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课本剧可以分为五幕,分别依据文中各个人物的话语、心理变化、以及人物所在的地点进行编写。《唐雎不辱使命》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具体如下:
第一幕:
秦王:众位爱卿,安陵国时常牵挂寡人的心啊!
将军:大王,我们大秦现已灭韩亡魏,不如一鼓作气,将安陵国一举拿下。
秦王:嗯,可攻占安陵会使其他国家趁虚而入啊。
使者:大王,不如我们用换地之计,诈称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
秦王:好!此法甚好,寡人现派你出使安陵。
使者:定不辱使命,臣告退。
第二幕:
使者:禀告你们安陵君,秦使求见。
侍臣:大王,秦使求见。
安陵君:宣!
侍臣:宣秦使进见!
安陵君:你此次前来有何用意?
使者:我们大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可否答应?
安陵君: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使者:我定会原话禀告我们大王!在下告退。
安陵君:使者慢走!
使者:还有何事?
侍臣:这是我家大王的一点心意,请先生笑纳。
使者:啊?这……这……不可不可……
安陵君:你暂且收下。
使者:谢安陵君。
侍臣:你此次回去,要在你们大王面前替我们美言几句。有什么异变,要及时回来通融一下。
使者:一定一定,在下告退。
第三幕:
将军:大王,使者回来了。
秦王:快宣。
将军:宣使臣进见!
使者:叩见大王。
秦王:快快请起,事情办得怎么样?
使者:安陵君不愿换地。
秦王:哼!区区安陵国君竟不把寡人放在眼里。
使者:大王息怒,安陵君自有他的苦衷……
秦王:退下吧!
第四幕:
侍臣:报告大王,秦使来信。
安陵君:哎呀…………哎呀,这该如何是好?
侍臣:大王何事如此焦急?
安陵君:如今我们安陵国触怒了秦王,这该如何是好?
侍臣:现今之计唯有派人出使秦国。
安陵君:奥,快宣唐雎!
侍臣:宣~唐~雎~进~见~~~
唐雎:臣叩见大王。
安陵君:平身平身!
唐雎:不知大王找臣来有何要事?
安陵君:如今我们安陵国触怒了秦王,现派你出使秦国,可否。
唐雎:臣遵命,臣定当誓死保全安陵!臣告退!
第五幕:
将军:安陵国使臣求见。
秦王:宣!
将军:宣唐雎进见!
唐雎:小人叩见亲王!
秦王:来者何人?
唐雎:小人安陵国使臣唐雎。
秦王: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臣未尝闻也。
秦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布衣之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秦王: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明白了: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只因为有先生也。”
唐雎:那大王还换不换地了?
秦王:不换不换,今天我作东,到泰和酒楼一醉方休!走,走!
扩展资料:
编写课本剧《唐雎不辱使命》的注意事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括起来。
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
总之,不论将叙事诗文改编为剧本,还是将剧本改写为故事,都要注意不同文体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努力做到正确理解原作,使改编后的文学形式更充分更准确地表达原作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第一幕秦国来使
安陵君端坐大殿,笙歌细细,彩袖飘飘,群臣正拥在安陵君身边听乐赏舞。忽一小吏来报,有秦国使者前来谒见。安陵君忙命众人退下,整衣正冠端坐,传使者上。
使者(大踏步上,从容施礼):我是秦国使臣,奉秦王之命,特来拜见您。
安陵君(赐座):先生请坐。不知先生前来,有失远迎,还望先生见谅。(稍停)敢问先生前来,所为何事?
使者(满脸堆笑):是这样的,秦王见安陵地方狭小,又视您为兄长,因此愿用五百里的地方来交换安陵。这样,一来可以扩大您的国土,二来是表达秦王对您的关怀。这是我们秦王的一番美意呀,您可一定要答应啊!
安陵君(心中一惊,转瞬笑道):秦王如此待我,实在感激不尽!只是……(面露难色)
使者(慌,忙问):您有何顾虑?
安陵君(一脸无奈,叹,低声):只是……只是这块地方是先王传下来的,要是到我手里被换掉了,实在是不好向祖先交代呀!
使者(神色紧张,双眼紧盯安陵君):那你……
安陵君(调整了一下情绪,憋足劲,望着使者):我只好烦劳先生转告秦王,不是我不换,实在是换不得呀!
使者(大怒):好你个安陵君!我们秦王的洪恩你竟敢拒绝,你等着瞧吧!哼!(说完,拂袖而去)
安陵君(心急如焚,在大殿中踱来踱去,自言自语):这如何是好?这如何是好啊!……(良久)唉,只有让唐雎去一趟秦国了,但愿他能说服秦王,让安陵避过这一劫。
第二幕唐雎使秦
秦国大殿高大深邃,隐隐透出一股杀气,秦王与唐雎相对而坐。
秦王(微笑,语调舒缓):先生为换地一事专程赶来,是安陵君已经答应了吗?
唐雎(镇定、从容):安陵君对您的慷慨万分感激,但祖上的土地是万万换不得的,还望秦王您见谅!
秦王(脸带怒色,语调骤然升高):什么?他还是不换!我用五百里的地方换他小小的安陵,他竟然不答应,这分明是瞧不起我吗?他也不想想我们连韩、魏这样的大国都灭掉了,而安陵却凭着五十里的小小地方幸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无非是我把他当兄长看,不去打他的主意罢了。现在我用十倍的地方来为他扩大领土,明明是为了他好,他却违背我的意思,这不是太不识抬举了吗?
唐雎(毫无惧色,正气凛然):不是这样的!您误会了!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下来的土地,理应遵从祖训,一心守护,就算是一千里的土地也不能换啊,更何况是区区五百里的地方呢?
秦王(勃然大怒,拍桌):先生可曾听说过天子发怒?你不怕天子发怒吗?
唐雎(面不改色,从容不迫):恕臣孤陋寡闻,我不曾听过,自然谈不上怕与不怕。您还是说来听听吧!
秦王(神情傲慢):告诉你吧,天子一旦发怒,将会有上百万人死亡,他们的鲜血将把河流染红。
唐雎(缓慢地、针锋相对地说,语调平和缓慢):您知道平民发怒的情形吗?
秦王(无比蔑视,不屑一顾):哼!平民发怒能怎样呢?最多就是摘掉帽子、脱掉鞋子,不要自己的命,用脑袋来撞地罢了。
唐雎(义正辞严,浩气凛然,声调渐高):哼!您说的都是些平庸无能之辈,并非真正有胆识的人。我告诉您吧,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相国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向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大殿上。他们三个都是平民中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有释放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这三种情形,才是我说的布衣之怒;如今我要是发起怒来,也会是这样!
秦王面有惧色,略显惊慌,但仍故作镇定。
唐雎(稍停,面目含威,语气坚定、高亢,目光直逼秦王):如果有胆识的人发怒,就不会让天下人去饱受战争之苦,弄得尸骨成山,血流成河。只需要死两个人,鲜血就喷洒在五步之内,但天下人都将穿上丧服,今天就是这样的情形。
唐雎说毕,拔剑而起。一时间天昏地暗,狂风怒吼,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划过大殿,照在唐雎刚毅、愤怒的脸上,他犹如一尊巨像,挺立在秦王面前。
唐雎的话在秦王耳边再三回响。
又是一个惊雷滚过了大殿的上空。
秦王(大惊失色,脸色惨白,声音颤抖,讨好地说):先生请坐!您别生气!我只不过是跟您开个玩笑罢了,您何必当真呢!我现在明白了,我们秦国之所以能够灭掉韩、魏两国,而安陵却凭着五十里的地方存在,完全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风停云散,天空逐渐明亮起来。
旁白唐雎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不但折服了秦王,更使得安陵避过了一场浩劫。千百年来,唐雎不怕威胁、正气凛然的英雄形象一直活在人们心中。
【简评】
这个课本剧能够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揣摩出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及当时的气氛。人物语言的改造也比较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别是能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创设恰当的环境气氛来渲染剧中场面,又以话外音的形式来为剧本增姿添色,增加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