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寻雍尊师隐居
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新竹
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逼背古文打底子,琦君谢儿时恩师
张锦弘
余光中、王鼎钧等二十位大师级作家,昨天发表合著《自豪与自幸》一书,写下《用数学改善作文》等学习国文的心路历程,余光中总结说”我以当中国人自豪,以使用美丽中文自幸”。
余光中等人发起的“抢救国文教育联盟”,昨天除发表行动声明,还发表由联盟秘书、中山女中老师李素真主编的《自豪与自幸》一书,希望透过二十位作家经验,让大家体会国文之美,共同提升下一代的语文能力。文坛前辈作家琦君的文章,是怀
念一位要求学生写文言文、反对白话文的冯姓老师,冯老师曾告诉她们,要趁年纪
小、记性好,先把文言文多背一点,打好底子,以后写白话就比较文雅。事隔几十
年,她欣幸自己当初读了许多古典文学之后,写起白话文才更有深度。
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曾昭旭,以”学语文是要靠感觉的“一文分享他的经验,他强调语文教学,要引导孩子进入语文情境,甚至穿透到字里面,所以看到“喜”字,
会有喜的感觉,看到“悲”就觉得悲,把国文连结生命和感情,才学得好。
曾昭旭说,他念建国中学时,就遇到一位很有感染力的国文老师,在她的鼓励下,全班同学都热中读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经典,常常中午吃过便当,同学就来玩背古文接龙。选定一篇古文,就开始一人背一句,接不上的就算输。
诗人李瑞腾则回忆高中从自然组转到社会组的往事,当时教数学的导师说,看他的周记翻译菜根谭,就觉得他该读社会组,他转组后遇到年轻国文老师廖苍洲,第一
堂课就讲起中国文学史,还把教室杂物柜改装成书库,带领他悠游国文天地,他没
有从众走法商领域,但至今感谢老师。
散文作家王鼎钧在书中回忆的老师,不是教国文,而是教数学的女老师何功惠,王鼎钧说,何老师以“A大于B,B大于C,那么A一定大于C”的数学定理,教会
他写论说文,例如耶稣说:“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你们先求神的
国和他的义,这一切都会加给你们”,其思想架构就是:“上帝的国大于个人生命,
个人生命大于衣食,上帝的国大于衣食”。
王鼎钧说,他后来才知道,任何论说文都要先限定论说,而代数许多习题可用于架构论说文,这就是“逻辑”。
师者必有徒也,吾是其之一乎
次日为师,终身为父!此时
无及之回、无力回抱。唯有
努力学之。长以回之也。
(自己写的)望有用
逼背古文打底子,琦君谢儿时恩师
务学不如务求师。 -----杨雄
圣人无常师。 -----韩愈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司马光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