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流派“外家”和“内家”的武功概念源于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于少林为外家……。”然而,少林拳家和一些武术研究者对此说持有不同看法,认为少林拳也是内外兼修的拳术。清代以后,特别是民国以来,民间将以太极、形意(心意、六合、意拳)、八卦、通背(内外兼修)等为代表的武术称为内家拳,此外的拳种统称为外家拳。现在普遍的内外家武术之分即是依据此说法的。 目前社会上亦有将外家拳分为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两类。
内家拳源于宋时张三丰、武当张三丰,是指的内家拳的另一大来源——道家理论、功法。宋时,百家拳术汇聚少林,始成少林一派。大枪在战场上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元末明初,张三丰嵩山访道,得习少林拳术。有感于自己所习道家丹道功夫,遂将之与武术相结合。于是辉煌灿烂数百年的内家拳诞生了。后张三丰苦心求道终有所成,传说成仙。其著述主要为丹道。后明成祖大修武当。亦使得张三丰内家理论和丹道理论都得以传之后世。明中期,张三丰所创内家理论经过不断发展至张松溪时已然完善成型,影响愈来愈大。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武学也大发展。职业武术家也越来越多。一些主要修习大枪术的武术家接受了内家拳理论。并加以发展创新,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明张松溪原始武当内家拳风格的内家拳。
内家拳的本质是通过打坐,增加体内的压强,打通微循环,甚至让组织液在细胞间隙中流动起来。
经脉就是组织液的最大流通管道,气就是直接濡养细胞的组织液。
内家拳高手体内的组织液很多,甚至挤到骨头的缝隙中,营养骨头即为“敛气入骨”。
比如水管子里有水,锻炼管子厚度的为外家拳,撑大管子想容纳更多水的为内家拳。
“尾闾中正”的目的是让加压的组织液更好的渗入脊柱即为通督脉。
中国功夫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其本质区别在于练习内功的方法不同。所谓内功,就是锻炼五脏六腑的健康,力量及内环境的协调能力以及大脑的协调能力。内家拳的内功修习方法主要是道家的内丹法,就是在修习的过程中配合呼吸让丹田的意念流向全身的每个角落,从而达到锻炼内脏器官的功效。典型的内家功法如神功意手。而外家拳的内功修习方法是佛家的方法。其大意是身体要和宇宙融为一体,通过采集太阳,月亮,星星等天地精华流入丹田从而再让这些精华滋养内脏器官。典型的功法为南少林的八宝门气功。内家功法和外家功法虽然练习方法不同,但认真练习后效果是相同的。都能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这个看起来好像很神奇,有点不可思议,但效果的确也很神奇,只不过现在大多数练武者都没有练,也不相信有此功法。本人曾经对内外功法都有所涉猎,练习三个月后由于生活所迫,没有坚持。但体验的过程是非常愉悦的,有种神清气爽。飘飘欲仙的感觉。余尝长时间下四国军棋于电脑桌前,得胃部微痛,后坚持修习神功意手半个与后就治愈。非常神奇。
中国武术和西洋武术的本质区别则在于西洋武术是通过剧烈的外部四肢运动来达到锻炼内脏器官的健康,中国武术则是内外兼修。具体哪个好则不好判断。毕竟没有统计数据支撑,不敢乱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