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寡人之于国也》中有这么几句“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其中“鸡豚狗彘之畜”中的“之”字我理解为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以吗?而高一课本上的解释是将这个“之”解释为:代词,复指“鸡豚狗彘之畜”。
请问作何解较好啊?
可以,此是宾语以代词“之”复指而前置。首先要清楚畜之含义,《说文》:“畜,田畜也”,若膺先生曰:“田畜谓力田之蓄积也”。《类篇》:“畜,养也”,在这个句子中,畜是畜养之意。朱子集注:畜,养。
鸡、猪和狗一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
古代以五行配五种牲畜,猪为水畜。《淮南子·时则训》“其畜彘” 汉 高诱 注:“彘,水畜。”《礼记·月令》“﹝孟春之月﹞食麦与羊” 唐 孔颖达 疏:“鸡为木畜,羊为火畜,牛为土畜,犬为金畜,豕为水畜。” 宋 张虙 《月令解》:“黍,火谷;彘,水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