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曾经以为《巴黎圣母院》无论是小说发生时间,地点,背景,都距离我很遥远,所以我是不会有什么感触的,但读后才发现这样的经典的文学作品是可以跨越时间与地域,以其巨大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带给读者启发和震撼的。
首先说小说的情节。小说以十五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一开始就是巴黎圣母院前狂热的人群欢度宗教节日的喧嚣热闹、五光十色的画面,然后以极大的戏剧性铺陈开来,演绎了一个悲惨可怕,震撼人心的故事:艾丝美拉达——一个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在巴黎街头靠卖艺为生,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对她动了邪念,他夜晚指示奇丑无比的教堂敲钟人加西莫多劫持女郎,但女郎被弓箭队队长弗比斯救下,她从此爱上了这个道貌岸然的军官。这引起了副主教的妒恨,他在这一对男女幽会时,刺伤了弗比斯,并嫁祸于少女,少女因此被判处死刑。行刑之日,加西莫多不顾生命危险把少女从刑场救了出来,并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后来法院与巴黎下层的群众发生冲突,混战中,副主教把少女劫出来,威逼她屈从他的兽欲,遭到拒绝后,眼睁睁地看着少女被绞死。愤怒的卡西莫多把副教头推下顶楼,活活摔死,而自己也死在心爱的少女身旁。美人的香消玉殒,善恶的同归于尽,使文充满了悲剧意味。
而几个男人表现出的对少女的爱更使我感触良多,让我对真爱有了全新的认识。弗比斯是艾丝美拉达唯一心爱的人。但他其实是一个轻薄的负心汉,他对少女的爱只是逢场作戏,有口无心。少女献给他赤诚的心,而他只有玩弄之意,绝无恩爱之情。这在少女落难时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对她的殷勤只是图一时的快乐,填补心灵的空虚,这不是真正的爱情;副教头一直企图占有少女,为达到目的,他耍尽阴谋诡计,他的观点是:你得死去,或者属于我!最后达不到目的,就置对方于死地。毫无疑问,他对少女更不是真正的爱情,那是一种强烈而罪恶的占有欲,一种对肉体的渴望,对美貌的垂涎,即使可以称之为爱,也是自私至极、极端庸俗的。只有丑陋的卡西莫多是真心爱少女的,为了爱,他痛感自己的丑陋,时时用手将脸挡起来,不让心爱的人看到;为了爱,“他宁愿受她的虐待而不愿看见她痛苦”;为了爱,他对少女不计付出,不要回报地照顾;为了爱,他在生前不向她表白,而在少女死后殉情。这才是伟大、高尚、纯洁的真爱啊!通过这真假之爱,善恶之矛盾,我划清了爱情、欲望的界限,理解了爱的真谛,也被卡西莫多深沉的爱所感动着。
再说人物形象。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命运多舛的女主人公艾丝美拉达。她是个纯洁善良的少女,外形美与灵魂美高度统一。她富有同情心,敢于舍己救人。当那个诗人甘果尔深夜误入流浪人聚集所,即将被杀死时,她挺身而出,表示愿意和他结婚;当加息麽多在广场上遭到鞭挞时,只有她不计前嫌对这样一个奇丑的敲钟人表示同情,给他水喝;她纯洁忠贞,面对主教的淫威她宁死不从,无论他怎样威逼利诱;对纨绔子弟弗比斯的爱至死不渝,无论他怎样欺骗和背叛她。她总以为世人都像她那般纯洁美好,她相信“爱情仿佛一颗树,它从自身茁长,却把她的根深深刺进每个人心里,并且在一个荒芜的心上变绿”,她犹如一缕清风,吹在人们心中阴暗的角落,清新逼人;她犹如一束火炬,照亮中世纪妖魔四伏的黑夜,光芒四射。她的悲剧,完全是由于反动宗教的迫害、封建君主专制的摧残、恶人的欺辱造成的,作者通过这样美好的一个女孩的逝去,令人扼腕叹息,令人捶胸顿足,令人痛恨当时黑暗的社会,突出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题。
最后是小说的表现手法。对比毋庸置疑是最突出的手法。通过美与丑,善与恶,外表与内心,灵魂与躯体,爱情与欲望之间的强烈对照,组成惊心动魄的艺术情节,创造出异乎寻常的人物,阐明了这几组词之间的矛盾,表明了作者对真善美的鉴别准则及其爱憎态度,给我们展现了当时的生活画面,谱写了一曲光明与黑暗殊死抗争的赞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描写也为推动文章情节,增强艺术感染力,加重浪漫主义氛围起到了重要作用。雨果在小说中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巴黎城市的壮丽图景和人民的生活风貌,我看到了高大的哥特式建筑、此起彼伏的屋脊的海洋、纵横交错的街道、散布在街头的刑场绞架、阴森的巴士底狱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对巍峨壮观的巴黎圣母院的描述,“好像是巨大的石头交响曲”“每一块石头都生动地表现出艺术家的天才加以修饰了的、用千百种形式表达出来的劳动者的幻想”,雨果生动细致描写并将它加以拟人化,我想是为了象征一个肃穆庄严、壮丽神秘而有生命的存在物,一个悲剧的见证者和控诉者。另外小说中充满了现实生活中不会有的夸张,巧合和荒诞,例如加息麽多一个人在巴黎圣母院上的抵抗、艾丝美拉达母女在绞刑前的重逢、加息麽多和艾丝美拉达两个可怜人的尸骨一分开就化为灰尘。完全是作者奇特想象力的产物,这为小说增色不少,更显曲折。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全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声、无光、无语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的十大英雄偶像。创造这一奇迹,全靠她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总算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那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然而人利用时间和享受时间却是有限的。”假如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话,那这将会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中的短暂一刻。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现实生活中经常有部分人哀叹命运的不公,责怨上天没有赋予他们聪颖的天资、超人的智慧让他们能一举成名天下知。殊不知现实社会是靠知识才能生存的社会,没有知识的人就不可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假如我们能好好学习,让学问把大脑占据的话,就能为以后的道路铺上一层石头!
让我们瞧瞧海伦.凯勒的三天安排吧!第一天,我要瞧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情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有视觉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瞧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下一天清晨,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由于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瞧得见的人,天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
第一天,她贡献给了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朋友。第二天,向她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历史。第三天,她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奔忙的人们常常去的地方去,而哪里能像纽约一样找得到人们很多的活动和很多的状况吗?故此城市成了她的目的地。
她祈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这个世界,使她熟悉身边的一切,海伦.凯勒想瞧到的事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这却只是一个很美很美的梦。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正是苦难铸就了海伦.凯勒坚强的性格。她作为一个盲聋哑的残疾人却有着超过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我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达我对求知的渴望和对人类的真挚热爱。她以我的亲身感受告诫他人,健康的心理是人类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有健康身体而没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纵然是身体残疾也不会抱怨命运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求他人的怜悯,他们会凭着自我坚强的毅力到达梦想的彼岸。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的真实写照。看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人应该都知道她的不幸。在一般人眼里,如此不幸的人生,还会有啥收获呢?然而海伦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但考上了哈佛大学,而且一生中写了14部著作。她还多方奔走,在全美建起了多家慈善机构,办成了一般健全人也不一定办得到的事。珍惜现实,才能拥有未来,这就是"珍惜"的价值所在,也是生活的辩证法。与海伦相比,我们许多人可能都会感到惭愧。由于我们虽然拥有比她健全的身体,却常常如她所说的那样,犯那种"有视觉却瞧得少"的错误,或为“已失去”的东西痛苦不堪,或为“得不到”的东西百般烦恼,却偏偏对实实在在“拥有”的东西不知珍惜,不懂得好好把握。
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而自我呢,有着良好的条件,却缺乏坚韧不拨的毅力。因此,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第一,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说过:“啥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天天应做的事天天都坚持做。啥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天?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呢?
第二,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海伦在巨大的打击以及困难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也使我得到信心。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等到流失时才去醒悟,才去叹息,才去呈现光明的宝贵呢?
读完巴黎圣母院,我想优秀的文学作品应当是源于生活,以时代和当时社会为大背景,再通过一些艺术手法的加工和修饰和想象力,使读者能从其曲折离奇的情节中得到启示,从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中收获感动,能够体味出作者所表达的某种强烈的情感,产生心灵共鸣,巴黎圣母院是个很好的范例。话说回来,能够写出这样的好作品,离不开雨果深厚的文学积淀和高超的写作技巧。我能做的就是在现阶段多看书,努力积累好句佳段;去体验,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细观察,增加自己的创作素材;勤动笔,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封建社会生活写照——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被认为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而极其复杂的作品。《红楼梦》有着丰富的内涵。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红楼梦》所描述的宏大场面是作者所处的时代一个典型的社会现象,《红楼梦》是封建社会晚期出现矛盾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红楼梦》中的故事虽托以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上一石头的所见所闻,但实是以贾府这一大贵族为切入点,展开这一长卷。
既是贵族,便有了公侯伯子男;既是官僚,便有了几品几品。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年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这一制度。在贵族与贵族之间,权势大者、等级高者总是占便宜宁荣二府之烜赫,哪怕一个小人物仗着这一靠山也能凭一张嘴打通各种关系。权可赚钱,钱可捐官,官可掌权。势力大者与势力小者无形间差距越来越大,势力小者也便越发渴望提升自己的等级。这从一件小事、一些习惯就可以看出。秦氏死后,“贾珍因想着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要与贾蓉捐个前程”,“想是为丧礼上风光些”。(第十三回)捐官居然是为了内人之丧礼,实在匪夷所思,但这却又证明确实存在着等级制度,思想实在是根深蒂固。面子实在是太重要了!
“冢”是高贵的象征,“嫡”往往继续保持祖先的地位与身份,而“庶”则下人一等。冢子贾赦可以袭官,贾政只能荫恩德而做小官。由于存在“孝悌之义”,“冢”“嫡”争端不是很明显。而“妻”与“妾”明争,“嫡”与“庶”暗斗就相当明显了。嫡系极力维护自己的特权,庶族竭力争取更大的话语权,祸起萧墙有时也会由此产生。
封建社会分化最为明显的不是贵族内部的分化,而是贵族与平民的分化。这在封建社会是必然存在的,在君主制国家中也是必然存在的。
贵族不把平民当人看,在送殡时凤姐“歇更衣”,“同入一庄门内。早有家人将庄汉撵尽。那庄农人家无多房舍,婆娘们无处回避,只得由他们去了”
平民尚有自由,那些被束缚的仆人们,纵使衣着光鲜,也无法自己支配自己的命运。一些丫鬟被迫成为了妾。这种事并不只是在一两人上发生,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女仆即侍妾,她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主人所支配的,她们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早已习以为常,不以为然。她们饱受条框的限制与折磨,却没有反抗的思想。金桂对香菱整天喊都可以,反过来香菱说“桂花”二字都不合礼教。
《红楼梦》在展示这些差距的同时也为我们描绘出贵族生活的画面。他们对农具一无所知却餐餐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无一不有,富裕得可以把人参当作饭吃,难以置信。贵族们的衣着也极尽奢华。衣服款式之多样,纹饰之繁多,粗布短衣者只有羡慕又奈之何?他们的住房之大,装饰之繁亦非“茅椽蓬牖,瓦灶绳床”者所能想象。贵族出行,非轿即马,哪像小厮等步行上百里。无论衣食住行,贵族的生活总是不劳而获最佳之物。
读书如读史,虽然《红楼梦》是部小说,但它也反映出清代人的生活现状。读红楼品史,它引领我们正确认识封建社会晚期各种矛盾与不公平的社会现状。与此同时,《红楼梦》也展示了明清时期的文化。
吟诗作对作为高雅情趣也不过是自我消遣罢了,而真正要做到老幼咸宜,莫属看戏不可了。无论是红白喜事,凡有点隆重的,都要看戏。“一时,凤姐儿来了,因说起初一日在清虚观打醮的事来,遂约着宝钗、宝玉、黛玉等看戏去。”(第二十九回)现在,我们在空余时间,有电视看,有电影看,不禁要问:古人干什么?由此看来,那应该是看戏了。这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已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而戏曲,作为一种富有文学底蕴的艺术形式,其富于包容的内含我们也可以从《红楼梦》中尝鼎一脔。“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第十七至十八回)可惜,这四出曲目,我们已无法从曲名来得知其中的丰富的内容了。戏,就是活动的小说,展现出当时人们的状况。
在《红楼梦》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传统节日的传统习俗。“贾母道:‘……你要猜谜时,我便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罚的。’贾政忙笑道:‘自然要罚。若猜着了,也是要领赏的。’贾母道。……说着便念道……”(第二十二回)灯谜由来已久,而在《红楼梦》中,人人写谜,人人猜谜。猜谜者固然见识广,但写谜者的修养同样可见一斑。以物作诗,再猜此物,灯谜,即是如此,简单同样蕴藏文化。
扑克牌在目今很流行,而在《红楼梦》中的年代,骨牌的魅力不容小觑。但是扑克牌总是带些俗,而骨牌却可玩得雅。“鸳鸯道:‘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说下去,至刘姥姥止。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曲赋,成语俗语,比上一句都要叶韵。错了罚一杯。’”书香门第出来的人学贯古今,诗词曲赋信手拈来,对于农民来说,合韵、形似、富有农民本色则是他们的特点。“刘姥姥道:‘我们庄家人闲了,也常会几个人弄这个,但不如说的这么好听。……’……‘是个庄家人罢’……‘大火烧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第四十回)
《红楼梦》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它反映出封建社会走向衰亡时的制度、礼教、习俗等种种现象。对此,我们要以时代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批判腐朽的文化。
《巴黎圣母院》,它教会我要学会坚强。
《巴黎圣母院》,它教会了我要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
最近,我读了法国大作家雨果作品《巴黎圣母院》,作品中描写了15世纪光怪陆离的巴黎生活。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一群性格鲜明生动、极富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和悲惨命运扣人心弦。
我感触最深的是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爱斯梅拉达和卡西莫多。这两个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触目惊心。
爱斯梅拉达刚满16岁,她美貌绝伦、纯真善良,能歌善舞。她整个人的灵魂都是美好的。她有一只聪明绝顶的小山羊,小山羊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时时在我眼前浮现。她俩;合并起来,就像一幅多彩多姿的风景画。她们是美丽的化身。但这颗年轻火热的心却被腐朽的社会所禁锢了。原本她应有美好的未来,但最后她却以16岁的热情在这个世界消失了。
每当想到这个人我都觉得很惋惜。我感叹命运对她的不公与不敬。同时我也看到了她坚强、忍辱负重的良好性格。
形貌异常的丑陋的卡西莫多却是一个十足的好人。文中对他的外貌描写综合起来看,简直真是一位恐怖的野蛮人,我认为这世上不会有这么残缺的人吧。但人不可貌相。卡西莫多却有着一颗美丽、纯洁、善良的心灵。他喜爱爱斯梅拉达;如同守玉般保护她。对爱斯梅拉达的种种厌恶,他毫不在乎。
我认为这是他最大的弱点
这也是由于社会的制度所造成的。她试图使爱斯梅拉达远离一切伤害。但个人的实力是很有限的,最终他还是不能保护好她,也只好选择殉情。
这两个人的悲惨命运使我触目惊心。看到这两位相继被社会所遗忘,我的同情心又升起来了。我讨厌社会偏见邪恶势力。同时又联想到了我们当今社会。
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消除了压迫与剥削,各族人民互帮互助,促使我国更加繁荣昌盛。我觉得我们这个社会是美好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上天对待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更大的成就需要我们的勤劳与创造。
从爱斯梅拉达和卡西莫多的爱情悲剧,我也看到了世间的悲剧。他们两个共同拥有了纯真善良的性格。但外貌上的巨大差距使他们格格不入。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悲哀,我为他们两个的殉情怀有太多的感慨。
兄弟我们同命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