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绘画强调对自然光和色的表现,打破了最传统固有色描绘的观点,从此强调画家视觉的直觉性,描绘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瞬间景象。印象派绘画进一步扩大了绘画的表现体材,丰富了绘画表现的形式,同时印象派绘画也存在其局限性。正因为这样,之后又出现了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绘画。印象派注重客观对象的表现,其艺术理论源于光学原理。莫奈、毕沙罗等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忠实于自然的光色变化,对大自然的光色进行准确细致的描绘,如莫奈的《干草垛》系列、《鲁昂大教堂》系列、《白杨》系列等作品,再如毕沙罗《菜园和花树·蓬特瓦兹的春天》。而后印象派则强调主观感受的表现,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凡高、高更、塞尚的作品,更多的是通过色彩、构图、造型等因素表达作者内心的感情或传达某种象征意味。凡高的《星月夜》、高更的《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都带有很强的象征主义色彩。凡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色彩要包办一切了,通过色彩的单纯化给予事物更为宏伟的风格,这里色彩要给人休息或睡眠的总体感觉。”塞尚的作品通过对画面结构的研究使其作品超越了再现自然的层面,从而具有了某种形而上的意味。三位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的绘画风格直接促使了 现代主义诸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艺术流派的产生和发展。
印象主义是在对抗学院派的压抑和消极浪漫主义的造作中产生的。它重外光和瞬间的视觉,不再对有意摆出的姿势感兴趣,也不试图去对绘画作什么理论探讨或者哲学分析。印象主义画派与以往所有画派的最大区别,表现在它是欧洲绘画史上第一次以探索艺术形式为主的画派,所以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