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哈姆雷特》为后世创立了悲剧的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二)

2025-04-03 16:50:0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旷世杰作

在莎士比亚时期,英国舞台上的“复仇剧”风靡一时,已经有人在莎士比亚之前写出了《哈姆雷特》。但是,莎士比亚赋予这个古老的故事以深刻的内容和崭新的思想,并且在艺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剧本问世之后,再无人尝试改编,因为人们没有希望写得比莎士比亚更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后来写出的《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一起被称为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1601年)以12世纪末的丹麦历史为蓝本改编而成。整个戏剧由五幕剧组成。故事主要情节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维登堡大学读书,他的叔父克劳狄斯趁着丹麦国王老哈姆雷特在花园午睡的时候,把毒液注入他的耳朵内而害死了他。之后克劳狄斯不仅篡夺了王位,而且很快就娶了他的嫂嫂,即哈姆雷特的母亲。哈姆雷特回国后对父亲突然死亡、母亲快速改嫁给叔叔、叔叔继承统治大权的过程很疑惑,因此闷闷不乐。这时,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死亡的原因,并交代给他复仇的责任。哈姆雷特遵照鬼魂的嘱咐,决定为父亲报仇。

哈姆雷特深知邪恶势力之大,为了不引起叔父的怀疑只好装疯卖傻。国王已经开始怀疑哈姆雷特,在大臣波洛涅斯的建议下,利用大臣的女儿、哈姆雷特的情人奥菲利娅去试探他,又指使哈姆雷特的两个同学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去试探他,都被他识破。哈姆雷特利用一个剧团到宫廷演戏的机会,安排他们上演了《贡扎古之死》,并按照父亲的鬼魂的话亲自加了几段杀兄篡位的情节,把戏名改成《捕鼠机》。在演出过程中,做贼心虚的叔父惊惶失措,起身就走,从而证实了鬼魂的话。当天晚上,哈姆雷特在去见母亲的途中,看到了克劳狄斯正在祈祷。这是一个复仇的好机会,但哈姆雷特怕在他祈祷的时候杀死他,会使他的灵魂升上天堂,而没有下手。哈姆雷特劝说母亲离开克劳狄斯,这时帐后突然有人惊呼起来,哈姆雷特误把偷听者——自己的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波洛涅斯错当国王杀死。克劳狄斯以此为借口派哈姆雷特的两个同学赉诏书去英国索讨贡赋,想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发现阴谋,中途矫诏,折回丹麦。

奥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从国外回来,雷欧提斯决心为父亲报仇。老奸巨猾的克劳狄斯把他父亲的死推在哈姆雷特身上。这时善良的奥菲利娅因为父亲被情人杀死和情人的出走,精神失常,误入河中淹死。在奥菲利娅的葬礼正在进行时,哈姆雷特恰好经过墓地。悲痛的哈姆雷特和奥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在墓穴中厮打起来。国王借机挑拨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以比剑为名,设法用毒剑刺死哈姆雷特。

在决斗开始时,哈姆雷特占了上风。克劳狄斯怕哈姆雷特胜利,就斟上一杯毒酒以示祝贺。哈姆雷特的母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代替儿子喝了有毒药的酒。雷欧提斯在克劳狄斯的煽动下,一剑刺中了哈姆雷特,同时也在争斗中被毒剑刺中。这时,王后中毒身亡。奄奄一息的雷欧提斯在最后一刻良心发现,当众揭发了克劳狄斯的阴谋。王子哈姆雷特在最后的时刻奋力刺死了叔父,为父亲报了仇,并把国事托付给挪威王子小福丁布拉斯。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形象饱满,戏剧冲突尖锐、曲折复杂,语言富有特色、生动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