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瞪口呆
mù dèng kǒu dāi
【解释】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结构】联合式。
【用法】描写人听见了或看见了吃惊的事情;显得一时呆了的神态。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正音】呆;不能读作“ái”。
【近义词】瞠目结舌
【反义词】从容不迫
【例句】弟弟看着被打碎的花瓶;吓得~。
鸡口牛后:【基本解释】: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拼音读法】:jīkǒuniúhòu【成语出处】:《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