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斗英雄杨小根
在河北赵县王西章村,老人们还记得1944年8月发生的那场惨烈的反“扫荡”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名闻冀中的“缴枪英雄”杨小根,血洒这片热土。
杨小根,原名杨名哲,1922年出生于河北博野,1940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1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随部队穿过平汉铁路到达太行山后,杨小根在晋察冀军区警备旅2团3营9连9班当战士。他作战勇敢,1941年底升任瞎肢9班班长,1941年、194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模范战士,《子弟兵报》专门刊登杨小根的事迹。
1942年底调任冀中6分区44区队1大队2小队6班班长。1944年磨谨世担任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44区队2小队副队长。他先后参加了赵县城西傅家庄战斗和河渠战斗。
在战斗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5年间,亲手俘虏伪军6名,缴获步枪6支,机枪3挺和大量战利品,成为6分区战士们学习的榜样。
1944年8月初,杨小根受冀中军区通令表彰,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8月9日,日伪军到赵县大西章村(现名“王西章村”)“扫荡”。杨小根带领区小队参加反击“扫荡”的战斗,在追赶溃逃日军时中弹牺牲,年仅22岁。
2、吕公良:铁骨柔情、视死如归的硬汉将军
吕公良,原名吕周,1903年2月20日出生,浙江开化人。吕公良自幼聪颖好学,平时喜爱去茶馆听说书,尤其喜欢听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故事。
好学的他练就了一手遒劲端庄的好字,时常帮左邻右舍写对联。在开化县华埠镇的“七七亭”上,至今还留有吕公良题的对联。
1923年,吕公良在衢县第八中学师范部读书,他追求进步,经常以革命思想为主题为同学们题词。
1926年,他目睹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后,决定投笔从戎。父亲吕云章劝他为家业和妻儿着想,不要去部队。但他矢志不移,最后只身跑到广东,寻找岳父的朋友、在黄埔军校工作的张育夫。
在张育夫的鼓励下,吕公良集中精力备考,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因崇拜孙中山先生,故以其题词“天下为公”而正式改名为吕公良。
1928年毕业后,吕公良分配在国民党军第89师任见习排长、连长。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吕公良以其出色的作战指挥能力得到快速升任:1937年10月升任第89师参谋长,后参加台儿庄会战,并升任第85军参谋长;
1941年春升任第31集团军高级参谋,后任华中抗日总队第5纵队司令、周家口警备司令等职。1943年冬吕公良任第15军新编29师师长,1944年兼任河南许昌警备司令。
1944年春,日军集结大部队大举进犯豫中,全面打通平汉铁路,攻取洛阳和豫西广大地区。4月29日,日军全面包围许昌城。
3000名中国将士对8万日军,装备上更是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新编29师打得堪称英勇顽强,寸土不让,给日军以重创。
当时吕公良身着整齐的黄呢将军服,在部队中十分显眼,部下苦劝他更换便衣,但吕公良凛然正色道:“我身为堂堂中国军人,沙场捐躯,虽死犹荣,岂能丧失民族气节为人耻笑!”
因敌我力量悬殊,5月1日,日军攻占许昌城,吕公良壮烈牺牲。1986年,吕公良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3、坚贞不屈的女区长王光:为掩护群众转移英勇牺牲
王光,1920年出生在山西运城一个贫苦家庭,从小便被卖到地主家做丫头,因不堪屈辱而逃离虎口。后被一家好心人收为养女,并有了读书的机会,先后就读于运城女师附小和运城中学,接受进步思想。
全面抗战爆发后,王晌厅光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散发传单,书写标语,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进行抗日宣传,经常出现在抗日游行队伍的前列。
养母担心她的安全,劝她待在家里。她耐心地解释说:“我做的是大事、是好事,不会出事的。”后来,她在离家几十里外的罗村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团。
在革命工作中,王光经过锻炼和学习,并受战友马保珍、浦安修等革命青年的影响,抗日信念更加坚定,并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开始她负责罗村、翟村一带的妇女救亡工作,鼓励她们勇敢地冲破旧的封建家庭观念的束缚、参加抗日,使这一带的妇女救亡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王光也被妇女们亲切地称为“革命的大姐姐”。
由于她的出色工作,1941年党组织派她到冀氏县(今山西安泽县)担任一区区长、区委书记等职。面对更加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她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生产,组织妇女纺线、织布,做军鞋,支援八路军在前线作战。
1943年10月,日军对岳南根据地进行残酷的“钳型合围”“铁滚扫荡”,扬言要变根据地为“无人区”。
在一次敌人的“大扫荡”中,身为冀氏县一区反“扫荡”总指挥的王光,为了掩护群众转移,途中被敌人抓获,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3岁。
4、鲁宝琪:抗日先锋身陷“虎穴”壮烈死
鲁宝琪,1913年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城关一个富裕的家庭里。学生时代的鲁宝琪,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激发了他救国救民的责任感。
17岁时鲁宝琪考入山东省立高中。1931年3月,鲁宝琪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7月,受中共山东省委委派,鲁宝琪、王心一等人到胶东海阳、牟平一带开展党的工作。同年8月,王心一、鲁宝琪等根据山东省委的指示,建立了牟平、海阳两县第一个中共县委——中共牟海县委,王心一任书记、鲁宝琪任宣传委员。
鲁宝琪当时的公开身份是瑞泉中学教员。在瑞泉中学期间,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各村指导党的工作,检查督促发展党员、开展党的活动。
各村党的负责人也常常到学校向他汇报工作,接受指示。通过他卓有成效的工作,附近的党组织发展迅速。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鲁宝琪按省委指示,组建中共泰安县临时县委并任书记。参与组织“泰安县各界抗敌后援会”“泰安县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泰安县抗日救亡剧团”及“泰安人民抗敌自卫团”,并任自卫团政治部主任。
日军侵占泰安城后,鲁宝琪带领60余人参加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起义武装组成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他任一中队指导员。
起义初始,部队吃住条件极差,人员思想不稳定,鲁宝琪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努力做好中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起义部队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938年2月,山东省委派鲁宝琪回泰安组建泰安独立营。鲁宝琪回泰安后,发展武装近百人,于5月中旬建立了四支队泰安独立营,洒海秋任营长、鲁宝琪任教导员。
1939年鲁宝琪调山东纵队政治部任科长。1942年他被派到泰山一带敌占区,任八路军鲁中军区敌工部部长,负责搜集日、伪军情报和交通工作。鲁宝琪整顿了泰安地下情报交通站,搜集了大量情报,完成了对过路干部的接应护送等任务。
鲁宝琪具有很强的自我牺牲精神。他的脚有病,走路困难,组织上给他配了一匹马,可是他的工作性质不允许骑马去完成,要求隐蔽迅速地去完成,因此,在执行任务时,他比起别人就更加困难。
他常诙谐地说:“我是无产阶级的身子,资产阶级的脚,能吃苦不能跑路。”调侃过后他仍是不歇脚地工作。
1943年10月,鲁宝琪带通信员到泰安城东布置工作,由于奸细告密,伪军数百人于半夜包围了鲁宝琪的住处。拂晓时,敌人开始射击,密集的枪声惊醒了鲁宝琪等人,鲁宝琪猛然察觉到已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
他不甘束手就擒,向敌人猛烈还击。但因寡不敌众,他的腹部、大腿和手臂多处中弹。在危急时刻,他想到的首先是党的机密,为了不给敌人留下一点党的秘密,他忍着剧痛,把一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嚼碎吞到肚子里,便昏迷过去,不幸被俘。
被俘后,鲁中军区积极组织营救。鲁宝琪在狱中坚贞不屈,为严守党的秘密拒绝饮食和治疗,坚持斗争,因伤情急剧恶化,于10月20日牺牲。
5、奋战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太行女杰黄君珏
黄君珏,原名黄维祐,1912年生,湖南湘潭人。1927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在长沙从事妇女工作。
马日事变后,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她离开长沙,只身来到上海,转入上海中学学习,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后就读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在校期间,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被选为学生会委员,曾组织领导复旦学生到南京请愿和营救被捕学生的运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黄君珏参加了远东情报局的工作。远东情报局是第三国际派驻上海的秘密情报工作机构,主要搜集国民党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各种情报。黄君珏机智勇敢,胆大心细,工作很有成效,受到情报局领导人的信任和器重。
1935年,由于叛徒出卖,该组织受到破坏。黄君珏机警地掩护另外两名同志脱险后,自己却不幸被捕,被判7年徒刑。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将黄君珏保释出狱。在党组织安排下,黄君珏回长沙开展抗日救亡工作,领导筹办了一所难民妇女工厂。这一工厂成了流亡妇女的避难所,也为抗日救亡做出了贡献。
1939年,黄君珏被派到太行根据地工作,先后在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华北《新华日报》社任总会计兼管委会秘书主任等职。
1942年华北新华书店成立,兼任审计室主任,为华北新华书店起草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经济核算制度。为了便于工作,她将出生才三天的独生子送到老乡家寄养,从此孩子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山根据地发动残酷的“五月大扫荡”。3万多敌人实行所谓“铁壁合围”战术,用数十架飞机配合,作梳篦式的扫荡,妄图消灭太行山根据地。黄君珏和华北新华书店的同志在转移途中与敌遭遇,经过战斗后化整为零,分散隐蔽。
在危急时刻,黄君珏对大家说:“我们决不当俘虏。我有一支枪,三发子弹,起码打死两个鬼子。”6月2日,又有几个同志被日军发现,全部不幸牺牲。
黄君珏和两个女同志隐蔽在辽县庄子岭的一个山洞里,被日军包围。狡猾的敌人不敢进洞搜索,却在洞口架柴放火,浓烟顿时弥漫了整个山洞。
危急关头,黄君珏毅然冲出洞口,举枪打死两个敌人,然后飞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这一天正是她30岁的生日。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英雄烈士事迹
血火湘南 豫湘桂战役中,当地国共两党以及当地的宗族势力演绎了一段悲壮的历史剧
7盖世高人了吗1点半下班回家吃饭了没有啊我现在
应该要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