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成本和教育成本、教学成本有什么区别呢?~~希望能得到大家帮助~~尽量得通俗易懂,回答好的话还有加分

2024-11-27 21:48: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办学成本和教育成本、教学成本的关系,办学成本包括教育成本等费用,而教育成本又包括教学成本等费用。可以说,它们是从大到小的分类。

  详见下面资料

  1)哪些因素会导致高校办学成本增加?
  学校的地理位置-地皮成本
  教学质量-花钱请名教
  学校环境-花钱搞装修
  管理人员的多少-都是要工资的
  还有各地的办校注册 水电 税收 等都不一样都需要考虑!
  不过可以看当地的生活水平 各地学费都不一样 可以适当的提高学费收入来减轻压力,我说是适当啊不要乱来!

  2)什么是教育成本
  教育成本是指从事教育活动所耗费的社会资源的总集合,其多寡之衡量通常要全部折合成货币来加以计算。

  教育成本的特点[1]
  一、教育成本的主体是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又称为人力资源成本,包括人力资源的引进成本、开发成本和人力资源的使用、管理、维护成本等方面的内容。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观点,就一般意义上讲,人力资源成本包括人类在教育、保健、为取得良好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国内迁移所花费的支出,以及接受教育的成年人、接受培训的工人所放弃的收入和其他提高人力质量的投入的总和。

  教育机构及其各级各类管理和维护人力资源险、工资、福利、使用、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员成本占成本的绝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相比,其生产率的增长一般较慢,并且是有极限的。以汽车产业为例,从过去年产几千辆汽车,到现在年产几百万辆,生产效率提高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率的提高不可能像汽车那样。尽管班级授课制产生之后,教育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但其幅度是有限的。而且从目前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降低生师比,缩小班级规模似乎是一种改革的趋势,其结果是教育所耗费的人力成本不断上升。

  二、教育成本管理不以盈利为目的

  教育部门的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同。企业消耗的成本必须能够盈利,并且要以最少的费用获得最大的利润为目的,一个企业没有盈利,很快就会破产和倒闭。而学校是非营利性机构,教育成本管理不以盈利为目的。即使私人提供教育经费,兴办学校也不应以盈利为目的,收费可以高些,但也只能略高于投资,这同经营普通产品不一样。就是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也没有一个国家把教育当作营利性事业。如美国可称得上是市场经济发展最完善的国家,但被美国社会和政府认可的大、中、小私立学校一般都是非盈利性的,公立学校更不必说。但在我国对此却存在不同的看法,主要原因是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和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因此,不少企业家纷纷投资教育,这些民办学校的兴起,既改变了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单一的国有体制,又对现有教育资源不足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但遇到的问题是:对投资教育的社会团体或个人来说,除了捐赠部分以外的那些投资是否可以有回报,如果有回报,是否违反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原则呢?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在目前情况下,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国家又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对于政府以外的投资者,一是要鼓励,因为,我们的教育需要更多的投资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求他们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因为教育虽然是产业,但它首先应该是公益事业,投资教育首先要想到的应该是为公益事业作贡献;三是要允许他们有一定的回报,投资者投资教育获得政府所允许的投资回报,不能算以盈利为目的。政府可以依法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决定投资者最高的允许回报率,如略高于银行的利息率,决不容许他们有暴利,这仍然是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原则。

  三、教育单位成本呈递增趋势

  从教育本身来看,教育是一个单位成本递增的事业,教育单位成本递增有其必然性。所谓递增,就是教育培养每一毕业生的平均费用是不断增长的。这是因为:第一,教育投资,主要用于支付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支出更多的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等费用,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也会随经济发展而增长。第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培养质量更高的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必然要有更多的耗费。此外,教育产业与一般产业的不同之处在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多数为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而这些人才也正是其他部门和行业所需的人才,教育部门与其他行业的人才竞争更为激烈,教育部门的劳动力成本自然要上升。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环境和条件必然要不断改善,仪器设备也要不断更新,这也就需要更多的投入。所以,教育的单位成本必然要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而增长。这同物质产品的生产不一样。物质产品的生产发展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其单位成本就会降低。而教育的单位成本则是递增的。第四,不断深人的教育改革强调教育要增加学生的体验机会,增加学生对知识创新方法与过程的掌握,重视学生主体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作用。这样一种教育改革趋势也会增加教育的单位成本。教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教育的单位成本应当是递增的,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应逐年增长。

  教育成本的分类[1]
  一、教育的货币成本和机会成本

  教育的货币成本为直接用于教育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折合成货币表示的货币总额。一般分为社会货币成本和私人货币成本。社会货币成本主要是指政府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以及社会集资、捐资的经费;私人货币成本主要是指学生右人及其家庭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

  机会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机会成本是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而失去或放弃的资源的价值。例如,用于教育的资源如果不用予教育,在其他最佳的使用状态下的价值。狭义的机会成本是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而损失的价值。如学校的固定资产损失的利息或租金收入、学生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等。教育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通常是狭义的机会成本。当然,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对城市和农村的孩子来讲,其差异是较大的,在农村家庭,决定孩子是否上学,不得不考虑到农村的儿童也是家庭的基本劳动力或辅助劳动力,也可以为家庭带来一定的收益,所以农村的孩子在上学时,不仅面临时间的机会成本,还面临着由于上学而不再为家庭带来收益的损失;而城市的孩子由于无事可做,损失的仅仅是时间。因此农村孩子教育投入的机会成本大于城市儿童教育的机会成本,农村家庭不太愿意送子女受教育。

  二、教育的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

  教育的社会成本,亦称“教育公共成本”。它是指国家和社会培养每名学生支付的全部费用,包括社会直接成本和社会间接成本。社会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对教育支付的全部费用;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集资、捐资、捐赠支付的教育费用。社会间接成本主要包括达到法定劳动年龄段的学生如不上学而就业时国家可能获得的税收;教育所使用的土地、建筑物、设备,如不用于教育而用于其他方面可能获得的利息、租金收入(机会成本);用于教育的土地、建筑物、设备免除或可能课征的税收。

  教育的私人成本,亦称“教育的个人成本”。它指培养每名学生由学生本人、家庭、亲友支付的全部费用,包括个人直接成本和个人间接成本。个人直接成本主要指由学生本人、家庭、亲友为学生受教育直接支付的学费、杂费、书籍文具费、文体费、交通费、住宿费、生活差距费等;个人间接成本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学生因上学而未就业可能放弃的就业收入,即机会成本。

  三、教育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教育的直接成本指社会与受教育者个人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它又可分为教育的社会直接成本和教育的个人直接成本。教育的社会直接成本,指各级政府通过财政支付的教育费用,各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集资、捐赠支付的教育费用;教育的个人直接成本,指学生本人、家庭、亲友为学生受教育直接支付的学费、杂费、书籍文具费、文体费、交通费、住宿费、生活差距费等。

  教育的间接成本指社会与受教育者个人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它又可分为教育的社会间接成本和个人间接成本。教育的社会间接成本,指教育使用的土地、建筑物、设备等如不用于教育而用于其他方面可能获得的利息、租金收入,或用于教育而免除的税收,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学生如不上学而就业时国家可能获得的利息或收入。教育的个人间接成本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段的学生因上学而未就业可能放弃的就业收入。

  四、教育社会平均成本和个剐成本

  教育社会平均成本指培养一名学生社会平均的费用。由同一时期,一国或一地区培养每名同级同质学生的平均费用构成,如一国或一地区培养每名同专业同质大学生的社会平均费用,培养每名中学生、小学生的社会平均费用等。由于水平不同,不同学校培养每名同级同类同质学生的费用,即教育个别成本是不相同的。因此,教育个别成本低于或高于教育社会平均成本,表明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高低。

  教育个别成本是指某一学校培养每名学生的费用。社会上总是有许多学校培养相同教育级别和类别的学生,由于他们的教育总投入量、教育管理水平不尽相同,培养每名同质的学生的费用也不相同。他们培养每名同质同类学生的费用,可能等于、高于或低于社会费用,表明他们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高低。

  五、生均教育成本和边际成本

  生均教育成本是教育成本的综合指标之一,指平均每名在校生所分担的教育费用。可以学年表示,也可以全期表示。广义指在同等教育条件下为实现或达到相同教育目标,培养一个学生所需的社会平均教育费用,即教育社会平均成本。狭义可以同级同类教育的每一所学校或教育实体在校生每人平均教育费用表示,即教育个别成本取决于教育投资总量、在校生人数和学制年限以及教育管理水平,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一般而言,生均教育成本是呈上升趋势的。

  教育边际成本,亦称教育增量成本。它是根据增加1个学生导致总成本的增加量来估算的,因增加1个学生而追加的成本叫边际成本。西方教育经济学对于教育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的研究在于提高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边际效益小于边际成本,不应追加教育投资;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应追加教育投资。这一理论在经济利益限度内,是人们进行教育投资决策的依据。当教育投资充足时,应使教育投资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当教育投资不足时,理论上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投资收益率相等,即在各级各类教育投资收益率不等的条件下,作出对各级各类教育投资的选择,以求教育投资收益最大化。

  生均教育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学校之间是不同的,并且随着成本函数的形式而定,即成本和规模之间的关系。显然,如果入学人数增加,教育总成本也将增加,但生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随着学生人数的变化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或保持不变。生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由于入学人数的增加而出现上述三种情况的原因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一些成本是固定的,而另一些成本是随着学生的规模或人数而变化的,生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随学生总人数增加而变化的情况取决于大多数成本是固定的还是可变的,取决于所有资源是被充分利用还是有所闲置,这就意味着不需要追加固定成本就可增加学生人数。

  当然,成本是固定的还是可变的,取决于时间限度。从短期来看,教师和校舍一样是固定的,而书籍的数量、文具和其他一些设备随学生数而变化。从长远看,聘用教师的人数可以是变化的。因此,短期的教育边际成本大概比长期的边际成本要低。增加学生导致的额外成本也取决于变化的大小,也许增加1个学生,不大可能增加额外成本,但若要增加50或100个学生,其额外成本的增加则是完全可能的。

  六、教育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教育的固定成本与教育变动成本相对。这类成本的特点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学生数量的范围内,其费用发生总额不随学生数量的增减而变化,保持相对稳定。例如,学校的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固定资产及其按照规定计提的折旧费和修理费,以及学校许多项目费用发生总额却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这些费用就属于教育的固定成本。但是,教育的固定成本只是相对稳定不变,当培养的学生人数超过一定数量时需增加教育固定资产,如扩建校舍、增添设备或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这时成本会相应地增加。教育固定成本是指固定的总费用。每个学生的平均固定费用随着培养的学生数量的变动而变动,即单位固定成本随学生数量增加而降低,随学生数量减少而提高。将教育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对于加强教育成本管理,形成教育规模经济,提高教育投资经济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降低生均固定费用,可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尽量扩大在校生人数。

  教育变动成本与教育固定成本相对。这类成本的特点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其费用发生总额随学生数量增减而变化,而单位学生分摊的这类费用却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这部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和纳入正式编制的教师的奖金、超工作量报酬以及不纳入正式编制的代课教师、兼职教师的工资;人民助学金与奖学金、在职学习的学生工资、职工福利费;用于教学科研生产实习的动力(电、煤气)、燃料、材料费,教科书及教学用品费;按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规定标准应配备的其他物资条件发生的费用等。其中一些费用虽然也随学生数量变化而变动,但不成正比例变动,这部分费用称为半变动费用。对于半变动费用可根据历史统计资料用高低点或最小二乘法把它划分为“变动”与“固定”两部分。将变动成本作这种细分有利于作好成本计划、分析和控制,明确各成本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以采取不同措施降低成本。降低教育变动成本,可从降低每个学生的耗费定额着手。

  七、教青的资本成本与经常成本

  教育的资本成本与经常成本是根据成本支出的时间来划分的。根据西方教育经济学的解释,资本成本是指用于较持久的项目支出,如土地、建筑物、设备等,投资较大,使用年限较长(一般在1年以上)。其价值一次全部垫支,在教育活动中因磨损、折旧而逐渐减少。其实物形态在报废和更新前保持固定不变。教育经常成本是指财政年度内由教育的经常支出而发生的成本。其费用(成本)多少随学生数量多少而变动。学生人数越多,成本支出越大。在中国,称“教育经常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比较教育成本,在其他条件相同下可按教育经常成本计算。

  此外,从教育成本的性质和用途划分,可分为物质成本和人员成本;从教育成本考核的角度可分为社会总成本、部门成本和单项成本;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可分为生均教育成本和生均全期教育成本;以货币标准来划分,可分为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等。

  3)教学中要关注成本
  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课堂安排了很多内容,但是真正落实的却是很少;课堂上的练习很多,但是真正有用却很少,讲到位的就更少;课堂上学案内容多,环节也很完整,但是很多都没用好;教师整节课自己讲得很丰富,讲得滴水不漏,但能够让学生听的却是很少、吸引学生听的却是很少。总之,我觉得现在教学中成本很高:投入很高,但产出却是没那么理想。

  产生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有两点:一是教学目标不明确。这也是在前面的博文反复提到的问题。目标模糊,教师心里就没有一个标杆。每节课要做什么,要做教到什么程度,教师就只能跟着感觉走。结果只能是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没用的地方,要真正重点培养的内容却是蜻蜓点水。二是不能较好地按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比如教学中的主体性问题:课堂上教师还是主角,只管自己使劲地表演,学生当群众,只有被动地收听收看;比如策略运用不当的问题:有些不适合探究的内容拿去很认真的探究,有些该做实验却没很好地做实验等等。不能按科学规律做事,当然效果不佳,只能事倍功半了。

  高成本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受害者。教师自己因此要多准备很多材料,很多练习,多讲很多课。把自己累得身心疲惫,不小心就落下了职业病。这种教学对于学生的后果更是严重:辛苦就不用说了,效果又不好,结果把宝贵的时间给耽误了。因此,希望教学中能有成本的观念,既要考虑教师自身的成本,更要考虑学生的成本。防止出现以上问题,以尽量少的成本获得更大的收益,对于学生对于自己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