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法权限;
(2)对上级机关决议、命令的变通执行权;
(3)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4)培养干部的权利;
(5)组建公安部队的权利;
(6)自主发展经济的权利;
(7)对外贸易权;
(8)财政管理权;
(9)文化教育权。
扩展资料
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少数民族,在中央国家机关的统一领导下,在本民族聚居区建立区域自治,管理本民族地区地方性事务的权利。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国家赋予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资本主义国家地方自治机关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处理本地方事务的权利。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垄断的加强,政治权力日趋集中,国家权力大都集中于中央政府手里,地方自治机关只享有办理水电,交通等很少一部自治权利。
参考资料来源: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国家赋予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1)立法权限;
(2)对上级机关决议、命令的变通执行权;
(3)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4)培养干部的权利;
(5)组建公安部队的权利;
(6)自主发展经济的权利;
(7)对外贸易权;
(8)财政管理权;
(9)文化教育权。
扩展资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相结合的创举,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流互助、形成“地区合力”。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创举,是对民族问题特点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维护了国家的集中统一,又照顾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点与差异,实现了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为各民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提供了坚实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国家赋予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有哪些主要内容?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主要有:
第一,立法方面的自治权。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二是,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以报经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三是,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有关法律的基本原则,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对国家法律的某些规定作出变通或补充规定,但必须有国家法律的明确授权在作出了变通或补充规定后,依照法律规定报送上级人大常委会批准或者备案。
第二,经济管理方面的职权。主要体现在:一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二是,民族自治地方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三是,上级国家机关在投资、金融、税收等方面扶持民族自治地方改善农业、牧业、林业等生产条件和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等等;四是,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进行建设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五是,上级国家机关应当把民族自治地方的重大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一部署;六是,国家制定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国内外资金投向民族自治地方等。
第三,财政方面的自治权。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在全国统一的财政体制下,通过国家实行的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享有上级财政的照顾。
第四,人事管理方面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采取各种措施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等。
第五,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及体育方面的自治权。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民族教育,扫除文盲,举办各类学校,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普通高等级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根据条件和需要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各少数民族专业人才等。
第六,其他方面的自治权。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等。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立法权;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有所不同;
民族自治地方有变通执行权;
民族自治地方有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权;
民族自治地方有地方公安部队组建权;
民族自治地方有社会事业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有自治机关组织和工作规则的设定权;
民族自治地方有民族语言文字使用优先权。
最主要的是自治区可以按自己所在地区的民族习惯来安排,节假日,比如所我们所在的地区是苗族侗族自治区,节假日除了国家规定的以外,苗族和侗族的盛大节日都放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