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个更重要?

2024-11-22 03:08:1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在教育体系里面,有很多不同的教育分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我们生活最贴近的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个人是觉得家庭教育会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一点。
01、家庭教育是我们最先接触的教育。

我们一生下来之后,最熟悉的场所是在家庭里面,而不是学校。我们从小就要接受家庭的熏陶,受到家庭各种因素的影响。家庭对个人的影响是很有重大意义的,这很容易形成个人后天性格和习惯的养成。在家庭教育里面,担任导师的就是我们的家长。有一句老话叫做“有什么样的妈,就有什么样的女儿。”这句话不太中听,但是说的的确很正确。这也就解释了家庭教育对个人的重要性。

02、家庭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最不一样的地方并不是时间上的先后,而是教育方向的不同。家庭教育偏向于对孩子的言行举止还有性格习惯的养成,而学校教育则是对孩子的知识水平的提升。我们在家庭里面呆的时间是最长的,于是家庭教育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显现出来了。

03、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在未来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德国有一个教育学家说过:“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注定变成不平凡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孩子是从小形成的,也便注定了这对孩子未来的价值观、人生观都有影响。

其实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但我还是觉得如果两者一定要比较的话,还是家庭教育居于首位。

回答2:

家庭教育一定比学校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如下。

一、从时间上来讲

学生在家庭的时间远远大于学生在学校的时间。

1、以学生的一天为例,学生早上8点到校,12点放学,下午2点30到校,5点30放学,在校时间大概是7个小时左右,而其他十几个小时的时间都要在家庭环境中度过。

2、从学生的一生来看,学生7岁入学到23岁左右大学毕业,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大概有16年,而在学生的一生中,这16年仅占到1/4或1/5。而且在学生上学期间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假期存在。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所以他们接受家庭教育的时间远远大于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因此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中占较大比重。

二、从持续性上来说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可能会面对许多不同学科的老师,同一课程也可能会更换不同老师,但是学生的家长这个角色却是恒定的,家长在家庭中教育理念的传承,教育氛围的营造等也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学生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更加的稳定和持续。

三、从空间上来说

学生在学校接受学校教育,大多以知识传承为主,而学生在家庭教育中会接触更加广泛的社会生活空间,家庭教育更加多元化,更加立体化。

在丰富的家庭生活过程中学生呈现出来的问题也更加的明显,所以家庭教育可以面对更多的教育机会。

四、从亲密关系上来说

孩子与家长显然要比孩子与老师更加的亲密,所以对于家长的一些行为举止,孩子更加容易模仿,一些理念也更加容易接受。

作为老师在教育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比如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是很好,在校期间对老师对他进行了谈话教育,孩子可以马上就有所改善,但是,隔天再来学校时,又会打回原形。

其实,这就是家庭教育中并没有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在学校养成习惯,如果没有家庭的持续强化,可以说起不到任何作用。

但是有家庭教育就够了吗?其实也不是,家庭教育必须要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完整的受教育的环境,孩子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践行趣味教育,打造超燃家长!教师和家长的成长顾问,公众号:琦琦举旗旗。

回答3:

在塑造人格个性方面家庭比较重要,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上学校比较重要下面陈述我的理由: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也不指望能把它说清楚,准确的说这个问题如果有解的话那就太可怕了,怕是已经离标准化塑造人不远了吧。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他的不同既取决于先天的遗传也取决于后天的独特经历与成长环境。先撇开先天遗传不谈,因为那是我们最好不能够改变的。目前来看,对于一个处于成长时期的人而言,最为重要的两个成长环境就是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如果我们按照大多数正常人的经历细分的话,在6岁之前,是不存在学校教育的影响的,之后学校教育的强度会不断地加大,在高中时期基本会占据一个人8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个更重要”,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很难让人把握住问题的内涵。如果让我说明家庭教育重要,那么我们Google一下就可以找到上万篇的paper作为依据;同理,如果想要说明学校教育重要,那么也有成百上千的例证的存在。如果将二者进行比较,那么不同的研究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肯定会得到不一致的结论。So,如果细分为不同的角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作答是否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呢?

这当然也是一种答题思路,从人们普遍理解中的教育的功能上,我们不难区分出两个比较大的唯度:教书与育人。前者的重点在于知识的获得,后者的重点在于人格的塑造。接下来看一下“重要”这个词,这又是一个耐人捉摸的词语。“重要”的第一层含义,家庭/学校教育对于人某一方面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些影响;“重要”的第二层含义,家庭/学校教育应该在某一方面的发展上起到很大塑造作用,我们需要重视它。针对第一个层面,我们可以把问题改为在知识学习与人格的养成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一个的影响给大。当然在我没有对该领域进行过深刻的调研之前,是不好妄下结论。但是,从一些基本的心理学原理上,可以适当做一些推论。知识学习的角度而言,还要更详细的进行知识的分类,如一些实践性的技能:洗衣做饭带小孩……或者是纯基础的知识:物理化学……以及一些常识性质的人皆可言的内容:历史之类的……,其次还要对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及父母对于孩子学习的态度进行分别的讨论,不一而足。

接着是人格方面,精神分析虽然已经退出前沿学术舞台,但是其留传下来的一些思想依然被证明是有价值的,其中有一项就是早期经验对于人格塑造的影响,如幼儿依恋、亲子交流等等的研究也都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我们截取到24岁作为人格基本定型的时间点的话,在头6年里,家庭教育是唯一的主导力量;6岁到12岁的小学阶段,儿童接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程度基本相同;12岁之后如果初中开始留宿学校的话,学校的力量会大一点,但是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解在这之后发展的主要是自我认同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价值观建立的过程,包括性别的认同、自我的认同、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宗教信仰,这个阶段不论家庭和学校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也只能在人的发展中退居二线,占据主导地位的只能是自我,自我决定接受家庭还是学校的影响,自我决定未来的三观如何。所以根据我的理解,我给出的答案是人格的塑造主要在家庭教育。许多学习心理学的老师和同学可能也会有着相同的观点与看法。例如去年在听李玫瑾老师的犯罪心理学讲座时,讲到反社会人格时,李老师曾经反复强调了家庭对于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并且举出了丰富的案例来佐证观点。进一步她提出对于男孩而言,父亲对于童年经验的人格塑造所起的影响与帮助需要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接下来的回答主要是针对第二层面的,在这里,这不是一个通过科学和数据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涉及到“应当”,那么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职能定位与划分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到具体的价值导向的问题,每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种问题上,只能提观点,不能给答案。下面谈谈我的看法,准确的说不是我的看法,而是我深受某位极具理想化色彩的老师的影响所产生的看法。

现在的社会对于学校教育赋予了太多的使命与价值取向,这看起来使我们的教育变得强大了,变得素质化了,变得丰富多彩了,但是也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太不堪重负了,教育改革了,改完就四不象了。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我很偶然的接触到了一位“宋老师”的工作(我这辈子遇到的宋老师太多了,每个人都为我送了一程,也送给了我各种宝贵的经验),他是北京人士,年过半百,当过军人、搞过教育,他妻子是某国家级发给居委会大妈看的杂志的主编,两个人都很和善。他当时在做的一个项目是“社区教育”,也就是我们理解的“家庭教育”,项目据说有台湾大老板的投资,正在筹办阶段。当时我报名参加了社区宣传的志愿者,但是直到现在,他也没有联系过我,估计是项目中途夭折了。我只和他深度的交谈过一次,回来后感觉很有启发。他的理念就是“学校只管教书,育人交给家庭”,学校最初始的定位就是学习知识的场所,社会想让学校完成育人的使命,但是学校中人格的塑造是在各种人复杂的社会互动中潜移默化间完成的。学校也许可以规范老师的言谈举止,但是同辈群体之间的互动永远是学校难以规范的,在学校的人格塑造过程中,教育处于一种很被动的地位。家庭教育则不同,相比而言要简单纯粹的多,所以家庭在孩子的人格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主动的。

我们现在的教育误区就在于,家长把孩子往学校一推,有的人就做甩手掌柜了,我只管开家长会和交学费,其他事项一律由老师代办,但是有些事情上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老师,在教书有余力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优秀品德、人格魅力以及良好的互动去带动一部分主动成长的同学,那就已经是一个完美的老师了。老师是被动的,对于那些不积极建构完善自己人格的学生,老师是没有义务管他们的。所以说,我们的家长有多不会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引导孩子有意愿去积极地与外界环境互动从而完成自己人格的建构。家长必须把一个开放的、主动的、积极的孩子交给学校,学校才能通过其特有的社会交往功能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发展环境。当然,这只是学校本身性质所带来的一项功能,而学校的主业就在于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培训。素质教育要从家庭抓起,只有努力提高家长的文化水平,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从家庭出口提供高素质的孩子,才能从学校端口输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人格发展上,学校的作用只是一个发酵罐,真正能发酵出什么样的成果取决于你放进去的是什么!

珍惜彼此的邂逅,就是对相遇最好的报答,公众号:“让往事随风而逝”‍‍

回答4: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

01启蒙阶段(0岁—3岁):家庭教育为主

常言道:三岁看老。从中足可以看早期家庭教育对塑造孩子人格,关乎孩子将来一生的重要性。在这个阶段,孩子每天接触到最多的是亲人,父母应该肩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尽可能的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尽可能的多与孩子交流,可以通过阅读绘本、做游戏、玩玩具等方式,增加与孩子的沟通,给孩子积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尽可能的放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动手尝试的机会。孩子对事物都有好奇心,这种时候,父母只要负责好孩子的安全就好,孩子对新事物尝试以后,一方面可以保持好奇心,另一方面,孩子也会不停的总结经验,知道下次该如何做。

良好的性格是成功的一般,阳光、开朗、自信的人,走到哪里都吃香。

02学前教育阶段(3岁—6岁):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辅

孩子满3周岁,就应该进入幼儿园,开始进入集体生活。在这里,孩子最重要的,是学会怎样与其他小朋友和平相处,如何融入集体生活,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还是以游戏、手工等活动为主,家庭教育仍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息习惯、求知探索的欲望等,这些好习惯,尤其是阅读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03小学教育阶段(7岁—13岁):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辅

孩子上小学以后,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接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慢慢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而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帮助孩子适应新生活,孩子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家长不要随意的干扰孩子的想法。

04中学教育——大学教育(13岁以后):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

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专心致志的学好知识,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是大部分人改变命运的选择。因此,在初中高中时期,要尽多的打好基础,通过高考,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

大学的好坏重要吗?重要。

培养方向不一样。本科及以上培养管理人才,专科及以下培养技术型人才。我现在就职的公司就比较明显:管理培训生全部是从211、985甚至是留学归来的研究生,直接落级别5的岗位。而一线员工,则由专科生担任,起步级别为1(岗位总级别共8岗)。其中的差距,不言而喻。

平台不一样。好的大学,拥有更多的外出交流机会,例如:与世界其他名校拥有合作,你有机会作为交换生出国,看不一样的世界,打开自己的眼界。

资源不一样。好的大学,拥有更多杰出的校友,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资源。如果你厉害,就可以将这些学校资源变成你自己的资源。

对手不一样。有句老话说的好:遇强则强。你拥有同级别的对手,只会使你有压迫感,从而不断前行。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回答5:

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是,我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重要。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样的老师教育出来的孩子千差万别,背后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原因。

1,学校教育的重要不言而喻,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家长拼了命要买学区房,上国际学校,上重点学校。好的学校的教育方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为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教育成果。但是每个班级都有所谓的“优等生”,这就是家庭教育在背后起作用。

2,同一个班级中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们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顾,成绩考差了就大发雷霆,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同在一个班级,学习同样的内容。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你也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请你不要向孩子提任何学习要求,更没有资格责备他们。

3,孩子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是自控力,准猪肚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而这些素质,更多地依赖于家庭的培养。

家庭教育中言传身教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成年人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于你们不在场时,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么穿戴,怎样同别人说话,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么微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意义。

如果你希望孩子认真读书,放下手中的手机,以身作则,拿起一本书,开始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