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光启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西方数学名著《几何原本》的前6卷,又与李之藻、熊三拔等人合译了《同文算指》《泰西水法》《测量法义》等书。其中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几何原本》的翻译。《几何原本》是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写的一部数学著作,共15卷,他从有限的几个公理出发,用公理化方法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平直空间的几何体系。该书从内容到方法都近乎完美,被西方学者奉为经典中的经典。《几何原本》的翻译是由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进行的,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录,翻译了前6卷。今天仍在使用的汉语数学专用名词,如几何、点、线、面、钝角、锐角、三角形等,都是首次出现在《几何原本》的译作中的。
徐光启主持了《崇祯历书》的改历工作,并亲自参加了其中《测天约说》《大测》《日躔历指》《测量全义》《日躔表》等部分的具体计算和编写。
《崇祯历书》采用的是当时丹麦著名天文学家第谷的天文体系。这个体系认为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日、月和诸恒星均作绕地运动,而五星则作绕日运动。尽管现在看来,《崇祯历书》没有采用当时西方已经出现的更为先进的哥白尼(Copernicus)日心体系,而仍然用本轮、均轮等一套相互关连的圆运动来描述、计算日、月、五星的疾、迟、顺、逆、留、合等现象,但按西法推算的日月食精确程度已较先前所用的《大统历》高出很多。
在修历的过程中,徐光启以古稀之年主持工作,每次发生月食时总要拿着望远镜和其他人一同守候在观象台上。有一次,由于他过于专心观察,以致不慎失足从台上跌了下来,腰部和膝部都受了伤。
杂采众家 兼出独见
在诸多领域中,徐光启一生用力最勤、收集最广、影响最大的还要数农业和水利方面的研究。徐光启自号“玄扈先生”,“玄扈”原指一种与农时季节有关的候鸟,古时曾将管理农业生产的官称为“九扈”。于此,我们便可看出他的志向所在了。《农政全书》是徐光启在对前人农书和有关农业著作进行系统摘编记述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撰写而成的。
徐光启认为,农业不仅是个技术问题、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在他的书中,我们看到了有关开垦、水利、荒政这样一些不同寻常的内容,它们占了全书近半的篇幅,这是前代农书所没有的。但徐光启并没有因为强调政治而忽视技术;相反,他还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农业的经验,极大地丰富了农业技术内容。例如,对棉花、甘薯等栽培技术的总结,都是先前农书中所没有的。
在《农政全书》中,徐光启多采用“玄扈先生曰”(即今日“编者按”)形式,对摘编内容或指出其错误,或补充其不足,目的在于“着古制以明今用”。例如,徐光启对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所记载的111次蝗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分析,发现了蝗灾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规律。他还对蝗虫的生活史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提出了防治办法。诸如此类的科学见解,在书中随处可见。难怪人们在评价《农政全书》时,用了这样八个字:杂采众家,兼出独见。
注重练兵 研制火器
徐光启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除了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外,他还在军事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徐光启幼时,他的家乡一带屡遭倭寇袭扰,因而他从早年起即十分关心兵事,认为“富国必以本业(即农业),强国必以正兵”。他一贯重视军事的研究,并提出了军队建设应该“求精”“责实”的军事思想。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二月,徐光启受命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练新军。在此期间,他撰写了《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书。这些“条格”实际上是徐光启撰写的各种条令和法典。其中,《选练百字诀》和《选练条格》等,体现了徐光启“实选”“实练”的务实精神。
除此之外,徐光启还特别注重武器的制造,尤其是火炮。在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他都进行了积极的探求。可以说,徐光启是中国军事技术史上提出火炮在战争中应用理论的第一人。
2.钱学森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
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
3.赵忠尧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解放前担任过清华大学教授,曾经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行核物理和宇宙线方面的研究,1950年回国,主要从事核物理的研究工作。著名的物理学家钱三强、朱光亚、李政道等都曾受到他的培养。
据介绍,早在1929年,赵忠尧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研究工作时,就观察到硬伽马射线在铅中引起的一种特殊辐射。1930年5月,赵忠尧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正式发表了论文《硬伽马射线吸收系数测量》,首先向世界宣布:硬伽马射线通过不同物质的吸收系数是有很大差异的,通过轻元素时的吸收系数较小,而通过重元素时,吸收系数大得多。赵忠尧发现的重元素对于硬伽马射线有一种反常吸收,在反常吸收的同时,重元素放出一种特殊辐射,这就是人们最早观察到的正负电子对撞现象。
4.林可胜
Annual Review of Physiology, 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 Vol. 1-17;香港《二十一世纪》杂志,The Pharmacologis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生理学报》。
其它的还有如:
地质学家李四光
气象学家竺可桢
数学家华罗庚
物理学家吴有训
医学家林巧稚
天文学家张钰哲
化工学家侯德榜
农学家丁颖
数学家熊庆来
微生物学家汤飞凡
内科专家张孝骞
建筑学家梁思成
林学家梁希
桥梁学家茅以升
物理学家严济慈
物理学家周培源
地质学家李四光
气象学家竺可桢
数学家华罗庚
物理学家吴有训
医学家林巧稚
天文学家张钰哲
化工学家侯德榜
农学家丁颖
数学家熊庆来
微生物学家汤飞凡
内科专家张孝骞
建筑学家梁思成
林学家梁希
桥梁学家茅以升
物理学家严济慈
物理学家周培源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科学家,化学家,赴美留学,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21年获博士学位。被选入美国最高荣誉sigmaxi科学会会员。他一生共获20多项荣誉。誉满国际化学工业界,英国皇家学会聘他为名誉会员,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中国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中国近代化学,细菌和病毒学的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錤,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鳌峰坊人,改名高士其,弃仕途旁和金钱旁不要,立志不做官,不爱钱,以科学家造福中国。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中国为记念他的贡献,把国际的一颗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科学家,化学家。细菌和病毒学家的中国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中国普及科学的先驱,统一化学名词的奠基人
郑贞文(1891年—1969年) 字幼坡,号心南,福州长乐县人。1891年3月2日出生于福州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2岁时考取秀才,15岁赴日本留学。1909年他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5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攻读理论化学,1918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郑贞文是自然科学专门学会的发起人。翻译和编著了多种自然科学著作,积极将近代科学知识向国内广为传播,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气象学等多种学科。普及科学的先驱。将错综复杂的外国有机化学名词,译成统一的中文用语。统一化学名词的奠基人。
中国近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天文学会创始人。
高鲁(1877~1947)中国天文学家。字曙青,号叔钦。福建福州长乐人。1905年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后来获该校工科博士学位。1909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1911年回国报效中国。中国近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天文学会创始人。创造发明了天璇式中文打字机,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示并获奖。天文学家李元先生在一篇追念高鲁的文章中曾建议,我国第一座假天馆(即天文馆)应命名为“高鲁假天馆”,以纪念这位我国近代天文界中不朽的伟大人物。中国天文学一代宗师。
中国近代和现代天文学双奠基人
张钰哲(1902.2.16-1986.7.21),福州闽侯人,(1923年),192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天文系。留在该校叶凯士天文台做纬度测定工作。 [随后在叶凯士天文台 观测研究工作。1929年,以论文《关于双星轨道极轴指向在空间的分布》获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张钰哲归回报效祖国。誉满国际天文学界,国际天文学界为了纪念他,将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一颗新星命名为“张钰哲星”。中国天文学的最高奖—张钰哲奖,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中国近代和现代天文学家,科学研究涉及小行星、彗星、日食、恒星天文、航天和中国天文学史等方面, 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中国近代和现代经济学一代宗师
陈岱孙(1900.10.20-1997.7.27),原名陈总,1900年10月20日生于福州闽侯县。经济学家、教育家。1922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学士学位,并获最高荣誉金钥匙奖;1922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192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在北大致词, “学无止境、自强不息”,“学以致用、用在奉献”。这是他一生的写照。陈岱孙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历史学说等方面,是中国近代和现代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
中国法医学创始人,法医科学奠基人。
林几(1897~1951),1897年12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一书香世家。1918年考入北平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大学医学院前身。1924年由校方派往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医学院学习两年,专攻法医学,后又在柏林大学医学院法医研究所深造两年。1928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创建了法医学科和法医研究所。创办《法医月刊》;建立“法医学研究会。中国近代和现代法医学创始人,法医科学奠基人。
近代和现代中国森林病理学的创始人,中国高等真菌的奠基人。
邓叔群(1902年12月12日-1970年5月01日),福建福州人,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先后获得森林硕士学位和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先后荣获“斐陶斐”奖和选为Sigma-Xi最高荣誉会员。为报效中国,谢绝校方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森林学家,中国森林病理学的创始人,中国高等真菌的奠基人,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载入具有世界权威性辞典的唯一的中国人。
中国鸟类地理学的开拓者,近代和现代鸟类学和动物学的奠基人。
郑作新(1906.11.18-1998.6.27),出生于福建福州,生物学家,鸟类学家。1927年和1930年分别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和科学博士学位。获最高荣誉SigmaXi金钥匙奖。这是美国大学研究院奖励学生的最高荣誉。郑作新先生是享誉世界的鸟类学家、动物分类学家、教育家、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鸟类地理学的开拓者,近代和现代鸟类学和动物学的奠基人、中国乃至于全世界鸟类学和动物学界的一代宗师。
中国生物防治研究的先驱,中国昆虫学创始人,中国昆虫科学奠基人。
刘崇乐(1901年9月20日—1969年1月6日),出生于上海,父母福州人,原籍福建省福州市。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昆虫学,获博士学位(1926年)。昆虫学家,中国昆虫学创始人,中国生物防治研究的先驱。他为中国科昆虫系统分类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中国昆虫科学奠基人。
中国物理学家一代宗师,开拓物理电子学新领域的奠基人。
萨本栋(1902年7月24日—1949年1月31日),字亚栋,福州闽侯县人,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24年,从斯坦福大学毕业,获得工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伍斯特理工学院。同年,从伍斯特理工学院毕业,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旋即转习物理。1927年,从伍斯特理工学院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应聘为伍斯特理工学院研究助理及西屋电机制造公司工程师。1935年9月,应邀为美国俄亥俄大学电机工程系客座教授。在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学报上发表了论文《应用于三相电路的并矢代数》,引起国际电工理论界的强烈反响,被认为是开拓了电机工程的一个新研究领域。获得美国的“1937年度理论和研究最佳荣誉奖。用英文撰写成专著,被誉为物理学、电机学巨著。开创了中国科学家编写的自然科学专著被外国人采用为教材的先例。1937年3月放弃高薪厚禄,回国报效中国。他以非凡学识、才智,高尚修养为中国教育贡献巨大。并获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第一次荣誉奖章。开创了中国科学家编写的自然科学专著被外国人采用为教材的先例。中国物理学家一代宗师,物理电子学新领域的奠基人。
地质学家李四光 气象学家竺可桢 数学家华罗庚 物理学家吴有训 医学家林巧稚天文学家张钰哲 化工学家侯德榜 农学家丁颖 数学家熊庆来 微生物学家汤飞凡 内科专家张孝骞 建筑学家梁思成 林学家梁希 桥梁学家茅以升 物理学家严济慈
田可口可乐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