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锻性:指金属材料在压力加工时,能改变形状而不产生裂纹的性能。它包括在热态
或冷态下能够进行锤锻,轧制,拉伸,挤压等加工。可锻性的好坏主要与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
。
金属材料在锻压加工中能承受塑性变形而不破裂的性能,也叫工艺塑性。可锻性指标通常用金属材料在一定塑性变形方式下表面开始出现裂纹时的变形量来表示,这个变形量称为临界变形量。各种锻压加工的变形方式不同,表示可锻性的指标也不同。镦粗以压缩率表示,延伸以延伸率或截面缩小率表示,扭转以扭角表示。
网上找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可锻性是金属经受塑性成型的难易程度,塑性(ä、ø、å)好、变形抗力(ób、ós)小,金属的可锻性就好
1、金属的本质
( 1)化学成分
a)纯金属比合金的可锻性好
b)含合金元素少的合金比多的好
(2)组织
a)单相组织(纯金属或固溶体)比多相好
b)钢中碳化物呈弥散分布比网状分布好
c)晶粒细化组织比粗大好
2、变形条件
( 1)加热温度
a)滑移力减小
b)再结晶过程加速
c)多相状态向单相转变
因此,加热温度高,可锻性好
但是,温度过高,会引起过烧或过热。过烧会破坏晶粒间的连接,过热会使晶粒过分长大
始锻温度:锻造温度的上限
终锻温度:锻造温度的下限
碳素钢的锻造温度范围1150/1250-800/850度
(2)变形速度
金属材料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形程度
a)变形速度不大时,回复和再结晶来不及消除加工硬化,可锻性下降
b)变形速度大于一定值后,由于塑性变形的热效应使材料温度升高,回复和再结晶充分,可锻性提高
3)应力状态
(1)挤压时,金属呈三向压应力
(2)拉拔时,变形材料呈两向压应力和一向拉应力
理论和实践表明:
a)压应力越多,材料的塑性越好
b)拉应力越多,塑性越差
网上找的,
可锻性是金属经受塑性成型的难易程度,塑性(ä;、ø;、å;)好、变形抗力(ób、ós)小,金属的可锻性就好
1、金属的本质
( 1)化学成分
a)纯金属比合金的可锻性好
b)含合金元素少的合金比多的好
(2)组织
a)单相组织(纯金属或固溶体)比多相好
b)钢中碳化物呈弥散分布比网状分布好
c)晶粒细化组织比粗大好
2、变形条件
( 1)加热温度
a)滑移力减小
b)再结晶过程加速
c)多相状态向单相转变
因此,加热温度高,可锻性好
但是,温度过高,会引起过烧或过热。过烧会破坏晶粒间的连接,过热会使晶粒过分长大
始锻温度:锻造温度的上限
终锻温度:锻造温度的下限
碳素钢的锻造温度范围1150/1250-800/850度
(2)变形速度
金属材料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形程度
a)变形速度不大时,回复和再结晶来不及消除加工硬化,可锻性下降
b)变形速度大于一定值后,由于塑性变形的热效应使材料温度升高,回复和再结晶充分,可锻性提高
3)应力状态
(1)挤压时,金属呈三向压应力
(2)拉拔时,变形材料呈两向压应力和一向拉应力
理论和实践表明:
a)压应力越多,材料的塑性越好
b)拉应力越多,塑性越差。
可达到250度,包括锻造温度、变形程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锻造方法)、加热加冷却速度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金属材料的可锻性及锻件的组织和性能,合理选择上述几个热力学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