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概念片曝光,如何评价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

2025-01-20 16:58:0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根据刘慈欣小说改编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公布了首支概念预告片,在一曲《送别》的陪伴下,画面上都是积灰已久的杂物,报纸,收音机等等,显得十分凄凉。《流浪地球》摒弃了美国大片中的“太空探险片”套路,在片中渗透了中国人特有的安土重迁与恋家的核心情感,坚持“带着地球去流浪”。这种情感也为本片注入了一个中式的灵魂。

虽然《三体》电影搁浅,但是这部《流浪地球》正在制作中,预计2018年上映。
该预告片长度约为30秒。故事背景设定在不久的未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不再适合人类生存。面对绝境,人类拒绝坐以待毙,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倾尽资源在地球表面建造了巨大的推进器,希望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寻找新的星系家园。

在上述的背景之下,为了能在漫长的2500年后抵达新的家园,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

据了解,片中最后出现一个发着蓝光的模型,就是推动地球的行星发动机,导演郭帆为了保证影片质量,特邀四位中科院科学家一同探讨,为剧情拍摄设定一套严谨的世界观。

导演通过各种技术,将原著中直径几十公里的庞然大物还原在电影当中。不仅如此,拍摄前的2000张概念图和5000多张分镜,是由300人的概念美术团队历时15个月来打造。原著中占据很大笔墨的“冰原”、“地下城”等场景也都将在片中实景还原。

回答2:

由郭帆导演执导的冒险动作电影《流浪地球》自开拍以来就备受期待,这部由“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得到了原著粉的大力声援。近日电影《流浪地球》曝光了一支30秒概念片,让苦等多时的观众得到了一丝宽慰: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即将踏上征程,对丧失家园的恐惧和对陌生未来的期待,都将随着“流浪地球”计划开启。


《流浪地球》是2008年11月,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刘慈欣。该书讲述了庞大的地球逃脱计划,逃离太阳系,前往新家园。

   

  

姚海军评价说:刘慈欣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个光年尺度上的展览馆,里面藏满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学与技术创造出来的超越常人想象的神迹。进入刘慈欣的世界,你立刻会感受到如粒子风暴般扑面而来的澎湃的激情--对科学,对技术的激情。正是这种激情,使他的世界灿烂银河之心。这激情不仅体现在他建构宏大场景的行为上,也体现在他笔下人物的命运抉择中。那些被宏大世界反衬得孤独而弱小的生命的这种抉择从另一个角度给人震撼!

   

   

刘慈欣的小说将科技和人文思想高度结合,深入挖掘了科学中的美学因素。

他作品中深广的忧郁感和民族主义思想也是他深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

   

  

《流浪地球》极为感人。有人言,没看过这篇小说就不算看过小说。

回答3:

由郭帆导演执导的冒险动作电影《流浪地球》自开拍以来就备受期待,这部由“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得到了原著粉的大力声援。近日电影《流浪地球》曝光了一支30秒概念片,让苦等多时的观众得到了一丝宽慰: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即将踏上征程,对丧失家园的恐惧和对陌生未来的期待,都将随着“流浪地球”计划开启。




《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未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不再适合人类生存。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倾尽资源在地球表面建造了巨大的推进器,希望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寻找新的星系家园。概念片中,落满灰尘的报纸和老照片、废弃的录音机和电话、充满杂乱电波声的新闻播报都在诉说着“昔日家园今安在”的伤怀,一首《送别》也为整个片子增添了几分哀情。《流浪地球》摒弃了美国大片中的“太空探险片”套路,在片中渗透了中国人特有的安土重迁与恋家的核心情感,坚持“带着地球去流浪”。这种情感也为本片注入了一个中式的灵魂。

概念片中,一个发着蓝光、造型奇特的机械模型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流浪地球”计划中的主角——行星发动机。据原著描述,行星发动机的直径多达几十公里,难以想象的庞大全貌让人充满好奇。出现在模型周边的大量手稿、图纸等,昭示出这些遍布全球的发动机相当重要。

为解决中国科幻电影在科学设想和世界观构建方面相对薄弱的问题,导演郭帆专门邀请了四位中科院科学家一同探讨,并最终建立了一套严谨的世界观。仅行星发动机这一项,就有严格的数量规范,宽高比、推力、燃料和分布地域也是经过缜密的推敲,原著中占据很大笔墨的“冰原”、“地下城”等场景也都将在片中实景还原。



拍摄前的2000张概念图和5000多张分镜,是由300人的概念美术团队历时15个月精心打造,影片品质可见一斑。“流浪地球” 计划正式开启,拯救地球的征程邀你共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