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和“襄樊之战”哪个是蜀汉衰败的转折点?

2025-03-26 12:31:3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导语:“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那个是蜀汉衰弱的转折点?

我认为应该是“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是药引,这药引代价昂贵,让刘蜀无法接受。“夷陵之战”只是“襄樊之战”战败引发的恶果。“襄樊之战"中止住了刘备的开挂模式,”夷陵之战“后,蜀国就只剩下如何去挣扎图存了。

”襄樊之战“之恶果

”襄樊之战“虽不是刘蜀倾全国之力的一战,军队损失相对”夷陵之战“来说也较小,但其影响之深,后果之恶劣,尤过”夷陵之战“。

一、顶尖高层损失巨大

在襄樊之战中,刘蜀集团折了关羽、关平等,并由此导致折了张飞,“三兄弟”已去其二。这还不是最伤的,最伤的是刘备在诸葛亮的劝告下,杀了智勇双全、屡立战功的大公子刘封,使蜀国青年将领中没了顶梁柱,引发断层。老干部糜芳、傅士仁、孟达等的叛逃更暴露出刘蜀集团深层次问题。其他中高层干部就不说了。

士兵损失也不小,都是精兵。

二、丢了荆州,如少了一只胳膊。刘蜀集团被赶进了笼子。


《隆中对》中诸葛亮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上面文字有点长,偷懒者看粗黑字即可。说的就是荆州的重要性。没了荆州,刘蜀少了一只随时打出去的拳头,而只能退缩回四面环山益州。如老虎被关了笼子,只能嗷嗷叫了。

这种情况让刘备很不爽,他是不甘心退守一隅的。几年之后他还是不十小心,发动了“夷陵之战“。“夷陵之战"与其说是报关羽之仇,不如说是为了夺回荆襄的“夺城之战”。

三、”襄樊之败“导致“夷陵之败”,直接削弱了刘蜀集团的实力且致死刘备。

襄樊之败失了三万精兵,夷陵二败失了五、六万精兵。致此,蜀汉主力尽毁。

刘备率残兵败将退守白帝城,在内忧外患之下,托孤于诸葛亮、李严,撒手两归。自此,英雄落幕,兄弟团聚。

结论:“夷陵之战”表面上使蜀国实力大损,更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更象是蜀国由强变弱的转折点。但其根本原因在于“襄樊之战”,“襄樊之战”不仅中止住了蜀汉短暂的上升势头,使蜀国损兵折将,更引发了“夷陵之战”,让蜀汉输掉了未来。

回答2:

襄樊之战,由于关羽阵亡,蜀汉丢了荆州,从而丧失了战略上的主动权,被锁死了进路。

回答3:

还是襄樊之战,因为这场战失去了荆州这个战略地点,失去了荆州军,失去了关羽这一支重要的军队,从而的张飞和刘备因为气愤导致了后面的局面,也是这一战,导致了诸葛亮北伐变的困难,这就是转折点。

回答4:

我认为是夷陵之战,因为这一战消耗了蜀国大量的兵力和财力,直接把存的家当全部败光。

回答5:

“夷陵之战”致使蜀汉损失许多高层将领和大量蜀汉精锐士兵,导致如日中天的蜀汉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