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出处?

2024-11-08 15:08:2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此句出自毛泽东的一首七绝,诗的名字是《七绝·改诗赠父亲》。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的诗略加修改而成。毛泽东适应自己的情况做了改动,表达了他远大的志向,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厚感情。

原文

现代.毛泽东——《七绝·改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译文

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 死后埋葬尸体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体的青山。

扩展资料:

此诗创作背景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 

走出乡关,毛泽东离故乡越来越远。然而,骨子里那固有的乡情、亲情始终未曾从毛泽东心中抹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绝.改诗赠父亲

回答2:

毛泽东写的《七绝·改诗赠父亲》。背景是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七绝·改诗赠父亲--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释义: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死后埋葬尸体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体的青山

扩展资料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 走出乡关,毛泽东离故乡越来越远。然而,骨子里那固有的乡情、亲情始终未曾从毛泽东心中抹去。

回答3:

毛泽东写的。背景是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全诗为:
少年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无须桑梓地,

人生何处不青山。

回答4:

这句话出自明代文学家杨基《秋夕将归去故园》中的诗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立身若尘土,死时如蒿萝,乃死而已。”这段诗表达了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和境遇,其中“少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意思是年轻时立志要走出家乡,如果学业不成功则誓言不回来。

回答5: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