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西望长安》、《龙须沟》、《残雾》、《谁先到了重庆》等。
1、《茶馆》
《茶馆》是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官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2、《西望长安》
《西望长安》是老舍所著的一部四幕话剧,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会的时候,公安部长罗瑞卿同志在他的发言中介绍了一个反革命大骗子的活动史。
这个政治骗子从1951年起,四年当中跑过十几个城市,闯过十几个重要机关,而且钻进了共产党内;
不但冒充了战斗英雄,而且在我们的国家机关内窃踞了重要职位。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事件,对我们是个极为辛辣的讽刺。
《西望长安》这个剧本写的就是这件大骗局和它被揭露的经过。
3、《龙须沟》
3幕话剧《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剧作完成于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焦菊隐导演。
《龙须沟》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它以主人公程疯子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前后的不同命运以及他们对党对政府的拥护和热爱。
该剧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4、《残雾》
老舍4幕话剧《残雾》写于1939年,取材于重庆的社会现实,剧中的洗局长一面高喊抗战,道貌岸然,一面贪财、好色、弄权,他不仅利用职权玩弄女性,还与汉奸勾结,为其窃取情报,后来事败被俘,使他身陷囹圄。
他不得已供出了女汉奸,而此时这位神通广大的女子,却公然到一位政府要员家中赴宴去了。老舍的喜剧,意在拂去笼罩在抗战形势下的“残雾”,把讽刺的锋芒直刺腐朽的统治。
剧中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俏皮。1939年11月,该剧由怒吼剧团在重庆首演。
5、《谁先到了重庆》
《谁先到了重庆》共有四幕,内容为主人公吴凤鸣帮助弟弟凤羽逃出北平沦陷区去重庆参加抗战,自己则留在北平刺杀日本军官和汉奸,最后以身殉国。
牺牲前说,“还是我先到了重庆”。在这里,重庆已成为抗战的中心和精神的象征。一颗心先到重庆,就是为抗战献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据说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因品学兼优,后被委任为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方家胡同小学前身)校长,由此开始了他将近20年的教师生涯。 1924-1929年,老舍应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之聘,担任东方学院华语教师,业余时间开始小说创作。
我们回顾老舍的一生,虽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等小说作品更为人熟知,但在不断“高产”的小说作品之余,老舍的戏剧创作也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数量惊人的同时也在戏剧届被公认为巨匠,其中代表作《茶馆》更是在舞台之上久演不衰,可以说戏剧成为老舍创作生涯中的第二分支,据统计,老舍一生中共创作了20部戏剧。
老舍的话剧创作自1939年春天起,将自己四五年的时间都放在了话剧的创作上,先后写出了多幕话剧,其中《面子问题》便是创作于1941年。除此之外,这20部话剧中有14部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完成,在结合自己此前的创作经验并融入了极大心血的同时,老舍创作出了《方珍珠》、《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全家福》、《神拳》等几部巨作。
在这几部著作当中,除《神拳》与《西望长安》外,剩余话剧在地理位置上的设置均是以北京为地点,但《神拳》与《西望长安》中也有出现了在北京的部分。
具体的说,老舍在1950年完成创作工作的话剧《方珍珠》在1951年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排练并公开演出,演出过后随即收获大量好评。随后,老舍在1951年出版的话剧《龙须沟》,在1951年2月由人民艺术剧院呈现,受到了各界关注。
也正是因为老舍创作的话剧排练过后登上舞台收获到大量成功,当代戏剧在创作方面也受到积极影响,其中《龙须沟》更是让老舍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尤其《茶馆》,其艺术特质被誉为“东方戏剧的奇迹”,《茶馆》用独特的“人像展览式”结构展现了三个动荡、变革的时代。
而《四世同堂》是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老舍先生一生文学创作难以逾越的高峰。被多次改编成话剧演出。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之前读很多作品,都感觉到作者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叙述一个故事。但是《四世同堂》不一样,它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作者的血泪和灵魂。老舍就像是实实在在生活在小羊圈胡同的居民,因为山河的破碎,至亲的离去而心碎,而泣血。
老舍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感情去书写这一部作品,所以在他的笔下,在这部故事中,每一个人物,每一句台词,甚至是北平城墙上的砖瓦,都有着独特的意义,都活生生的让人感到绵密的温暖。
这也正是《四世同堂》最触动人心的所在:书中人物并没有极好或极坏的脸谱形象,但是每一个人,甚至是毫不起眼的角色,都是生动丰满,活灵活现的:
圆熟温和的祁老人,老实沉默的天佑,儒雅挣扎瑞宣,铮铮铁骨的钱诗人……
他们的遭遇和心境,欢乐与悲哀,共同拼凑出了这副世态万象的全景图。
可以说,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其 所使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 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民国时期文人才子众多,在这些人当中老舍也算是一个比较出众的人。作为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写下不少的经典作品,其中《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除了一些小说作品之外,还写过不少优秀的话剧,其中《茶馆》、《西望长安》、《龙须沟》、《残雾》、《谁先到了重庆》等给很多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其中最经典的就是《茶馆》。
《茶馆》这个话剧主要讲述的是清朝的戊戌变法、民国的军阀混战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三个阶段的社会变化,揭示了旧社会时期社会的黑暗跟腐朽。在这个话剧当中有将近50个人物,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是一个代表,并围绕着茶馆老板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这部剧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非常高的评价,算是当代戏剧的一个比较经典的作品。
老舍出生于北京,父亲当初是一名满族的护军,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不幸阵亡。由于父亲的去世给家里带来严重的经济危机,全家只能靠母亲替人洗衣做活来维持基本生计。由于他小时候天赐聪慧,在9岁的时候得到宗月大师的资助,才有机会去读书。读书期间吃过不少的苦,还因经济困难遭遇过退学的情况。
后来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并在毕业后被派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22岁的时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白话小小说《她的失败》,虽说只有短短700字,但是对老舍来说意义非凡。从那以后,老舍在教学的同时也开始了自己写小说的生涯。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表过不少小说的老舍也算是文化圈中一个名人。除了教学跟写作之外,老舍还前往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为后来去英国伦敦留学做准备。在英国学习跟教书的这些年,为他后来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等到他离开英国回国之后,在齐鲁大学担任教授,一边教学一边写作,之后发表了不少优秀的话剧跟小说。
《茶馆》、《西2113望长安》、《龙须沟》、《残5261雾》、《谁先到了重庆》等。4102
1、《茶馆》
《茶馆》是老舍于1653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官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2、《西望长安》
《西望长安》是老舍所著的一部四幕话剧,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会的时候,公安部长罗瑞卿同志在他的发言中介绍了一个反革命大骗子的活动史。
这个政治骗子从1951年起,四年当中跑过十几个城市,闯过十几个重要机关,而且钻进了共产党内;
不但冒充了战斗英雄,而且在我们的国家机关内窃踞了重要职位。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事件,对我们是个极为辛辣的讽刺。
《西望长安》这个剧本写的就是这件大骗局和它被揭露的经过。
3、《龙须沟》
3幕话剧《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剧作完成于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焦菊隐导演。
《龙须沟》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它以主人公程疯子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前后的不同命运以及他们对党对政府的拥护和热爱。
该剧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4、《残雾》
老舍4幕话剧《残雾》写于1939年,取材于重庆的社会现实,剧中的洗局长一面高喊抗战,道貌岸然,一面贪财、好色、弄权,他不仅利用职权玩弄女性,还与汉奸勾结,为其窃取情报,后来事败被俘,使他身陷囹圄。
他不得已供出了女汉奸,而此时这位神通广大的女子,却公然到一位政府要员家中赴宴去了。老舍的喜剧,意在拂去笼罩在抗战形势下的“残雾”,把讽刺的锋芒直刺腐朽的统治。
剧中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俏皮。1939年11月,该剧由怒吼剧团在重庆首演。
5、《谁先到了重庆》
《谁先到了重庆》共有四幕,内容为主人公吴凤鸣帮助弟弟凤羽逃出北平沦陷区去重庆参加抗战,自己则留在北平刺杀日本军官和汉奸,最后以身殉国。
牺牲前说,“还是我先到了重庆”。在这里,重庆已成为抗战的中心和精神的象征。一颗心先到重庆,就是为抗战献身。
老舍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