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笔墨使用是怎样的?

谢谢,急要答案!!
2025-01-20 18:26:5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看看这个
  中国的山水画艺术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在中国悠久的绘画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源于自然,但却能够超越自然之美,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我赞叹她的博大精深是因为这其中蕴含着一个艺术上无法了却的国人情结,它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她是画山水的耕耘者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走进去,就会感到无比的亲切与满足。这种满足是一种体验,一种冲动,一种缠绵的情感。
  细数清四王、明四家、元四家、南宋四家、五代北宋山水大家……,就如同自己的心灵渐渐走进了一条穿越美术史长河的时间隧道,它使你立刻思接千载,进入到一种观察、理解、咀嚼和品悟前辈先贤的环境,并能与你所崇敬的大师促膝对话,或顶礼膜拜或五体投地或悲辛交集,并不时聆听八大的叹息,感受渐江的孤高,领略北宋的雄强,叹服元人的境界。我虽不敢说是能达到和前人对话的境界,但其中的确透露出先贤的心迹,让人可以沿着先贤的足迹重温那种对人生,对社会,对一切的一切的感悟.
  山水画追求境界之美,境界之空灵是西方风景画所难以企及的.北宋山水层峦叠嶂、长松巨壑的崇高气象,南宋山水的水墨淋漓、平远函深又隐含悲凉之气,元人山水的萧疏清远、禅意绵长,都令每一位品读者为之倾情,为之怦然心动,感慨系之,这便是山水画的意境使然。境界乃山水画创作的灵魂,唯有境界的显现,才能使艺术创作成为有生命价值的存在,才能够成为永恒。
  传统的丰厚与绵长给我们带来了自信与荣耀,也使我们品尝到掌握它的艰辛与不易,更使我们意识到了有发展它的义务。继承与创新始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既不能因循守旧、死抱着传统不放,亦不能漠视传统而我行我素,那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在过去的100年中,经历了中与西,新与旧的矛盾冲突,在内忧外患之中面临着其固有价值的重新认可与定位。在理智与情感、垂死与新生的强烈撞击中,逐渐获取变革的机遇,使原本衰竭的躯体经过巩固、嫁接、修枝剪叶而逐步挺拔旺盛起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其中饱含着徐悲鸿、林凤眠等大师的努力与汗水,但同时亦不能忘却固守阵地、捍卫尊严的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等先辈。正是这些大师们在两条战线上并肩作战,既拭去了传统的蒙尘,亦为后来者扑开一条光明大道。作画不易,作为画者,一生都是在拼争与悲吟,奋发与痛苦中艰难前行,在艺术上那个纷繁复杂、泥沙俱下的时代而“独持偏见,一意孤行”。
  面对着浩繁的古代山水画史,我们起初感到敬畏,继而感到茫然,最后感到的是一丝惶恐。传统山水画由六朝发端到唐代的繁荣,再由北宋至元初,可谓六法齐备,境界全出,登峰造极。明清的发展也只是这种大势的延续,而逐渐走向固步自封、陈陈相因,呈强弩之末的态势。只有孤行者石涛发出了“我自用我法”、“笔墨当随时代”这等振聋发聩、惊世骇俗的呐喊,而使萎靡不振的画坛呈现出一片绿意。石涛不但没有摒弃笔墨,而且主张“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全”,道出笔墨源于生活又高于自然,以其生“搜尽奇峰打草稿”来实践自己的理想。
  闪现着东方文化智慧与精髓的笔墨当为山水画创作的第一要素。笔墨在中国画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后经历代画家的反复锤炼,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成为今人难以逾越的高峰。但越是成熟的东西越需要变革,越存在发展创新的可能性,笔墨的进化亦是如此。只有不断地丰富完善,不断地充实新的内容,才能赋于笔墨以新的意义。荆浩隐居太行洪谷,范宽亲历终南深处,董源卧游潇湘奇峰,黄公望领略富春佳景,以及王履履太华,梅清、渐江遍览黄山等,皆是以造化为师,山川为训,不为前人所束缚,而创自家笔墨以开新风,令后世景仰。山水画创作能够感染人的地方很多,这其中当以笔墨为核心,以境界为灵魂。而境界的追求则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丰厚的积累才能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品悟境界则是靠敏锐的感觉,它是笔墨、学养高层次的灵感显现。因此,追求高境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及。正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确是一语道破,精妙之极。
  笔墨与境界既是创作的两个方面,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笔墨的提高靠苦练与悟性,而境界则全靠学养与人格。笔墨之妙有迹可寻,境界之高高不可攀。但境界又不是虚幻的,它确是由皴擦点染的具体笔墨升华而成,笔墨的精妙、超逸与否直接影响着境界的高下。因此,超越古人仅仅停留在笔墨方面就未免显得简单化了,它首先需要与古人有精神上的相对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精神上的超越。唯有更宽阔的胸襟与胆量,加上脚踏实地的苦练,我们才有可能完成具有真正艺术价值的超越。
  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成熟和完善,已形成了一整套复杂而有序的体系。传统山水画极讲究程式规则,各个技法关节都有一套环环相扣的程式,这种程式化的初始图式的掌握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学习描绘真实的必要过程。但它不是艺术表现的最终目的,因为继承前人的程式只是手段,目的是要构筑起自己的“特定格式”——自己的程式,正如董其昌所讲:“先师古人,后师造化”。“集其大成,自出机抒”。国画的学习过程顺致如此。因此,我们的第一步便要去认识传统山水画的技法,通过临摹传统来达到了解、掌握传统的笔墨语言,进而可以脱开范本,运用所习得的技法组织画面。接下去便于师造化,通过写生把这些技法带到现实里去体验、运用。最后则变他人技法为自己的技法,不带技术痕迹地运用本身的笔墨语言来抒情达意。这种过程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并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反复多次由浅入深地向前发展。
  论笔墨
  一、笔法
  1 执笔运腕
  2 藏锋、露锋
  3 中医、侧锋
  4 卧笔中锋
  5 顺锋、逆锋、散锋
  6 转折提按
  7 笔力
  8 笔势
  9 笔意
  二、墨法
  1 泼墨法
  2 冲墨法
  3 积墨法
  4 宿墨法
  5 破墨法
  三、水法
  1 渍水和泼水
  2 冲水和积水
  3 凝水和铺水
  四、勾勒和擦法
  1 勾勒
  2 擦法
  五、皴法
  1 披麻皴
  2 解索皴
  3 斧劈皴
  4 豆瓣皴
  5 折带皴
  6 米点皴
  7 卷云皴
  8 荷叶皴
  9 现代皴法举例
  六、点苔
  1 圆点
  2 横点
  3 扁点和竖点
  4 泥里拔钉点
  5 仰头点
  6 大混点和小混点
  7 中锋散笔点和破笔点
  8 颜色点
  9 填色点
  10 朱砂点
  七、染渍
  1 拖染和背染
  2 烘染
  3 罩染
  4 积染
  八、设色
  1 水墨淡彩
  2 浅绛
  3 青绿
  4 金碧
  5 没骨法
  6 现代着色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