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国有位大将叫魏延。他的死拜谁所赐。他的时对当时的蜀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2025-03-29 10:14:49
推荐回答(6个)
回答1:

历史上魏延是一个忠臣,被杨仪害死的,诸葛亮死后,把统兵权交给了杨仪,因为平时杨仪魏延二人就不和,杨仪统兵时只有魏文长能阻挡他,所以杨仪就把魏延杀了,这样还可以显示自己多厉害,把上将魏延杀了,不过杨仪回到成都后得了个中军师的官,中军师就是一个虚衔,杨仪大怒道早知这样我还不如去投司马懿呢,后主就把杨仪杀了。魏延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了,如果诸葛亮听了魏延的话出子午谷,我想蜀早就胜利了,打仗哪有不冒险的,邓艾走阴平就比子午险多了

回答2:

历史不知道,不过看三国演义。其实不能说太冤,只能是挺可惜的。因为毕竟他是有反意的。

不过从其他角度来说,也的确有些冤:诸葛亮说他为人臣不能守土,不过同期投降的黄忠不也一样吗?为什么黄忠就那么受优待?又说他脑后有反骨,那他怎么没发现孟达靡芳?不是反得更加赤果果?

从这个方面来看,有点冤。

要说死,只怪他自己不怪别人,谁让他反的?只是他太厉害,老早就被诸葛亮防备着,所以刚一有反意,就立刻被杀了。

多说一句:三国演义里,人们还是喜欢那些忠义之士的,不忠不义的人,不管多厉害,也很少受好评。所以那些投降的人,作者也一定要着力描写他们是多么忠于旧主,投降只是迫不得已。比徐晃张辽黄忠严颜甘宁太史慈文聘等等,只有这样的投降者才能让读者谅解并继续喜欢。像蔡瑁张允这样的,就让人厌恶。可事实上,都是投降,又有多大分别呢?

回答3:

是政治斗争失败罢了。
魏延的地位一开始就被刘备放在了诸葛亮的对立面,在刘备死之前,张飞关羽还都在,所以他的作用没有那么明显。可是刘备一死,朝堂上有李严,军队里有魏延来牵制诸葛亮,作为刘备时代硕果仅存的大将,魏延在军队的地位是很高的。虽然一直被诸葛亮压制不能翻身,但是相对于姜维他们这些小辈儿的还是玩不过魏延的,为了诸葛亮的遗志可以得到继承,或者说,跟随在诸葛亮身边的这一批人的权力还能得到保障,魏延必须死。可能是诸葛亮的遗计,可能是姜维他们的算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魏延的死是因为在内部政治斗争失败。
他死了之后对蜀国的影响吗?那就是聚集在诸葛亮身边的人,他们继承了诸葛亮的权力,保证了他们今后在蜀国不可动摇的地位。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他们的官职地位不可动摇,诸葛亮死了,他们搞掉了军队里的最大威胁魏延,掌控了蜀国的军队,官职升了地位依然不可被动摇。也正是诸葛亮和他们两代压制着益州一些本土世族不能翻身,享受益州的权力,所以蜀国被灭国的时候才会有那么多投降派。

回答4:

魏延,智勇双全,诸葛亮死后遗命,杨仪掌军,魏延断后,魏延不从,与杨仪火并,军中武将与他不和,朝廷大臣不相信他,后主下令调解,但魏延被杨仪派马岱追杀。总的说来,他主要死在政治斗争中,后主应该还是信任他的,奈何。。
至于影响,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回答5:

魏延为人孤高,但善养士卒,与关羽相似,诸葛亮北伐时与杨仪性情相悖,诸葛亮死后的遗命是:全军撤回汉中,但如果魏延硬要进军,就分他一军由他去其余撤回。可能杨仪觉得这是除去他死对头的机会,而且姜维可能对魏延不满,就设计伪命杀了魏延,着实令人扼腕,所以魏延是杨仪和姜维共同害死的,而杨仪占得比例更大

回答6:

可以去看下 易中天的品三国 有一集把当时的情况解释的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