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的风俗习惯

2024-10-30 09:40:3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春节:我们南昌人说:过了二十四,天天都是年(南昌话)。是因为秦始皇征集民夫修万里长城,南昌籍民夫在腊月二十四日后才陆续回家,家人均以亲人抵家团圆的时间为“过年”。所以,南昌人过年的日子不同、时辰不一,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都是过年的,有的早上过年,有的是中年、晚上过年。 拜年:正月初一,幼辈依次向尊长拜年,尊长又率幼辈向左右邻居贺年。南昌有句俗话:(南昌话)初一的崽,初二个郎,初三初四老姑丈,初三、初四也有专为亡亲祭拜的。(现在不同了,电话、传呼、手机普及、打个电话、传呼留言都可以拜年)。 换茶:是“换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发财。用厚毛纸外加一层白纸包裹糕点,上贴一片红纸,送来送去。只需一件,只需一件,只图形式,不重内容。(有贪吃好玩者,把里面的糕点吃掉,换上石块或沙粒)。 上七大似年:南昌人重视上七,这天要好好地吃一顿,还要吃“糊羹”,象征步步高,这天一般举行隆重的敬神活动。 元宵节:(南昌话)“过了元宵罢了灯”,过了元宵,年事活动就基本结束了。(南昌话)“三上晚上的火、元宵的灯”,元宵观花灯、耍花灯、猜灯谜,异常热闹。 端午节:南昌人把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一年三节”,是一年内最重要的节日。定好亲事未结婚的送礼,已婚女婿送丈母娘、外甥送舅舅等,一年三节绝对不能缺。南昌人过端午节要吃粽子、插艾枝、吃红蛋、喝雄黄酒、赛龙舟、划龙船从四月开始筹备,“初一划、初二歇、初三初四划到节”。

回答2:

江西南昌地区的求子风俗很具地方特色,古时南昌,在西湖区的中心处有一高土桥,桥上有石柱栏杆12根,每年八月十五之夜,妇女们来到桥上,待月至中天,便用手在高桥两旁的石柱上抚摸,甚至纳入怀中,据说如此这便可生男孩。 “六月六晒龙袍”:传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龙王爷及寺庙菩萨晒衣袍的日子,这天“阳气”足,气候干燥,经六月六日晒过的衣物,不会发霉,不会被虫蛀。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将家里所有的衣物全搬出来晒。这一习俗,实际上也是对太阳的一种崇拜。 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曲之一。它是由民门采茶灯和民间灯彩相结合发展演变而成,后又吸收了南昌地区的民间舞蹈并与之相结合。 南昌采茶戏表演诙谐风趣,唱腔优美深情,有着浓郁的南昌乡土气息。 戈阳腔也叫戈腔,又称高腔,是我国地方戏中著名四大声腔系统之一。元未明初,在江西省戈阳县形成而得名。 现在我国有11个省的高腔剧种与戈阳腔有渊源关系,当今著名的“京腔”就是在戈阳腔基础上,融合其他声腔发展演变后形成的。戈阳腔主要表演特色是动作大,身段严谨、场面热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适合民间演出。

回答3:

南昌历史传承文化属于吴头楚尾,多元化的因素与包容性,让这里缺乏了特有的传统。尽管南昌的地域特征,已经被时间磨去了棱角,但是依然能
够在历史的长河里找寻到印记。
1、垂钓 自古南昌人喜欢四季钓鱼,四季下钓,叫做四季得鲜。民间普遍有春钓鲗鱼、夏钓草鱼、秋钓鳞鱼、冬钓鲫鱼的习惯。
2、茶馆
3、万寿朝仙会 ;朝仙会也名敬香会,是奉祀许逊的庙会。在南昌地区最受人崇拜的是许逊,民间叫他为福主菩萨。
4、龙岗登高 中华民族素有重九登高之习俗,南昌也同样流行。南昌市城郊的龙沙,自晋、南朝以来,便是登高望远的胜地。
5、 南昌采茶戏 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由南昌民间的 " 茶灯 " 和 " 十二月采茶调 " 组合而成。后又吸收了南昌地区的民间舞蹈并与之相结合
6.南昌旧时民间男女定亲之后,每逢节日和岳父母的生日,男方要提礼物到女方家,礼物中必不可少的是一条鲤鱼(礼),以示自己“知书达礼”。有些地方新郎初次到新娘家门时,要带烟酒(久)和西瓜(喜) 迎亲时,陪嫁物品中必有柜子,一般抬在前面,表示“早生贵子”,“贵子在先”,另有漆红盆、桶大小七个,寓意“妻多生子”。有些地方出嫁时,新娘家人将桂圆(圆满)、核桃(和好)、枣子(早生子)、花生(多生子)、栗子(生男孩)、筷子(快生子)、红蛋(生男孩)放入马桶或被子中,祝愿夫妻团团圆圆、和和谐谐、多生贵子。有些地方置红枣子、白莲子、南瓜子、绿豆子、红被子于陪嫁物品内,寓意“五子登科”。 婚礼中有坐床习俗,新人入洞房,并不能直接上床,而须听五男三女坐在新床上唱彩词:“伏羲!天上金鸡叫,地下凤凰啼,八仙云里过,正是坐床时。坐床坐床,听我言张,好男生五个,好女生一双。”

回答4:

1、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曲之一。它是由民门采茶灯和民间灯彩相结合发展演变而成,后又吸收了南昌地区的民间舞蹈并与之相结合。南昌采茶戏表演诙谐风趣,唱腔优美深情,有着浓郁的南昌乡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