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里面讲述的蜀国五虎将与《三国演义》里的人物相同,只是《志》是一部记载历史的书,所以没有美化的成分,因此让人可以更真实的了解当年三国时期每个人物的活动情况。看过《演义》的人都知道,罗贯中写作角度是站在一种亲“蜀”的立场,因此关于蜀国的人物,美化的成分多一些。 关羽,家乡杀人逃命,与张飞遇刘备,成为当时的小军阀刘备的第一批“臣”,刘备对待关羽如兄弟。后来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而关羽被曹操擒获,并拜为偏将。可见关羽是被曹操俘虏的,而不是《演义》里的“张辽白马坡劝降”。《志》里的白马坡,发生的是关羽斩袁绍的大将颜良。在关羽斩颜良解了白马之围后,曹操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表封”,顾名思义,曹操上书皇帝册封关羽的汉寿亭侯。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时,确实是象《演义》里提到的,挂印封金,千里寻主。但“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显然是罗贯中为了英雄形象杜撰的,否则,几个随从如何能走出曹操的势力范围。还有“刮骨疗毒”的故事,《志》里面确有记载,但是那个神医是不是华佗,还有待考察。至于关羽的死,确实是因为攻打樊城曹仁的时候因为荆州空虚被孙权夺地所致。正如《演义》里讲的,大将于禁率七军增援曹仁,关羽水淹七军,要不是曹仁死守樊城的话,许昌可能不保。曹操真的差点从许昌迁都。后来关羽被孙权所擒,与子关平,被斩于临沮。关羽次子关兴在《演义》里的描述,有夸大之嫌,可能是罗贯中为了照顾读者感情而对关羽进行的一种精神延续。 张飞,与关羽一样,都是一开始就跟随刘备打江山的。年龄比关羽小,所以对关于以兄事之。根据《志》中所述,当阳长坂,确实是张飞“独立桥头,用二十骑迷惑曹军,至曹军撤”。关于张飞攻巴郡义释严颜以及与诸葛亮约见成都的这一段,《演义》里确实说得很详细,因为严颜的威望,所以张飞可以说是兵不血刃的比诸葛亮先到成都。还有在巴西打败张郃,都说明了张飞有勇有谋,但《演义》里可能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对于张飞的“勇”进行了过多的描述。张飞勇猛,但和关羽最大的差别不是勇猛,而是《志》里所书的“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这里的“小人”不是道德上的小人而是指阶层低的人。张飞的这一特点就是他的直接死因。刘备对张飞的这一特点了如指掌,还特别警告了张飞,如“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挞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张飞是否真的因为关羽的死而加重对属下的虐待,这一点不得而知。在刘备伐吴的时候,张飞将率兵万人与刘备会师于江洲,但由于虐待下属,被手下张达、范强所杀。关于张苞,《志》里的记载是早亡,和关兴一样,也是属于张飞的一种精神继续而被罗贯中在《演义》后期里进行“演义”。 马超,在《志》里的五虎将排名第三,本人认为这比《演义》要好。马超在蜀国的地位不能和关羽、张飞比,有目共睹无须赘述,但他是大军阀马腾的儿子,确实又勇猛无比。马腾、韩遂起兵西凉,后来因不和而分兵。后来马滕死,马超统帅旧部与曹操战于潼关。曹操确实和马超、韩遂近距离说话,而不是《演义》里的单独与韩遂叙旧来离间马韩。《志》里讲马超想趁机擒曹操,但是看到曹操旁边的许褚,因此“超乃不敢动”。至于有没有虎痴将军许褚赤膊战马超,《演义》里有,但是《志》里面却找不到。但是曹操开始为马超所拜,许褚确实以身护主,以马鞍挡箭。马超的兵败,确实是因为中了曹操谋士贾诩的离间之计,与韩遂分道扬镳。后来马超投了张鲁,但不得志。后来听说刘备进攻刘璋,马超便降了刘备,帮助刘备拿下刘璋。从这些看,马超确实比排在后面的黄忠和赵云功劳要大,政治资本也足一些。但是《志》与《演义》里的马超,给人的感觉都是刚愎自用、有勇无谋,否则也不会从一个地方军阀变成另一个军阀的“臣”。马超死的时候很年轻,只有四十七岁。马岱是马超的弟弟。至于马超到底是不是“锦马超”,因该也是一种描写吧。因为马超很年轻的时候就统帅西凉大军,人们对于年轻的主帅,往往会有一种 “锦”的想象,可能会不切实际。至于黄忠,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陈寿会用很少的笔墨来写这个排在第四的五虎将。他归蜀的时间短?没有太多的战功?这是需要好好思考的地方。黄忠,先作刘表的中郎将,后来因变故随韩玄,又降刘备。无论是《志》还是《演义》,都写了黄忠的老当益壮和勇猛。《三国志》里无论是讲黄忠的部分还是讲关羽的部分,我都没有发现《演义》里描述的二降战于长沙随惺惺相惜。但是刘备封五虎将的时候,关羽确实不服气,还是诸葛亮说服了关羽。黄忠最大的战功应该是汉中斩夏侯渊平定军山。夏侯渊的级别远远高于曹操的一般诸将,现在说应该是地方军区司令。黄忠的定军山之战,可以相当于一个局部大规模战役的胜利,所以这个功劳应该是黄忠名列五虎将的资本。在这里插一句,在《志》里的 “诸夏侯曹传”中关于写夏侯渊的一段,没有写被黄忠斩于汉中,只是最后一笔带过,说“为备所袭,渊遂战死”,可见陈寿的立场还是站在曹魏这一边,这一点在写其他章节对曹操的称呼时表现得更为突出。晋由魏来,可见一斑。 赵云,可以说是《三国演义》里面一个给人印象很深的人物,总是出现在危急关头或执行艰巨的任务。其实仔看几遍《演义》就会发现,赵云和黄忠一样,是一个将才,而不是象关羽、张飞那样的帅才,甚至还不如马超。赵云,先是跟随公孙瓒,后来归了刘备,也是说是刘备发家的初期就开始为刘备征战。赵云最大的功劳就是当阳长阪保护刘备的老婆甘夫人和幼主阿斗。至于《演义》里面讲的长阪坡赵云深陷曹军重围毫不畏惧,夺两杆大道旗、杀上将数人,因该是文学上的描述和美化,稍微分析一下就会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志》里,赵云之所以成为五虎将,虽然没有显著的战功,但是救幼主和长期跟随诸葛亮效力是赵云的最大资本,因为五虎将的名单在《志》与《演义》里都是诸葛亮提的。如果赵云真的象《演义》里描述的那样,也不会因为后来诸葛亮兵出祁山,赵云因为敌强我弱失利于箕谷而被降军衔。赵云虽然勇,但却无“谋”的才能,不能为“帅”,且家世不如马超显赫,威望不如黄忠,因此排在第五位也是常理。 在《三国志》里,五虎将的排名是关、张、马、黄、赵,而《三国演义》里的排名是关、张、赵、马、黄。关于五虎将的排序和重要程度以及相互之间的地位,《三国志》里的一段是最好的总结: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至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攀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赵云,五虎之三,是三国中少有的几位文武双全的武将之一,是自吕布只后的三国第一猛将,单骑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实写照!但其谋略也相当了得,是刘备最为器重的大将。从事小心谨慎,人称长胜将军!
赵云,人称常胜将军,其武不比吕布差,只是一直跟随公孙瓒不太多的露脸,刘备和曹操都曾这么说:"如世人知有子龙,绝非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见当时两大英雄多么的看重赵云,子龙是文武双全,将才世家,五虎之首当之 无愧
关羽最厉害啊!传说是战神蚩尤的转世有勇有谋熟读春秋五虎之首可不是白叫的啊
其实各有千秋,就三国演义来讲,赵云是常胜将军,从未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