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借款纠纷,原告依照借据等证据起诉要求承担偿还责任的,被告认定已经偿还完毕,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如果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已经偿还借款的,需要承担不利后果。
如果被告能证明借款偿还完毕的,法院依法审查之后可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但是并不能因为原告的诉讼未获得支持就认定其涉嫌诈骗。
2、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原告持借据提起诉讼,没有伪造证据,所以不存在客观上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犯罪方法。不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六条
原告仅依据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已经偿还借款,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诈骗。
诈骗罪的表现形式是犯罪嫌疑人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让被害人信以为真而被骗取财物的行为,本案中借款人明知已还款的事实,而他人意欲运用法律手段及借款人在还款后的失误行为想得到钱款,不是在被害人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从事的诈骗行为。他人既然已经起诉了借款人,那么借款人就要想法证明已还款的事实,自然法院不会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不构成咋骗罪,因为不符合咋骗罪的构成要件
如果你有证据证实此事
可以追究他诈骗罪的
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诈骗罪的成立要求数额较大,以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