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鱼身上长白毛应该是得了水霉病。
(1)水霉病,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
(2)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鱼只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
(3)症状
1.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2.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
3. 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4)诊断
1. 观察体表棉絮状的覆盖物。
2. 病变部压片,以显微镜检查时,可观察到水霉病的菌丝及孢子囊等。
3. 霉菌种类的判别需经培养及鉴定。
(5)治疗
1. 福尔马林 100~250ppm,流浴1小时。
2. 食盐(最好选用无碘盐,因为过量的碘对水中生物是有害的)1~1.5%,20~30分钟。精制盐,用粗制盐也可。
3. 亚甲基蓝2ppm次日再一次能取到很好的效果。无需及时换水等药效分解水色自会变淡。3天后可以考虑适当换水。
拓展资料:
金鱼和鲫鱼同属于一个物种,在科学上用同一个学名(Carassius auratus)。
金鱼起源于中国,也称“金鲫鱼”,近似鲤鱼(Cyprinus carpio)但无口须,是由鲫鱼进化而成的观赏鱼类。金鱼的品种很多,颜色有红、橙、紫、蓝、墨、银白、五花等,分为文种、草种、龙种、蛋种四类。在12世纪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引种的。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金鱼已陪伴着人类生活了十几个世纪,是世界观赏鱼史上最早的品种。金鱼易于饲养,它身姿奇异,色彩绚丽,一般都是金黄色,形态优美。鱼能美化环境,很受人们的喜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观赏鱼。
在一代代金鱼养殖者的努力下,中国金鱼至今仍向世人演绎着动静之间美的传奇。金鱼在我国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到过年的时候家里买上两条金鱼供着,可以在来年金玉满堂、年年有余。随着鱼类的发展, 金鱼是不可缺少的一种。
这是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蓝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二(0.0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三(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泼洒入水族箱,以抑制霉菌的孳生。还可用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小金鱼身上长白毛应该是得了水霉病。
(1)水霉病,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
(2)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鱼只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
(3)症状
1.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2.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
3. 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4)诊断
1. 观察体表棉絮状的覆盖物。
2. 病变部压片,以显微镜检查时,可观察到水霉病的菌丝及孢子囊等。
3. 霉菌种类的判别需经培养及鉴定。
(5)治疗
1. 福尔马林 100~250ppm,流浴1小时。
2. 食盐(最好选用无碘盐,因为过量的碘对水中生物是有害的)1~1.5%,20~30分钟。精制盐,用粗制盐也可。
3. 亚甲基蓝2ppm次日再一次能取到很好的效果。无需及时换水等药效分解水色自会变淡。3天后可以考虑适当换水。
症状] 当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观赏鱼感染霉菌时,还受其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或室内灯光、日光等光源不足,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霉菌的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蓝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二(0.0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三(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泼洒入水族箱,以抑制霉菌的孳生。还可用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最有效的物理治疗方式,用小盆装病鱼在太阳底下晒一天。不伤鱼,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