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美文~!!

2025-03-26 12:53:2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我自己写得,不是从网上复制下来没用的东西贴的
  先贴两篇昨天写得,不是很好啊
  lz喜欢的话,我还有一些

  丑石 贾平凹
  原文: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蘑,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顽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赏析: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塑造的“丑石”,是在向读者展示它本身的心里美。丑石的外表的确丑不堪言,但它内在的美,可以给人以震撼。可他又“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 所以,它的丑,让人讨厌,被人唾骂,它不是做这些顽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这何止是对丑石的讥讽呢?当它的身世与它的价值被挖掘出来的那一刻,真正被嘲讽的,应该是那些曾经嫌弃它,咒骂它的人们吧。丑石的美,也在这一刻得以体现,它几百年来一直默默承受着世俗的讥讽,它的风度,说明了一切,它一点也不丑,正是“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丑石丑在外表,而它的内心,却“美到极处”。

  秋夜 鲁迅
  原文: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目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目夹〗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目夹〗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目夹〗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赏析: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诗,作者把秋夜中的每一个景物都赋予了人的个性。“奇怪而高”的天空,象征的是压迫人民的恶势力,冰冷,就连嘴角的笑,也“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它摧残着世上的人们,就好似“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粉红花则意味着受压迫的弱者,极细小,“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她渴望幸福,美好,“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
  枣树,是那些勇于与恶势力斗争的力量。它知道小粉红花的梦,它只剩下了干子,却依旧挺立,“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目夹〗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乱撞的小飞虫,指的又是当时麻木而无知的人们,它们没有方向,只有乱撞,无孔不入。

回答2:

新诗赏析(转载)
也许(闻一多)
——葬歌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 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 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鉴赏】作者写此诗时,主张诗应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一般写悼诗,总是要表达强烈的悲痛和哀伤,而本诗却从“三美”出发,把葬歌写成优美的安魂曲。

对于刚辞世的死者,人们常会怀疑他是否真的永远离去了,并常常有还继续活在自己身边的错觉。于是“也许你真的哭得太累”,就自然而可接受了。“哭”字暗示死者是含悲辞世的。哭累了,要睡一睡,于是吩咐,鹰、蛙、蝙蝠不要发出声息惊扰眠者。提到这些动物,也暗示那环境不在室内,而是在野外墓地。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死者已长眠地下,哪里还会有阳光清风呢?这两句是不通的,而这“不通”又正好表明诗人殷切的关注之情。为了“庇护你睡”定然要做到“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也是暗示所在的环境。
人们是听不见蚯蚓翻泥,草根汲水的声音的,而死者却听得见,而这些大自然的声音是比“咒骂的人声”更美的音乐。“咒骂”与前文“哭得太累”相呼应,也是带有为死者不平之意。
末节连用“我让你睡”,不仅是为了音乐美和建筑美(每行保持相同的字数和顿数),也表达了作者的切切之情。重复叮咛,也有依依不舍之意。结尾“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点明了这是葬歌,用“轻轻”,“缓缓”等词,与全诗哀婉之情,惜别之意相协调有如乐曲中的慢板。

【补充说明】陈梦家认为,“苦炼是闻一多写诗的精神”,而本诗则是“技巧与内容融为一体的完美”(《新月诗选》序言)。徐志摩也说过:“这五六年我们几个写诗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的作者的影响。”(《猛虎集》序)。闻一多在探索诗艺和建立风格上对新诗发展是有贡献的,从本诗也可见一斑。

舒婷《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赏析: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 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回答3:

破碎的美丽 乔叶
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我喜欢断树残根,枯枝萎叶,也喜欢古寺锈钟,破门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石阶倾斜玉栏折裂,喜欢云冷星陨月缺根竭茎衰柳败花残,喜欢一个沉默的老人穿着退色的衣裳走街串巷捡拾破烂,喜欢一个小女孩瘦弱的双肩背着花布块拼成的旧书包去上学。我甚至喜欢一个缺了口的啤酒瓶或一只被踩扁的易拉罐在地上默默地滚动,然后静止。每当看到这些零星琐碎的人情事物时,我总是很专注地凝视着它们,直到把它们望到很远很远的境界中去。
我不知道它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像它们的美丽。也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涵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涵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垠的苍凉啊!
我喜欢看人痛哭失声,喜欢听人狂声怒吼,喜欢人酒后失态吐出一些埋在心底发酵的往事,喜欢看一个单相思的人于心爱者的新婚之夜在雨中持伞默立。我喜欢素日沉静安然的人喋喋不休地诉说苦难,一向喜悦满足的人忽然会沮丧和失落,苍老的人忆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我喜欢明星失宠后凄然一笑,英雄暮年时忍痛回首,官场失意者独品清茶,红颜失去的佳丽对镜哀思。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东西,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
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这个人拥有一个曾经非常美好现在依然美好的灵魂,他经历的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触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只有等他破碎的时候,他才会放出这些幽居以久的鸽子,并且启窗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的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露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我们从中汲取了多少人生的梦想和真谛啊!
我知道,没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样享受这种别致的幸福和欢乐,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破碎的美丽是如何细细密密地铺满我们门前的田野和草场,如同今夜细细密密的月光。
是谁说过: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没有赏析,没达到楼主的要求,但的确是一篇很美的文章,供楼主分享~

回答4:

题记:此去黄山,实属偶然。假期已至,朋友力邀同行,半推半就,便踏上了南下安徽的火车……

我是个爱晕车的人,合肥距黄山有将近7个小时的车程,没有火车,唯有汽车。咬紧牙关,带着点必死无疑的悲壮,我还是坐上了合肥到黄山的汽车,上了车,还在大叫委屈,埋怨同伴对我的虐待。其实,我心里清楚,吸引我慷慨赴“死”的,还是对黄山的那份向往。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我早已心驰神往的美景就在眼前了,我岂能因自己晕车的毛病,而与之失之交臂?

一路颠簸,险些丧命,下午三点,来到汤口小镇,我一头扎进房间,就没再出来。一直到下午七点,我才有力气来领略这黄山中小镇的风姿。
漫步在小镇的街道,丝毫感受不到它的古朴,街边店铺林立,商品应有尽有,使人没有一丝身处深山之感。街道上,不时有各种型号的旅行车来来往往,或低或高的车鸣声、街道便店铺主人的叫卖声,和着偶尔飘来的汽油味,让人觉得有些喧嚣。边走边和同伴说道:“如果,这里再有网吧,那就不像深山中的小镇了。”正说着,我们一拐弯,便看到了一间网吧,和平时见到的网吧没有任何区别。我和同伴高兴地大叫起来,然后,飞奔着闯入网吧。惹得周围的人纷纷回头。
从网吧出来,继续漫步,登一座小桥,举目望去,青山巍巍,山尖上,还飘着一抹淡云。一直以来,我以为此景只在画中才能得见,没想到,今日就让我置身于此实景之中。脚下潺潺的流水,仿佛是上苍为此胜景配上的音乐,一时间,旅途劳顿尽消,对第二天登山,愈加迫不及待了……

第二日,天不亮我便再也睡不着了。透过房间的窗子,看到近在咫尺的山峰,想到我马上就要征服她了,我激动不已。八点整,车子准时来接,汽车顺着山路,左一转,右一弯,透过车窗向外望去,刚才的小镇已经在我们脚下了,甚至,我感觉,自己竟与与小镇天空中飘着的云在同一高度。不过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便来到了黄山山门。天公实不作美,一下汽车,便觉一阵山风夹着冰冷的雨滴向我砸来,冻得我直打寒战,幸好我在山下就已经准备好了雨衣,说是雨衣,其实,就是一块塑料纸,做成了衣服的形状,不过,在此关键时刻,薄薄的塑料纸也派上了大用场。
经过了索道、登山,登山、索道的痛苦抉择之后,我和同伴决定,不作胆小鬼,一定要徒步征服这三个小时的山路登山白鹅岭。背着行李,我们出发了,还好,山路不是很陡,再加上路边平时少见的青山绿水做点缀,一路上,游山玩水,我们的旅途显得还不是很辛苦。但是,一个小时之后,那份游山玩水的心情,再也没有了,身上的背包仿佛变成了一座大山,压得我透不过起来,两条腿,灌了铅似的一毫米也不能挪移。“have a rest!”我一下子扑到了路旁的大石头上。看看此时的同伴,她也气喘吁吁了,对我的提议没有丝毫的想要拒绝的意思。再看看同路的人,各个弯腰弓背,充分享受着使用拐棍的乐趣。我抬头望了望,台阶没有尽头,这样的跋涉,何时到头呢?看看头顶上在厚厚云层中穿梭的索道车厢,虽然看起来很危险,但是,坐在里面除了惊险外,一定不会累到如此程度吧?我有点后悔刚才的选择了。
更惨的还在后面,雨越下越紧,风越刮越大,路边连遮风避雨的棚子都没有,此时的海拔一近千米,一阵山风刮来,我险些就殉山了。在平时的日子里,我总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可是,知道此时我才明白,我又多么热爱自己的生命。我抱着山体,慢慢蹲下,不敢松手。风过了,我和同伴拉着手,满满的站起身来,看到对方还活着,心里说不出来的滋味。什么是患难之交,我这次算是知道了。(玩笑了,呵呵)
“哈,你们怎么爬这么慢呀?”导游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你们俩不该这么慢的!”“我,我不行了,实在走不动了。”我气喘吁吁地说,“这山路怎么那么长啊!”看着前面已显陡峭且往不到尽头的台阶,我胆怯了。“你不会不看吗?跟着我走,只要保持我这个速度,你就不会落在后面。来,我拉你!”说着,便伸出了手。他拉着我,我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向上挪着,品着他的话,倒是品出了些许滋味。

人常说,人生如登山。抬头望,总有那么长的路摆在我的前面,但,无限风光在险峰,要想“一览众山小”,就必须要登山险峰。再漫长的路途,也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走;再伟大的事业,也需要一点一点地去完成。看着高峰干着急是没有用的,关键是稳住心情,迈开步子,向前走。迈好每一步,登好每一级,坚持向前走,再险的山峰也会被征服。想起来近段时间来我的浮躁心情,觉得脸有些发烫,看看路边的青松,晃动着自己的树枝,好像,在为我鼓劲;听听路边的流水,哗啦啦地流着,好像,在为我唱歌;路边的野花,或红或黄,点缀着我艰辛的旅途,使它多了几分浪漫。忽然,我觉得清爽了许多,觉得踏实了许多,这是大山给我的启示,看看此时的山,我觉得这风、这雨、这台阶,不再那么讨厌,反而变得如此的亲切、慈祥……

作者: kfxiaoyuer 2004年07月17日,星期六 23:34:51 回复(0 ) | 引用(0 ) | URL

巧克力一样的蒙田>>

巧克力一样的蒙田

蒙田,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浪漫的象征。最初对他的了解,不过限于国籍之类。零零散散读过他的箴言,每次品读,总有心得。于是,当我看到他的集子《有血有肉的语言》时,便毫不犹豫地据为己有。蒙田的书,一定要找大块的时间去品的。书到了我家之后,我并没有急着去欣赏,一直到了暑假。当怀着揽胜的心情打开这本随笔集时,我从他的文字中品到了柔滑、香软的巧克力的淡香——我最喜欢的味道。

“爱死你了,蒙田!”是我读完《要生活的写意》喊出来的。在旁边看书的妈妈笑我,当我念给她听时,她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的写意,一切其他事情,执政、致富、建造产业,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品。”
——蒙田
这是对人自身何等的关怀,“生活的写意”,“调整我们的生活习惯”,这在16世纪人类已拥有的理念,到现在看来,仍然是那么温馨,当我们忙于“执政、致富、建造产业”而压力过大、身心疲惫时,想想蒙田,想想他“写意”的生活理念,真是犹如是一颗香浓的巧克力入口,柔滑、体贴、香软……

再品该文,有些脸红。

“跳舞的时候我便跳舞,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
——蒙田
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告诉了我“写意”生活的秘诀。想想我的生活吧,忙于工作时,老念着家中的英语单词;埋头于读书时,学校的琐事又总是萦绕脑际。于是,一种生活状态就产生了,那就是“浮躁”。不能沉心做事,甚至,连彻底放松,也是困难的。如此生活,如何写意?学会“收回思绪”,也许,是我“写意生活”的第一步吧?松弛有度,“充分享受自然的、也就是必需的、正当的生活乐趣。”恺撒、亚历山大尚有精力如此,何况我等普通人?

忽然,我悟到了“写意的生活”是自己送给自己人生最大的礼物。学会控制、学会放松,才能获得“写意”。它是一种心情,它是一种境界,它是一种真实的生活……

书,合上了,但巧克力的味道,回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