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话西游》中的对白被认为是“单身狗”一词的由来。“单身狗”之后,又产生了论文狗、加班狗、学生狗、编辑狗、累成狗、IT狗等等。年轻人乐意以狗自称,因为每个人似乎都能从狗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年轻人基本上处于初入社会的迷茫期,一切都在起步,但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因而有着深刻的卑微感和无力感。这种现状与狗的地位具有一定相似性。自古以来,狗是卑微低贱的,《礼记·曲礼》中就有“妇人不立乘,犬马不上于堂”的记载。年轻人多处于社会中下层,自然感觉也像狗一样的卑微,上不了台面。而中老年人所处的地位不一样,所以很少以狗自称。
除了地位相似,年轻人也感觉自己的生存状态与狗相似。狗的生活艰辛、孤单,有时劳苦,有时怠惰,有时自娱自乐,这与年轻人尤其是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例如考研狗,透露出来的语义即为:早起晚睡,做不完的习题,杜绝娱乐活动,满脑子的就业焦虑和学历焦虑。在这样的语义环境下,人们再加上一个狗字作为后缀,加强语义,表示像狗一样地活着,将考研的辛酸和疲惫道尽。
鸭梨山大,却无力改变,年轻人唯有以自嘲和自黑自解。以色列学者艾弗纳·兹夫在《个性与幽默感》一书里,把幽默按其社会功能区分为五种:攻击型幽默、性幽默、社交幽默、智力型幽默和自我保护的幽默。对年轻人来说,当今社会差距越来越大,学业、工作、婚姻、养家、养老的压力,接踵而至。面对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潇洒自如、咄咄逼人,大量年轻人更是感觉前路茫茫、焦虑异常。自称为狗,便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幽默,一种自我疏解的智慧。
以狗自称,有一点小坏,有一点小萌,有一点小幽默,还有一点小无奈,围观者也不必大惊小怪。这既是对社会压力和焦虑的一种释放,也是一种巧妙的嘲讽和反抗。
以上内容从百度复制,供问主解读,我以为主要因为狗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现在作为很多家庭的宠物,狗并没有贬低的意思,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迟,跟生活的艰辛甚是相符。
狗,是现代人在网络上的一种自嘲。
狗,代表着地位低下。
所以有高三的学生说自己是高三狗,意思是自己过着狗一样的高三生活。
单身狗,也是说自己过着狗一样的单身生活。
这只是一种自嘲,并不代表心理的自卑,因为自卑的人是不敢自嘲的,他们对贬低性的语言非常敏感。
相反,只有心理上成熟、强大的人才勇于自嘲。
人们自称“狗”,是一种自嘲。如“累成狗”、
“热成狗”等。自嘲的人有一种自娱自乐的
心态。而学生们自嘲自己是数学狗、专业狗、
理工狗等,除了自娱自乐以外,还显得有点
谦虚!
这都是别人说的,没有自己说自己是化学狗理工狗的,大部分是自己不行,别人学的比这个人好,这个人就会说学的好的是XXX狗~~
是一种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