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通过诗文进行评论的主要有以下三首诗:
1. [唐)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 C北宋)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
3. (南宋)李清照《夏日绝句�6�1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意见。
杜牧认为项羽应该过江东。理由是: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忍辱负重。兵家胜败本来就难以预料,如果项羽渡过乌江,在江东子弟的扶持下,卷土重来都是有可能的,那历史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样子。这种观点背后的英雄观就是“胜者王侯败者寇”。
李清照认为项羽不应该过江东。这位经历宋室南迁的女词人,非常痛恨宋王朝一味软弱退让,为了求和丧失气节的行为。所以思及千年以前的项羽,尤其推崇其不肯过江、知耻重义的男儿气节。在李清照的眼中,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代表。
王安石认为项羽没有必要过江东。项羽中原一败,已经丧失了元气,东山再起已经很难了,这是客观事实;即使过了江东,江东子弟还会不会再追随他,这也很难说。正如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杜牧《题乌江亭》时所云: “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王安石评论的重点不在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而在于能不能东山再起的问题。既是不能,自然也谈不上该不该了。
不该 项羽自刎那是他最好的归宿 就算项羽过去了 他也无力东山再起 他当初之所以有8千江东子弟追随他 因为他是楚国贵族后裔 打的是复楚的旗号 而现在呢 他杀了义帝 已经不得民心了 没有当初那个号召力了 而且当初是诛暴秦 现在秦已灭 你认为还有人愿意丢下妻儿去打仗吗 退一万步讲 就算有人 项羽可能赢吗 答案是否定的 刘邦有 萧何 张良 韩信 等等 而项羽呢 唯独一个范增 已经走了 所以 他不该过江东 自刎是他最好的归宿
关于项羽应不应该过江东,好像王安石有过这方面的论述.我是同意他的观点的.项羽,其实是气数已尽.有失败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元气未伤,并且失败只是因为偶然的一些原因.而项羽的失败,是气数已尽.已经失去了翻本的最基本条件了.所以他的死一方面是赌一时意气,另一方面,也是他对形势的唯一一次正确估计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李清照对西楚霸王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的赞叹。她认为,项羽生前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死也死得惊天动地,他有霸气,更有傲骨,因而能傲视群雄,真可谓是人中之豪杰,鬼中之英雄。不过江东成就了“死亦为鬼雄”的英雄美名。
不应该过江东的理由:1.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自己的有勇无谋使得跟随自己的将士性命葬送; 2.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分析到了他的信任度已经不足以东山再起;3.若过江东,更使生灵涂炭、英明不留。4.一过江东,不一定会胜利,并且失败的把握很大
大势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