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佛教中大乘的核心思想,就是自己成道只是小道,要成大道就必须帮助众生得道,在佛教中称为“渡”,(其实中国的道家也有此思想),渡到哪?在佛教中有一个词叫作彼岸,我们人所处的是此岸,菩萨和佛的境界一个大的范围称作彼岸。凡是成菩萨成佛的任务是帮助众生“渡”到彼岸,这就是本人理解的的含义。
众生是有为法,一切有为法都是虚幻的,有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佛普渡众生,其实是没有众生可渡,因一切众生本来就有如来佛性,谁渡谁?心悟本性本空本清净心安住于本性既无为心动一念无明大千生大千回归本性一切空渡尽渡不尽悟则照见
度众生,是向愿意信教的人们宣讲教义,鼓动信徒宣传,让更多的人相信教义里所说,为度。度的人越多教派的成员也越多。
这是道教韵的一种说法 天尊慈悲不是慈悲在人上 而是在众生 渡人不是件简单的事 是要有一定修为的人,而且还要看缘分才能渡得了
渡众生是学佛的人发菩萨心救一切众生,救了一切众生,但心中不应存有“这一切众生是我救”的念头。如果思想上有“我灭度一切众生“的想法则是著四相,著于六尘粗物,有求佛果之心了。
这句话也从另一个层面上重申了佛法义理,众生本自如如,众生本就是佛,也必定会成佛,生佛是平等的,又哪来谁救谁,谁灭度谁的问题呢。
打个比方:
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如果他在事前、事中、事后,曾经有过“我要做一件好事”、“我在做一件好事”、“我做了一件好事”,这样的想法,说明他的心里或多或少还残留着通过做好事这件事来求个什么、得个什么的念头。这不是菩萨境界。
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没有“我做好事”这样的想法,甚至根本就没把这件事当成是一件好事来看待,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事后,完全不去记住这件事,做了就做了,心中一概不留,只是件应该做的事而已。这才是菩萨境界。
开悟成佛,人人平等。既然是平等,佛渡了谁?迷者佛渡,悟者自渡。好好参详。
这个问题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述:
1,从毕竟空的法理上一切众生都是由于自性生起无明分别妄想颠倒执着等心所映现出来的,本无实质也就是"众生本来无生哪来的这么多地众生呢"你真的能够说有"胎湿卵化四大合和集无蕴 而生的那个众生吗,要是认为他有的话那么等到四大分散的时候,那个众生在哪里呢?所以佛说度众生是能够给众生提供方便教化是自性本体能够发挥的作用,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点就认为真有一个实在有的众生之相.
2,众生之一切烦恼也是由于自性生起无明分别妄想颠倒执着等心所映现出来的,
既然那个烦恼没有自性,不曾真的生过又能用什么办法找到他把他消灭干净呢这不是自欺吗,俗话说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更何况连那个问题都不真实自己尚且不能认真又怎么依靠外力来解决呢,佛要是真有这个本事的话,我不用这么费劲修行了直接叫佛众生带到净土就好了,不是很荒唐吗.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