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雀明白了,环境是冷酷的,要使自己生存下去,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抗争。小麻雀代表了旧中国被损害、被侮辱的弱小者。小麻雀的内心活动,与剥削制度下受压迫、受损害的人们在无法抗拒的灾难中的心理状态极为相似。
在旧中国,有许许多多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小者”,他们遭人欺凌,无力反抗,老舍先生看到了小麻雀境遇后,“浮想联翩”由“物”及“人”,见物生情,以物写人,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关心被损害者命运的思想感情。
扩展资料
老舍一九三四年写的《小麻雀》是一篇记叙性散文,写的是一只小麻雀受伤之后又被小猫衔住,最后被“我”救出的经过。在这篇不到两千字的短文中,作者让读者和他一起看到了小麻雀被害的惊险过程,也让读者听到了作者同情被损害被侮辱的弱者的心声。
“我”本是好心想要救这只受伤的小麻雀,却无奈使它落入猫口。文字是朴实无华的,却将受伤的麻雀的无助害怕惊恐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
对小鸟的动作描写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是一只还不太会飞的受伤的雏鸟;“小鸟几乎是蹲着,胸离地很近,象人害肚痛蹲在地上那样。它身上并没血。身子可似乎是蜷在一块,非常的短。
头低着,小嘴指着地。那两个黑眼珠!非常的黑,非常的大,不看什么,就那么顶黑顶大的楞着。”这一句是非常细致的外貌描写,“象人害肚痛蹲在地上那样”运用拟人手法,让人切身感受到小麻雀的痛苦。
文章不仅在描写上十分细致出众,其内涵也引人深思。麻雀代表的是那些被压迫欺侮的平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而不应弄巧成拙,让所谓的“善心”害了他们。
小麻雀
文/老舍
雨后,院里来了个麻雀,刚长全了羽毛。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我想到了:这是个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别个孩子给扯坏,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想到这个,我忽然的很难过。一个飞禽失去翅膀是多么可怜。这个小鸟离了人恐怕不会活,可是人又那么狠心,伤了它的翎羽。它被人毁坏了,而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它的眼带出进退为难的神情,虽然只是那么个小而不美的小鸟,它的举动与表情可露出极大的委屈与为难。它是要保全它那点生命,而不晓得如何是好。对它自己与人都没有信心,而又愿找到些倚靠。它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我想拿几个饭粒诱它前来,又不敢离开,我怕小猫来扑它。可是小猫并没在院里,我很快的跑进厨房,抓来了几个饭粒。及至我回来,小鸟已不见了。我向外院跑去,小猫在影壁前的花盆旁蹲着呢。我忙去驱逐它,它只一扑,把小鸟擒住!被人养惯的小麻雀,连挣扎都不会,尾与爪在猫嘴旁搭拉着,和死去差不多。
瞧着小鸟,猫一头跑进厨房,又一头跑到西屋。我不敢紧追,怕它更咬紧了可又不能不追。虽然看不见小鸟的头部,我还没忘了那个眼神。那个预知生命危险的眼神。那个眼神与我的好心中间隔着一只小白猫。来回跑了几次,我不追了。追上也没用了,我想,小鸟至少已半死了。猫又进了厨房,我楞了一会儿,赶紧的又追了去;那两个黑豆眼仿佛在我心内睁着呢。
进了厨房,猫在一条铁筒——冬天升火通烟用的,春天拆下来便放在厨房的墙角——旁蹲着呢。小鸟已不见了。铁筒的下端未完全扣在地上,开着一个不小的缝儿小猫用脚往里探。我的希望回来了,小鸟没死。小猫本来才四个来月大,还没捉住过老鼠,或者还不会杀生,只是叼着小鸟玩一玩。正在这么想,小鸟,忽然出来了,猫倒象吓了一跳,往后躲了躲。小鸟的样子,我一眼便看清了,登时使我要闭上了眼。小鸟几乎是蹲着,胸离地很近,象人害肚痛蹲在地上那样。它身上并没血。身子可似乎是蜷在一块,非常的短。头低着,小嘴指着地。那两个黑眼珠!非常的黑,非常的大,不看什么,就那么顶黑顶大的楞着。它只有那么一点活气,都在眼里,象是等着猫再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又象是等着猫赦免了它,或是来个救星。生与死都在这俩眼里,而并不是清醒的。它是胡涂了,昏迷了;不然为什么由铁筒中出来呢?可是,虽然昏迷,到底有那么一点说不清的,生命根源的,希望。这个希望使它注视着地上,等着,等着生或死。它怕得非常的忠诚,完全把自己交给了一线的希望,一点也不动。象把生命要从两眼中流出,它不叫也不动。
小猫没再扑它,只试着用小脚碰它。它随着击碰倾侧,头不动,眼不动,还呆呆的注视着地上。但求它能活着,它就决不反抗。可是并非全无勇气,它是在猫的面前不动!我轻轻的过去,把猫抓住。将猫放在门外,小鸟还没动。我双手把它捧起来。它确是没受了多大的伤,虽然胸上落了点毛。它看了我一眼!
我没主意:把它放了吧,它准是死?养着它吧,家中没有笼子。我捧着它好象世上一切生命都在我的掌中似的,我不知怎样好。小鸟不动,蜷着身,两眼还那么黑,等着!楞了好久,我把它捧到卧室里,放在桌子上,看着它,它又楞了半天,忽然头向左右歪了歪用它的黑眼睁了一下;又不动了,可是身子长出来一些,还低头看着,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小麻雀明白了什么?
《小麻雀》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七月。这篇文章,描述生动逼真,语言含蓄隽永,感情热烈真挚。我们从中能见出作者的思想和人生的哲理。《小麻雀》是心灵的艺术,确定经得起岁月的磨洗和读者的咀嚼。
这篇文章的结屋特别耐人寻味。最后两句写道:“后来我把它捧到卧室里,放在桌子上,看着它,它还是那么地愣了半天,忽然,头向左右歪一歪,用它的黑眼睛瞟了我一眼,又不动了。可是现在它的身子长出来一些,头挂得更低,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了。”那么,小麻雀最后到底明白了一点什么呢?我们又如何来把握作者的思路,追寻那言外之音,弦外之音?
眼睛是灵魂之窗,作者通过这个窗口去观察,小麻雀时时在变化着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写出了它对人的感情。文章先后多次描写那“小黑豆似的眼睛”,且眼神的描写与外形、动作的变化配合得非常协调。第一次写“它的眼睛现出进取为难的神
情”,表露出它对我的感情是矛盾的:“要亲近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有人养了它,所以它爱人;有人伤了它锝左翅,使它失去了飞翔的自由,所以它对人表示疑惧。它的举动和表情显得十分委屈:“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它对自己和对人都没有信心,但并非完全失去希望,而还想保全自己,依靠人来求得活命。“它看着我”,只是一时尚分辨不清我到底是伤害过它的那个人呢,抑或是可以依靠的人。第二次写眼神是一笔虚写。小麻雀遭到了厄运,“被猫衔在嘴里,只剩下一条尾巴和一只小爪露在外边。”那两颗预知生命危险的眼珠“一直在我的心里睁着呢”。这个一再被伤害的小生灵,即使在无辜的苦难中,仍然爱着自己的生命,强烈地希望活下去。经历了“猫口”极大危险,它幸存了下来,从烟筒里出来“头低着,小嘴碰着地,两颗黑眼珠比以前更黑更大了,象是并不看什么,只那么顶黑顶大地愣着”。这里第三次写到了眼神,既写出了小麻雀因受了惊吓而露出一副悲哀的表情,也写出了它在低头沉思。它决不哀求,而要等待,“等着生或等着死”“求生求死的心情都流露在这两只眼睛里”。虽然已没有力量反抗,也不预备反抗了,然而,它敢在猫的面前“一动也不动”,正是那一点儿希望给了它勇气。这举动绝不愚蠢可笑,倒是很悲壮而伟大的。这是生的坚强,死的挣扎。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偶然性中的必然性。“我双手把它捧起来”,它动情地“看了我一眼”。和先前不同,这次“看”,它和我之间在感情上的距离已在缩短。文章最后写小麻雀忽然把头向左右歪一歪,把眼珠转向了我,“瞟了我一眼。”这一瞟,方显出战胜死亡之后的小英雄噢能够的本色。“并不美丽”的小鸟,只有在此时此刻,才放射出它独特的美丽的光彩!他向我表示了感激的心意,完全相信我了,他的身子”卷作一团”,现在“长出一些”,振作起精神来。自然,它难免有些儿羞愧,因而“把头挂得更低”了。
然而,小麻雀毕竟’明白了一点什么了”。作为被侮辱被损害的弱者,小麻雀是够可怜的,是事实对它一再“教育”,才使他悟出一点道理。这要从三方面来看。先从小麻雀和它的主人的关系来看:他从小就被关在笼子里,被它的主人"娇养惯了"形成了其性格中的脆弱的一面;他的左翅“被养着它的或是别个孩子给扯坏了”,可它“还想依靠人”,而那些人是“多么的狠心”、多么的无情!其次从小猫和小麻雀的关系来看,虽然小猫出世才四个来月,还没有捉住过大老鼠,还不曾学会杀生,可是一当它发现了小麻雀,来势就非常凶猛,一扑就躲进了烟筒里去,可小猫依然盯住不放,“用脚往里探。”当小麻雀又突然出现在它的面前“一动也不动”的时候,小猫还用脚去碰碰它,玩弄玩弄它。可想而知,他一旦学会了杀生,那景象该是多磨的冷酷,多么的黑暗。
最后从“我”和小麻雀的关系来看:同情的纽带把“我”和小麻雀联系在一起。“我”始终设法亲近小麻雀,继而想用饭粒给它喂饱,还想防小猫扑他,可是,不可避免的险情终于发生。“我”为小麻雀的不幸而难过。为了救护小麻雀,“我”尽力奔跑去追赶那只小猫。但“我”并不完全理解小麻雀的举动,看见小鸟“像人肚子痛极了蹲在地上的样子”,以势就责怪他“为什么要从烟筒里出来”。后来,“我”虽然用双手把小鸟救了,可反而没了主意:“把它放了吧,她准是死?养着它吧,家里没有笼子。”该怎么办呢?从感情的波浪里还是抓不住可靠的东西。可见,光是同情、怜悯,光是给予一些救助,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小麻雀最后明白了的,只能是这样一个人生的哲理:环境是冷酷的,要使自己生存下去,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抗争。
文章虽然着重写的小麻雀,然而作者想告诉读者的却不止于此。结尾部分还有这样一句:“我捧着它,好像世界上一切的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我”由同情而生正义感,由救护小麻雀而增强了时代的责任感。这世道是那么的不公平,弱者被欺,无辜者受苦受难,像“小麻雀”这样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我和大家又该如何去解救他们呢?这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固然是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但在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找到明确的问答。一九三四年三月至八月作者创作了《牛天锡传》,不久在总结这部分作品的创作经验时,作者谈了这样的一个思想:“世界上有千千万万受压迫的人,其中的每一个都值得我们替他呼冤,代他向办法”。老舍在《小麻雀》一文中,提小麻雀呼了冤,也找到了方法。这方法就是小麻雀后来明白了的那一点。
小麻雀明白了什么?
《小麻雀》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七月。这篇文章,描述生动逼真,语言含蓄隽永,感情热烈真挚。我们从中能见出作者的思想和人生的哲理。《小麻雀》是心灵的艺术,确定经得起岁月的磨洗和读者的咀嚼。
这篇文章的结屋特别耐人寻味。最后两句写道:“后来我把它捧到卧室里,放在桌子上,看着它,它还是那么地愣了半天,忽然,头向左右歪一歪,用它的黑眼睛瞟了我一眼,又不动了。可是现在它的身子长出来一些,头挂得更低,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了。”那么,小麻雀最后到底明白了一点什么呢?我们又如何来把握作者的思路,追寻那言外之音,弦外之音?
眼睛是灵魂之窗,作者通过这个窗口去观察,小麻雀时时在变化着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写出了它对人的感情。文章先后多次描写那“小黑豆似的眼睛”,且眼神的描写与外形、动作的变化配合得非常协调。第一次写“它的眼睛现出进取为难的神
情”,表露出它对我的感情是矛盾的:“要亲近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有人养了它,所以它爱人;有人伤了它锝左翅,使它失去了飞翔的自由,所以它对人表示疑惧。它的举动和表情显得十分委屈:“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它对自己和对人都没有信心,但并非完全失去希望,而还想保全自己,依靠人来求得活命。“它看着我”,只是一时尚分辨不清我到底是伤害过它的那个人呢,抑或是可以依靠的人。第二次写眼神是一笔虚写。小麻雀遭到了厄运,“被猫衔在嘴里,只剩下一条尾巴和一只小爪露在外边。”那两颗预知生命危险的眼珠“一直在我的心里睁着呢”。这个一再被伤害的小生灵,即使在无辜的苦难中,仍然爱着自己的生命,强烈地希望活下去。经历了“猫口”极大危险,它幸存了下来,从烟筒里出来“头低着,小嘴碰着地,两颗黑眼珠比以前更黑更大了,象是并不看什么,只那么顶黑顶大地愣着”。这里第三次写到了眼神,既写出了小麻雀因受了惊吓而露出一副悲哀的表情,也写出了它在低头沉思。它决不哀求,而要等待,“等着生或等着死”“求生求死的心情都流露在这两只眼睛里”。虽然已没有力量反抗,也不预备反抗了,然而,它敢在猫的面前“一动也不动”,正是那一点儿希望给了它勇气。这举动绝不愚蠢可笑,倒是很悲壮而伟大的。这是生的坚强,死的挣扎。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偶然性中的必然性。“我双手把它捧起来”,它动情地“看了我一眼”。和先前不同,这次“看”,它和我之间在感情上的距离已在缩短。文章最后写小麻雀忽然把头向左右歪一歪,把眼珠转向了我,“瞟了我一眼。”这一瞟,方显出战胜死亡之后的小英雄噢能够的本色。“并不美丽”的小鸟,只有在此时此刻,才放射出它独特的美丽的光彩!他向我表示了感激的心意,完全相信我了,他的身子”卷作一团”,现在“长出一些”,振作起精神来。自然,它难免有些儿羞愧,因而“把头挂得更低”了。
然而,小麻雀毕竟’明白了一点什么了”。作为被侮辱被损害的弱者,小麻雀是够可怜的,是事实对它一再“教育”,才使他悟出一点道理。这要从三方面来看。先从小麻雀和它的主人的关系来看:他从小就被关在笼子里,被它的主人"娇养惯了"形成了其性格中的脆弱的一面;他的左翅“被养着它的或是别个孩子给扯坏了”,可它“还想依靠人”,而那些人是“多么的狠心”、多么的无情!其次从小猫和小麻雀的关系来看,虽然小猫出世才四个来月,还没有捉住过大老鼠,还不曾学会杀生,可是一当它发现了小麻雀,来势就非常凶猛,一扑就躲进了烟筒里去,可小猫依然盯住不放,“用脚往里探。”当小麻雀又突然出现在它的面前“一动也不动”的时候,小猫还用脚去碰碰它,玩弄玩弄它。可想而知,他一旦学会了杀生,那景象该是多磨的冷酷,多么的黑暗。
最后从“我”和小麻雀的关系来看:同情的纽带把“我”和小麻雀联系在一起。“我”始终设法亲近小麻雀,继而想用饭粒给它喂饱,还想防小猫扑他,可是,不可避免的险情终于发生。“我”为小麻雀的不幸而难过。为了救护小麻雀,“我”尽力奔跑去追赶那只小猫。但“我”并不完全理解小麻雀的举动,看见小鸟“像人肚子痛极了蹲在地上的样子”,以势就责怪他“为什么要从烟筒里出来”。后来,“我”虽然用双手把小鸟救了,可反而没了主意:“把它放了吧,她准是死?养着它吧,家里没有笼子。”该怎么办呢?从感情的波浪里还是抓不住可靠的东西。可见,光是同情、怜悯,光是给予一些救助,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小麻雀最后明白了的,只能是这样一个人生的哲理:环境是冷酷的,要使自己生存下去,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抗争。
文章虽然着重写的小麻雀,然而作者想告诉读者的却不止于此。结尾部分还有这样一句:“我捧着它,好像世界上一切的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我”由同情而生正义感,由救护小麻雀而增强了时代的责任感。这世道是那么的不公平,弱者被欺,无辜者受苦受难,像“小麻雀”这样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我和大家又该如何去解救他们呢?这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固然是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但在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找到明确的问答。一九三四年三月至八月作者创作了《牛天锡传》,不久在总结这部分作品的创作经验时,作者谈了这样的一个思想:“世界上有千千万万受压迫的人,其中的每一个都值得我们替他呼冤,代他向办法”。老舍在《小麻雀》一文中,提小麻雀呼了冤,也找到了方法。这方法就是小麻雀后来明白了的那一点。
小麻雀明白了什么?
《小麻雀》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七月。这篇文章,描述生动逼真,语言含蓄隽永,感情热烈真挚。我们从中能见出作者的思想和人生的哲理。《小麻雀》是心灵的艺术,确定经得起岁月的磨洗和读者的咀嚼。
这篇文章的结屋特别耐人寻味。最后两句写道:“后来我把它捧到卧室里,放在桌子上,看着它,它还是那么地愣了半天,忽然,头向左右歪一歪,用它的黑眼睛瞟了我一眼,又不动了。可是现在它的身子长出来一些,头挂得更低,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了。”那么,小麻雀最后到底明白了一点什么呢?我们又如何来把握作者的思路,追寻那言外之音,弦外之音?
眼睛是灵魂之窗,作者通过这个窗口去观察,小麻雀时时在变化着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写出了它对人的感情。文章先后多次描写那“小黑豆似的眼睛”,且眼神的描写与外形、动作的变化配合得非常协调。第一次写“它的眼睛现出进取为难的神
情”,表露出它对我的感情是矛盾的:“要亲近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有人养了它,所以它爱人;有人伤了它锝左翅,使它失去了飞翔的自由,所以它对人表示疑惧。它的举动和表情显得十分委屈:“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它对自己和对人都没有信心,但并非完全失去希望,而还想保全自己,依靠人来求得活命。“它看着我”,只是一时尚分辨不清我到底是伤害过它的那个人呢,抑或是可以依靠的人。第二次写眼神是一笔虚写。小麻雀遭到了厄运,“被猫衔在嘴里,只剩下一条尾巴和一只小爪露在外边。”那两颗预知生命危险的眼珠“一直在我的心里睁着呢”。这个一再被伤害的小生灵,即使在无辜的苦难中,仍然爱着自己的生命,强烈地希望活下去。经历了“猫口”极大危险,它幸存了下来,从烟筒里出来“头低着,小嘴碰着地,两颗黑眼珠比以前更黑更大了,象是并不看什么,只那么顶黑顶大地愣着”。这里第三次写到了眼神,既写出了小麻雀因受了惊吓而露出一副悲哀的表情,也写出了它在低头沉思。它决不哀求,而要等待,“等着生或等着死”“求生求死的心情都流露在这两只眼睛里”。虽然已没有力量反抗,也不预备反抗了,然而,它敢在猫的面前“一动也不动”,正是那一点儿希望给了它勇气。这举动绝不愚蠢可笑,倒是很悲壮而伟大的。这是生的坚强,死的挣扎。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偶然性中的必然性。“我双手把它捧起来”,它动情地“看了我一眼”。和先前不同,这次“看”,它和我之间在感情上的距离已在缩短。文章最后写小麻雀忽然把头向左右歪一歪,把眼珠转向了我,“瞟了我一眼。”这一瞟,方显出战胜死亡之后的小英雄噢能够的本色。“并不美丽”的小鸟,只有在此时此刻,才放射出它独特的美丽的光彩!他向我表示了感激的心意,完全相信我了,他的身子”卷作一团”,现在“长出一些”,振作起精神来。自然,它难免有些儿羞愧,因而“把头挂得更低”了。
然而,小麻雀毕竟’明白了一点什么了”。作为被侮辱被损害的弱者,小麻雀是够可怜的,是事实对它一再“教育”,才使他悟出一点道理。这要从三方面来看。先从小麻雀和它的主人的关系来看:他从小就被关在笼子里,被它的主人"娇养惯了"形成了其性格中的脆弱的一面;他的左翅“被养着它的或是别个孩子给扯坏了”,可它“还想依靠人”,而那些人是“多么的狠心”、多么的无情!其次从小猫和小麻雀的关系来看,虽然小猫出世才四个来月,还没有捉住过大老鼠,还不曾学会杀生,可是一当它发现了小麻雀,来势就非常凶猛,一扑就躲进了烟筒里去,可小猫依然盯住不放,“用脚往里探。”当小麻雀又突然出现在它的面前“一动也不动”的时候,小猫还用脚去碰碰它,玩弄玩弄它。可想而知,他一旦学会了杀生,那景象该是多磨的冷酷,多么的黑暗。
最后从“我”和小麻雀的关系来看:同情的纽带把“我”和小麻雀联系在一起。“我”始终设法亲近小麻雀,继而想用饭粒给它喂饱,还想防小猫扑他,可是,不可避免的险情终于发生。“我”为小麻雀的不幸而难过。为了救护小麻雀,“我”尽力奔跑去追赶那只小猫。但“我”并不完全理解小麻雀的举动,看见小鸟“像人肚子痛极了蹲在地上的样子”,以势就责怪他“为什么要从烟筒里出来”。后来,“我”虽然用双手把小鸟救了,可反而没了主意:“把它放了吧,她准是死?养着它吧,家里没有笼子。”该怎么办呢?从感情的波浪里还是抓不住可靠的东西。可见,光是同情、怜悯,光是给予一些救助,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小麻雀最后明白了的,只能是这样一个人生的哲理:环境是冷酷的,要使自己生存下去,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抗争。
文章虽然着重写的小麻雀,然而作者想告诉读者的却不止于此。结尾部分还有这样一句:“我捧着它,好像世界上一切的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我”由同情而生正义感,由救护小麻雀而增强了时代的责任感。这世道是那么的不公平,弱者被欺,无辜者受苦受难,像“小麻雀”这样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我和大家又该如何去解救他们呢?这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固然是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但在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找到明确的问答。一九三四年三月至八月作者创作了《牛天锡传》,不久在总结这部分作品的创作经验时,作者谈了这样的一个思想:“世界上有千千万万受压迫的人,其中的每一个都值得我们替他呼冤,代他向办法”。老舍在《小麻雀》一文中,提小麻雀呼了冤,也找到了方法。这方法就是小麻雀后来明白了的那一点
小麻雀明白了环境是冷酷的,要自己生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