寥长空从此成为旅行的驿站;人类想要摆脱地球引力到大气层外的空间看一看,半个世纪间,各式各样的航天器就纷纷射向太空……
——从自立行走于脚下这片土地到飞出蓝色地球村,人类就是这般孜孜不倦地幻想着,并一步一步地拓展着他们的活动空间。
梦想:脚步开始的地方
无法考证,人类的飞翔之梦,究竟是源自一个沐浴阳光的白天还是默数繁星的夜晚。
在东方的传说中,美貌的嫦娥偷吃了灵药飞天成仙,从此独守寂寞蟾宫;而在古希腊的神话里,太阳神阿波罗则驾着太阳车巡游九天,为人间送来光明和温暖。
充斥着飞天神话的人类幼年记忆,代代相传到今天。在双脚还只能停留在大地上的时候,想象,已经达到了一个人类自己也不知道有多高、多远的地方。
那是人类对太空最初的思考与渴望。
直到500多年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用“日心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认知革命,人类才开始了对宇宙的科学审视。
就在“日心说”与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地心说”艰难斗争的同一时代,中国的明朝官员万户——一位试图飞出天外的幻想家,却成了人类第一位飞天的真正实践者。
美国学者基姆在其著作《火箭与喷气》中这样描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火箭飞行尝试: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大火箭——中国人发明的一种以火药作燃料的兵器。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命仆人点燃火箭……
“人类航天始祖”万户勇敢的生命,最后殒落在了点燃火箭后的巨响中。多年后,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山。
从17世纪开始,古老的梦想与发轫期的近代自然科学相遇,诞生出一系列具有强烈科学性的幻想小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1634年出版的《梦游》中第一次对月球旅行展开幻想,法国作家贝尔日拉克在《月球之旅》中用近似科学的态度讨论了太空旅行中的各种飞行方法,法国作家凡尔纳更是在其名作《从地球到月球》中大胆地把巨型炮弹作为未来的航空器,并运用大量的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对炮弹和发射装置进行了严格的计算。
科学,如同孕育在幻想中的胎儿,吮吸着幻想的营养一天天成长。
1903年,人类飞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那一年,莱特兄弟驾驶着他们在自行车修理车间里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空中飞行。
同样在这一年,双耳失聪的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火箭公式”,论证了用火箭发射航天器的可行性。他指出:最理想的推进剂不是火药,而是液体燃料;单级火箭在当时达不到宇宙速度,必须用多级火箭接力的办法才能进入宇宙空间。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们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去征服太阳系。”齐奥尔科夫斯基说。
正是凭着这位“航天之父”的天才构想,一扇通往太空的科学之门打开了。
悲喜交加的太空旅程
1957年10月,在哈萨克的大荒原里,前苏联用火箭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号”送上了天。这颗直径580毫米、太空运行仅92天的小卫星,宣告着人类进入到一个空间探索的新时代。
此时,人类东西方的冷战已持续了10多年。今天,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人类纯洁的飞天梦因为承载了超级大国的政治野心而变得有些沉重,但地球上两个强国之间的竞争也让人类积蓄了数千年的能量在瞬间得以爆发。
1961年4月,在9次无人飞船试验后,“东方1号”飞船载着27岁的前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进行了108分钟的太空旅行。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加加林也成为人类造访太空的第一人。
同年,美国启动“阿波罗登月计划”。8年之后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就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在踏上月球的一刻,人类第一位月宫使者由衷慨叹: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一小步,一大步”,人类就是这样一步步地探索着飞上九霄——
1971年4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空间站。载人航天活动由此进入到规模较大、飞行时间较长的空间应用探索与试验阶段。
1975年7月,前苏联的“联盟19号”飞船和美国“阿波罗18号”飞船,在太空中成功对接。通过电视转播,全世界数以亿计的观众目睹了来自两国的两位太空使者相拥的历史画面。
1981年4月,美国发射了可以重复使用的太空运载工具——航天飞机。6年后,美国邀请欧洲航天局、日本和加拿大参加研制永久性载人空间站计划。1993年,俄罗斯的加入不仅扩大了空间站的规模,而且使这个项目成为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计划……
陷入疲惫竞赛的载人航天活动,似乎又找到了人类梦想的初衷。
国际空间站,一个共同探索、和平开发宇宙的平台。从飞船到空间站,人们用不懈的探索搭建起了通往“天宫”的云梯。
然而,通天之路从来充满艰辛——
1971年6月,前苏联3名宇航员在飞船气压阀失效时因为缺乏航天服的保护而死亡;
1986年1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凌空爆炸,7名壮志未酬的宇航员、包括一位即将在太空中为几十万美国中学生讲授奇妙太空的中学教师,在万众瞩目中献身蓝天;
2003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它的第28次飞行返程途中突然解体,再过16分钟就能踏上地球的7名宇航员全部牺牲;
2003年的8月,巴西第三枚VLS型卫星运载火箭在发射前的最后检测中发生爆炸,“咖啡王国”的航天梦再次遭受重创……
收获大喜,却也历尽大悲。在悲喜交加的太空旅程中,人类一点一滴地感悟着“科学”二字,那沉甸甸的分量。
飞天路上,中国人烙下深深足迹
在人类大步迈向太空的旅程中,中国人追梦的步伐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那一年,胡世祥30岁,是按下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火箭点火按钮的操作手;戚发轫37岁,是“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负责人。
33年后的10月15日,他们分别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和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的身份,出现在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指挥大厅里。
9时整,“长征二号F”型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轰然起飞。浩瀚太空迎来了第一位中国访客——38岁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343公里的高度上,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航天器上看到了人类美丽的地球家园。
这是中国的高度,一个崇尚独立自主的民族以自己的方式叩问天宇的高度。
从这一天起,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在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戚发轫说,梦圆那刻,是他这一生笑得最灿烂、哭得最痛快的一次。
神舟五号的顺利升空,不仅仅使得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想变为现实,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在人类探索太空的队伍中,又加入了一支强大而富于创造性的力量。
——中国已形成12个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未来的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将满足不同用途大型卫星和空间站的发射需要;
——中国已初步形成了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气象卫星、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等多种类型的卫星系列。将来,中国还要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及产业化、市场化的空间应用体系;
——中国已启动无人月球探测的“嫦娥工程”,那轮在唐诗宋词里无数次被吟诵过的月亮,就要迎接来自中国的亲密接触……
在跨越式地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目标之后,中国正在稳步走向以交会对接为特征的第二步和更远的未来。中国的航天专家们已经在计划着实现载人航天后,着手建立太空实验室,建立包括永久性空间站在内的“地面——太空综合网”,将大型空间站发展成为空间航天基地……
在太空建立实验室的近期目标,以及太空开发的无穷远景,令所有的中国航天人,令所有爱好梦想的中国人,愉快地幻想并热切地期待着。
2005年金秋,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即将起航。专家指出,如果这次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下一步中国载人航天的目标将是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
——梦想有多远,我们的足迹就有多远。
由于火星与地球是近邻,因此人类对它一直情有独钟。自1962年以来的40多年间,美苏及俄罗斯先后向火星发射了34个各类探测器,但2/ 3的探测器最终“壮志未酬”,以失败而告结束。成功完成任务的航天探测器帮助人们扩大了对火星的认识。就在40年前,部分天文学家还坚持认为,火星表面生长着厚厚的植被。直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太空探测器从太空传回火星表面光秃秃的图片后,人们才不再相信火星上生长有植物的说法。
火星每两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从地球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最佳时机,一般每26个月才出现一次。如在此时把探测器送上征途,不仅可以缩短行程,还可以节省能源。
2003年、2005年等都是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机会。为此美国及欧洲都安排了一系列的探测活动,其中包括在2007 年的火星取样回送试验,2011 年的发射正式火星取样回送探测器等,从而在全球兴起一个新的火星探测高潮。此外, 2009年美国和意大利有可能联合进行一项火星探测任务,美国同俄罗斯也有可能合作进行火星的探测。
21世纪火星计划:
2001年奥德赛动身出发
美国原本准备发射一对包括轨道器和着陆器在内的探测器,但因2000年火星气候轨道器和火星极区着陆器的 “全军覆没”,故只保留了一颗轨道器,名为“奥德赛”。在以后的两年半时间里,奥德赛将进行测绘火星表面、测量环境和了解载人飞船登陆火星甚至人类定居火星等有关的问题。
2003年美欧日分头行动
2003年,火星探测高潮迭起。美国研制的两辆完全相同的火星探测漫游车先后在6月间出发,并将于2004年1 月份先后在火星表面的不同地点着陆。两辆漫游车的工作寿命可长达3个月,车上安装了包括全景相机、显微相机、热红外光谱仪和能够识别含铁矿物及测量岩石土壤元素的光谱仪等在内的科学仪器。
欧洲也在2003年利用俄罗斯火箭,发射他们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紧接着,美国又先后发射了 “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此次对火星的探测,是迄今为止对火星上的水和生命迹象最为彻底的一次搜索。这样一来,届时有3辆火星车同时出现在火星上。同时,日本的希望号轨道器在经过漫长5年多的飞行后,也将在2004年1月份进入火星轨道。此轨道器主要研究火星上层大气及与太阳风的互相作用。
2005年侦察轨道器上路
美国这年将发射的火星侦察轨道器,能对火星表面上 20~40厘米大小的物体进行成像。其主要使命是为2007年试验取样回送技术先行一步。
2007年取样回送拉开序幕
这一年要发射的探测器,包括由美国研制的一个带有智能的着陆器和一个体形更大、能力更强的漫游车,以及法国提供的一个样品回送轨道器。意大利将提供一颗专用通信卫星,用以把火星表面探测器采集到的大量科学数据中继传回地球。
2009年美意合作发射轨道器
这一年是火星探测器发射的“淡季”。意大利可能会和美国宇航局一起在这一年发射一颗轨道器。
2011年开展取样回送任务
这一年是开展火星取样回送任务的最早机会。按计划,从火星表面取得的样品飞行器将不进入地球大气层,而由它上面的一个小飞行器带着样品罐进入地球大气层借助降落伞着陆。
美国是这样设想的,在阿波罗登月50周年即2019年以前,实现载人火星飞行。之后,在火星上建立初步的驻人基地。到2035年前后,建成永久性基地。但是,火星大气密度只有地球大气的1%,而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氧气极少,也没有臭氧层阻挡太阳辐射。火星表面的重力仅为地球表面的1/3。因此在火星上建立驻人基地之前,必须先要解决空气、水、食物、辐射防护和低重力适应这五个基本难题。
1903年,人类飞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那一年,莱特兄弟驾驶着他们在自行车修理车间里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空中飞行。1971年4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空间站。载人航天活动由此进入到规模较大、飞行时间较长的空间应用探索与试验阶段。
1975年7月,前苏联的“联盟19号”飞船和美国“阿波罗18号”飞船,在太空中成功对接。通过电视转播,全世界数以亿计的观众目睹了来自两国的两位太空使者相拥的历史画面。
1981年4月,美国发射了可以重复使用的太空运载工具——航天飞机。6年后,美国邀请欧洲航天局、日本和加拿大参加研制永久性载人空间站计划。1993年,俄罗斯的加入不仅扩大了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空间站的规模,而且使这个项目成为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计划…
A:可以买这本书来看或者网上下载:
叩开宇宙之门--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
B:也可以看一下这个报道:
http://www.southcn.com/tech/special/szlh/htkp/200510100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