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是一项客观、独立的专业性活动,主要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发挥控制和治理的作用,保证企业流程架构的合理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等,从而给企业增值。国企内审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阶段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一、国企内审中存在的问题国企内审的目标和职能模糊不清。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保证经营合法合规及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现行国企的内审制度中,内审目标仍以财务上的查错纠弊为主,简单地把内部控制局限在财务领域。内审机构设置不健全,缺乏独立性。在内审机构设置上,一些国有企业的内审部门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较低,甚至将内部审计归总会计师领导,或是与其他机构合并,这样,企业内审工作的开展会在受到不利牵制和干预,不能保证审计组织的独立性,难以发挥内审机构的作用。
人员配置单一化,审计观念、审计方式落后。内审人员多为财务背景,对业务和信息系统了解不够,缺乏风险意识等情况普遍存在。国企内部审计主要重视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而忽略对企业风险事前的审计,对企业风险事中的分析、防范等,从而导致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不能实施全过程的监控,不能及时进行风险预测、防范和应对。
二、案例徐明(化名) 是某国企审计监察部门工作人员,他在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谈到所供职国企内部审计时,使用最多的词汇是“无奈”。他说,“内部审计部门可能是国企众多部门最为无奈的一个部门,查到哪个部门有问题,很多时候就会有来说情的。总会归纳出种种理由,“市场竞争需要”是最为冠冕堂皇的理由。再加上关系套关系,总会有高层来打招呼,这时候我们就会很无奈。”据了解,这些来打招呼的国企高管,往往又总是业务部门有分量的人。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对徐明撂下狠话,到年底完不成任务,就让企业上万员工找徐明说理。徐明说,查出问题不处理肯定不行,处理又要面对上层的压力,只好拿不起眼的人开刀。他说,“我们管这不叫背黑锅,而是为部门做贡献。这边处罚,那边总是会以各种名目进行补偿,经济上反正吃不了亏。”案例分析各种“打招呼”的现象,必然会给问题的判断带来压力。这同时也是内审机构设置不合理,内审人员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的重要体现。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机制,内审人员树立起主动的态度并积极提升专业能力,才能保证国企内审的有效运行。
三、完善国企内审工作的对策明确内部审计目标和职能。国企内审应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内部管理服务,从财务领域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好内部控制评价,以内控为主线组织开展内部审计,使内审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司目标,监督管理企业内各部门的经营情况。增强国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内审独立性,建议内部审计由董事会领导,使审计计划安排、审计方法措施更有针对性。避免内审由企业管理层直接领导等情况存在,减少高管对内审的人为干预甚至威胁。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标准,建立审计工作问责制度。对于审计人员玩忽职守、重大审计错漏、重大线索遗失和重大违纪、违法事项不披露,或者未按规定履行审计工作职责,要追究审计人员责任,以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首先,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必须对内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法纪和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审计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其次,内审人员题需要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业务能力和审慎的工作态度,同时要不断的补充、学习各种新型的技能、工具。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影响控制环境的因素包括:企业的董事会、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与管理哲学、组织结构、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内部审计等,其中内部审计在控制环境中扮演着非同一般的角色。而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素质等因素的提高也对控制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减少对内审人员的“负面”施压,从而有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