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时间》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2025-04-14 20:41:5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总体来说,《开罗时间》是一部会让人对生活充满期待,同时也会让人对生活更加宽容的电影。
    影片主要围绕女主角朱丽叶在开罗的旅途展开,一直与丈夫聚少离多的朱丽叶怀着美好的期待去开罗与丈夫会合,他们约好了要一起去看埃及金字塔,怀着这个期待,朱丽叶也一直在酒店等马克的归来。在等待的过程中,身处异国他乡的朱丽叶不得不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为了不剧透太多,不详述剧情。从影片整体的节奏来看,它是温情内敛的,一如朱丽叶的性格,也如她和塔里克之间的感情。



具体而言,这部影片主要的看点有三:
一、开罗的风土人情
影片的取景地在开罗,阿拉伯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历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导演借朱丽叶的视角给观众介绍了开罗的日常生活:开罗的街道上有披着黑纱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中东妇女,有在虔诚祷告的穆斯林信徒,有街头开心流浪的孩童,有跟随美丽少女示爱的开罗青年,有充满魅力的尼罗河,还有大片热浪无边的沙漠;这是座笼罩着金色的城市,跟随朱丽叶和塔列克的脚步,观众也能融入开罗的市井生活,感受这个城市炙热的温度、悠久的文化。



二、朱丽叶与塔列克发乎情止于礼的爱情
“发乎情止于礼”是对朱丽叶和塔列克感情很恰当的形容,他们的感情美在它结束在暗流涌动中。朱丽叶与塔列克爱的隐忍,马克不知情,观众却很清楚。他们一起走过了开罗的街头,走过了宁静的尼罗河,把所有的情感都掩埋在心里。在塔列克的引导下,朱丽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而在马克回来的瞬间,一切戛然而止。朱丽叶看不到塔列克在电梯外目送她离开时,眼里的犹豫、挣扎与最后的平静~

塔列克也看不到朱丽叶在车上抑制回去的眼泪。细节总是容易为人所忽视,却往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就像朱丽叶突然喜欢上了初到开罗时觉得很吵的音乐,如《可惜不是你》所唱的那样,这大概是爱过的证据。成年人的爱情,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因为彼此都知道:成熟意味着你知道你会被怎样的人吸引,而强大在于不论得失成败,大家都能假装云淡风轻地走下去。



三、朱丽叶、塔里克与马克三个人美好的性格
朱丽叶有种独特的魅力,得益于女主卓越的演技。没有多少剧情,影片说不出哪里好,但又好像不能更好。深深被女主吸引,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的都是那一身湖蓝色的连衣裙,清丽不俗。看到朱丽叶这样的人,发自内心地感叹原来女孩子可以这么优雅~

ps,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女主多次担任电影节评审主席。


 
再说说塔里克,他真的是一个很有绅士风度的人,提到他生命中曾经最爱的人,三观不能更正。
影片中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每次简短的谈话,都会让观众了解到:有涵养的人,就应该是这样的。      


  
最后说说马克,马克在影片中出现的时间很短,

但是从他忠于职守并自愿前往危险区的行为来看,他是一个有勇气有爱心的人。



看完《开罗时间》才知道:
没有复杂的剧情,一部影片也可以这么有吸引力,节奏舒缓,温和有力。

回答2:

“你是一封信,我是邮差。你经过我,却不是我的。”

这当是这部影片最著名的一句话了吧。




杂志编辑茱丽叶的丈夫马克是位需长驻于国外的联合国官员。一次假期,两人约定好要在开罗一起共度两人的休闲时光。到了当天,没想到马克却因临时有事走不开,所以他请了好友塔列克暂时担任导游,带领茱丽叶走走逛逛,四处看看名胜古迹。然而,在这人声鼎沸且充满异国情调的开罗,茱丽叶和塔列克愈走愈近,一股微妙的情愫,逐渐在这两人之间悄悄展开……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和当时流行的很多电影一样,都选取了旅途中的邂逅这个题材。

茱丽叶笑靥明媚地对塔列克说:“书上说开罗从不下雪,也没有雨。”她不知情地闯入只接受阿拉伯男子的咖啡馆,与他对弈,陪他参与婚礼。路旁边茶寮里的水烟管,弯弯曲曲,怎么也走不回故事里。在返回开罗的火车上,她穿着薄如蝉翼的绿松石色纱衣。若有若无的色彩。他们相视而笑。



本来旅行也不过如此。绝世景色,美妙际遇,命中注定也罢,情非得以也罢,茱丽叶一直仅仅是过客。塔列克说他相信命运,而茱丽叶只答:或许我要长久地住在开罗,租个公寓,买个烟袋,开个男子驻足的咖啡馆。那一晚,他们仓促地穿过繁华的夜间商场,他为她买下银饰戴上。夜市中奔驰的街童、织地毯的女工、餐厅的服务生,这世间有那么多人,却无人知道他们已爱上彼此。




电影也有硬伤——吊桥效应。

吊桥效应,是爱情电影中常见的一个手段,《开罗假期》里女主角到埃及,被一群当地男人调戏,作为陪同的男主角适时站出来化解危机,女主角对他产生了可以理解的暧昧情愫。

于是——吊桥效应中,你总该爱上那个好人,而不是一开始把你扔到吊桥上的人吧?




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一部经典的爱情片。

“一朝浅饮尼罗水,万水千山总恋她。”

倾了一座城换了一段情,说的是你吗?




祝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