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
来编纂的词典。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
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
《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
对于《尔雅》的写作年代及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西周初年周公旦所作,
后来孔子及其弟子作过增补,有人认为是孔子弟子编写的。这种种说法都不可信。《尔
雅》成书的上限不会早于战国,因为书中所用的资料,有的来自《楚辞》、《庄子》、
《吕氏春秋》等书,而这些书是战国时代的作品。书中谈到的一些动物,如狻麑(suā
n,即狮子),据研究,不是战国以前所能见到的。《尔雅》成书的下限不会晚于西汉
初年,因为在汉文帝时已经设置了《尔雅》博士,到汉武帝时已经出现了犍为文学的
《尔雅注》。
从《尔雅》的性质来看,它本是一部以解释五经的训诂为主,通释群书语义的训诂
汇编,而训诂萌芽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才有较大的发展。因为从春秋战国到西汉,几
百年间,语言文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人已经不大看得懂古书,需要有专门的学者
来讲解。而汉代的统治者力图用儒家的经典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尊《诗》、《书》、
《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五经博士,在官学里讲授经义。这就促进了
训诂的繁荣。经学家们纷纷给先秦流传下来的儒家经典作注解,并随后把这些随文而释
的各种典籍的注解汇集到一起,按照一定的体例分类编排起来。《尔雅》就是这样一部
训诂汇编。它并非是一人一时之作,最初成书当在战国末年,是由当时一些儒生汇集各
种资料而成。历经秦火、战乱之后,这部书在汉代初年重新问世,又经过经师儒生的陆
续增补,才成为今天所见到的《尔雅》。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
“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
“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
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等19篇。
这19篇的前3篇与后16篇有显著的区别,可以分成两大类。前3篇,即“释诂”、
“释言”、“释训”解释的是一般语词,类似后世的语文词典。例如:
如、适、之、嫁、徂(cú)、逝,往也。(释诂)
克,能也。(释言)
明明,斤斤,察也。(释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