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么?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一、情境导入 (由歌曲《鲁冰花》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这首歌借鲁冰花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母子之爱是全人类的共同情感。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种情感,一起来品读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共同感受金色花散发的浓浓情意。 二、新课教学 (一)初读想像 1.师或生配乐诵读全文。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内容。 明确:“我”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事。 2.透过眼前的文字,老师感受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它们缓缓地铺现在我的眼前。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画面?请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3.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圈点勾画,旁边的同学可以互相说说) 要求;(1)请找出诗中描绘的几幅画面,根据想像,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做恰当描述。(2)尝试用一个字(词或句子)来表达你对诗画中孩子和妈妈的感受。 例:一个 的孩子(妈妈) (二)感受诗画 1.教师示范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画面。 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2.同学发言。 (三)品读诗意 1.在这一幅幅画面中你对孩子和妈妈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我们一起来交流。(说明,要求学生先谈对人物的印象,然后读出来。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表述习惯,还可让学生学会一些赏析人物的方法,如抓住关键特征描写人物等。) 2.先交流对孩子的印象,再交流对妈妈的印象。 3.小结:我们共同领略了泰戈尔笔下流泻的母子间的和谐世界,我想大家都已感受到了天真活泼的金色花散发的浓浓情意。 (板书略) (四)诵出诗情 一起诵读洋溢着母子情意的诗句。 1.请一位同学诵读描述第一幅画面的语句。 2.诵读点拨:在诵读时注意语流要连贯,边读边想像,神情要投入,要读出自己的感情。 3.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做诵读练习,各小组推荐同学读,其他组同学进行点评。 (点评借鉴:如字音、停顿、重音、感情处理恰当与否等。) 4.师生合作诵读(师饰演妈妈,同学饰演孩子)。 5.齐读课文。让我们满怀对妈妈的爱,充满深情地读一遍全文。 三、延展诗意 1.设计仿写练习,自拟题目。 2.补充泰戈尔《金色花》的姐妹篇《告别》,进行创意阅读。 引入设计:同学们,金色花渐渐长大了,不能与妈妈日夜依偎了,但他对母亲依恋如昔。在他离开妈妈后,他会变成什么不知不觉地到妈妈的身边?他又做了哪些事呢? 告别 是我走的时候了,妈妈,我走了。 当清寂的黎明,你在暗中伸出双臂,要抱你睡在床上的孩子时,我要说道:“孩子不在那里呀!”——妈妈,我走了。 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大风之夜,当雨点在树叶中淅沥时;你在床上,会听见我的微语,当电光从开着的窗口闪进你的屋里时,我的笑声也偕了它一同闪进了。 如果你醒着躺在床上,想你的孩子到深夜,我便要从星空向你唱道:“睡呀,妈妈,睡呀。” 我要坐在各处游荡的月光中,偷偷地来到你的床上,乘你睡着时,躺在你的胸上。 我要变成一个梦儿,从你眼皮的微缝中,钻到你的睡眠的深处,当你醒来吃惊地四望时,我便如闪耀的萤光似的熠熠地向暗中飞去了。 当普耶大祭日①,邻家的孩子们来屋里游玩时,我便要融化在笛声里,整日在你心头震荡。 亲爱的阿姨带了普耶礼来,问道:“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