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象上,一般按风力大小划分为十二个等级:
0级风又叫无风。
2级风叫轻风,树叶微有声响,人面感觉有风。
4级风叫和风,树的小枝摇动,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
6级风叫强风,大树枝摇动,电线有呼呼声,打雨伞行走有困难。
8级风叫大风,树的细枝可折断,人迎风行走阻力甚大。
10级风叫狂风,陆地少见,可拔起树木,建筑物损害较重。
12级以上的风叫台风或飓风,摧毁力极大,陆地少见。
风力等级测量方法:
为了更准确的测量风力大小,人们在野外常用轻便风速表测风。这种轻便风速表,一般由感应部分和计数器所组成。感应部分由三个风杯(也有四个风杯)装于十字架上,风杯在轴承上可以自由转动,外用小框保护风杯。中轴下部与计数器相接,风杯转动,也使计数器随之转动。
所以计数器是记录风杯转动的转数的。计数器通常有两个或三个记数盘,大指针指示个位和十位数,两个小记数盘上的指针分别指示百位数和个位数。仪器的下部有一开关(启动杆),将它推上去,可使计数器与感应部分接合,计数器开始工作。
把启动杆拉下来计数器则与感应部分离开,计数器停止工作。当仪器置于高处,用手直接开动不便时,可用小绳连接开关。观测时拉动小绳即可启闭。将此差数除以观测时间,就得出风速表每秒钟内所走的刻度数,取一位小数。再根据每秒所走的刻度数,从该风速表的检定证上查出平均风速(单位:米/秒),取一位小数。
在气象上,一般按风力大小划分为十二个等级:
0级风又叫无风。
2级风叫轻风,树叶微有声响,人面感觉有风。
4级风叫和风,树的小枝摇动,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
6级风叫强风,大树枝摇动,电线有呼呼声,打雨伞行走有困难。
8级风叫大风,树的细枝可折断,人迎风行走阻力甚大。
10级风叫狂风,陆地少见,可拔起树木,建筑物损害较重。
12级以上的风叫台风或飓风,摧毁力极大,陆地少见。
由于风速大小、方向还有湿度等的不同,会产生许多类型的风。疾风、大风、烈风、狂风、暴风和飓风,这些常见类型的风,蒲福风级风力分别为七、八、九、十、十一和十二级。
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一般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各种现象,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
风速是风的前进速度。相邻两地间的气压差愈大,空气流动越快,风速越大,风的力量自然也就大。所以通常都是以风力来表示风的大小。风速的单位用每秒多少米或每小时多少公里来表示。而发布天气预报时,大都用的是风力等级。
扩展资料: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集结的水蒸气(云)结成水时,体积缩小,周围水蒸气前来补充,就形成风。地球上的风与水源有关系,风由水与水蒸气的胀缩而产生。风由大海吹向陆地,或陆地吹向 大海。
在夏天地面上温度高空气、水蒸气膨胀上升,要由海面比重大的空气、水蒸气补充地面空气空间,海面温度低空气收缩。要由地面上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的空气、水蒸气补充海面空气空间。在冬天海面温度高海面空气上升,地面温度低空气比重大沿地面补充海面空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风力等级
风力等级表如下:
风在每秒钟内所移动的距离--风速,其口诀是“从一直到九,乘2各级有”。
意思是:从一级到九级风,各级分别乘2,就大致可得出该风的最大速度。譬如一级风的最大速度是每秒2米,2级风是每秒4米,3级风是每秒6米……依此类推。
6级 强风 树枝摇动,电线有声,举伞困难
7级 疾风 步行困难,大树摇动,气球吹起或破裂
8级 大风 折毁树枝,前行感觉阻力很大,可能伞飞走
9级 烈风 屋顶受损,瓦片吹飞,树枝折断
10级 狂风 拔起树木 ,摧毁房屋
11级 暴风 损毁普遍,房屋吹走,有可能出现“沙尘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风力等级表
风的级别是根据风对地面物体的影响程度而确定的。在气象上,一般按风力大小划分为十二个等级:
0级风又叫无风。
2级风叫轻风,树叶微有声响,人面感觉有风。
4级风叫和风,树的小枝摇动,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
6级风叫强风,大树枝摇动,电线有呼呼声,打雨伞行走有困难。
8级风叫大风,树的细枝可折断,人迎风行走阻力甚大。
10级风叫狂风,陆地少见,可拔起树木,建筑物损害较重。
12级以上的风叫台风或飓风,摧毁力极大,陆地少见。
其实,在自然界,风力有时是会超过12级的。像强台风中心的风力,或龙卷风的风力,都可能比12级大得多,只是12级以上的大风比较少见,一般就不具体规定级数了。
在天气预报中,常听到如“北风4到5级”之类的用语,此时所指的风力是平均风力;如听到“阵风7级”之类的用语,其阵风是指风速忽大忽小的风,此时的风力是指最大时的风力。
扩展资料:
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一般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各种现象,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
风速是风的前进速度。相邻两地间的气压差愈大,空气流动越快,风速越大,风的力量自然也就大。所以通常都是以风力来表示风的大小。风速的单位用每秒多少米或每小时多少公里来表示。而发布天气预报时,大都用的是风力等级。
风在每秒钟内所移动的距离--风速,其口诀是“从一直到九,乘2各级有”。意思是:从一级到九级风,各级分别乘2,就大致可得出该风的最大速度。
譬如一级风的最大速度是每秒2米,2级风是每秒4米,3级风是每秒6米……依此类推。各级风之间还有过渡数字,比如一级风是每秒1-2米,2级风是每秒2-4米,3级风是每秒4-6米,诸此类推。
根据需要还可以将风力换算成所对应的风速,也就是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用米/秒表示,其换算口诀供参考:二是二来一是一,三级三上加个一。四到九级不难算,级数减二乘个三。十到十二不多见,牢记十级就好办。十级风速二十七,每加四来多一级。
即:一级风的风速等于1米/秒,二级风的风速等于2米/秒。三级风的风级上加1,其风速等于4米/秒。四到九级在级数上减去2再乘3,就得到相应级别的风速。十至十二级的风速算法是一样的,十级风速是27米/秒,在此基础上加4得十一级风速31米/秒,再加4得十二级风速35米/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风力等级
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一般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各种现象,把风力大小分为13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2级。
其实,在自然界,风力有时是会超过12级的。像强台风中心的风力,或龙卷风的风力,都可能比12级大得多,只是12级以上的大风比较少见,一般就不具体规定级数了。
在天气预报中,常听到如“北风4到5级”之类的用语,此时所指的风力是平均风力;如听到“阵风7级”之类的用语,其阵风是指风速忽大忽小的风,此时的风力是指最大时的风力。
根据我国2012年6月发布的《风力等级》国家标准,依据标准气象观测场10米高度处的风速大小,将风力等级依次划分为18个等级,表达风速的常用单位有三个,分别为海里/小时、米/秒、公里/小时,我国台风预报时常用单位为米/秒。
中国气象局于2001年下发《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以蒲福风力等级将12级以上台风补充到17级。具体风力情况如下:
扩展资料:
风力等级的历史由来:
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我国人民除了记载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之外,也有了对风力大小的测定。唐朝初期还没有发明测定风速的精确仪器,但那时已能根据风对物体征状,计算出风的移动速度并订出风力等级。
李淳风的《现象玩占》里就有这样的记载:“动叶十里,鸣条百里,摇枝二百里,落叶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走石千里,拔大根三千里。”这就是根据风对树产生的作用来估计风的速度,“动叶十里”就是说树叶微微飘动,风的速度就是日行十里;“鸣条”就是树叶沙沙作响,这时的风速是日行百里。
另外,还根据树的征状定出来的一些风级,如《乙巳占》中所说,“一级动叶,二级鸣条,三级摇枝,四级坠叶,五级折小枝,六级折大枝,七级折木,飞沙石,八级拔大树及根”。
这八级风,再加上“无风”、“和风”(风来时清凉,温和,尘埃不起,叫和风)两个级,可合十级。这些风的等级与国外传入的等级相比较,相差不大。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力等级。
两百多年以前,风力大小仍没有测量的仪器,也没有统一规定,各国都按自己的方法来表示。当时英国有一个叫蒲福的人,他仔细观察了陆地和海洋上各种物体在大小不同的风里的情况,积累了五十年的经验,才在1805年把风划成了13个等级,又称蒲福风级。
后来,又经过研究补充,才把原来的说明解释得更清楚了,并且增添了每级风的速度,便成了预报风力的“行话”。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官网-风力的等级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