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常有的四种错误的教育心态,看看你中了几条

2024-11-15 00:52:5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第一,教育孩子是一种压力。很多中国父母会把教育孩子当成一种压力,苦差事。心里经常想,我工作很忙老婆/老公应该多带孩子。
如果有老人帮忙带就更好了,这样自己就可以解放了。当孩子要求和父母一起玩时,听到的回答却经常是“你自己玩吧,爸爸妈妈都太累了,需要休息”。即使父母有时间,也经常是想看部电影,看会儿电视,听会儿音乐,或者是想睡个大觉……
总之,父母经常会以各种借口把孩子往外推,因为他们认为带孩子没意思并且是一个累人的活儿。
实际上,身为父母应该主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而不是把孩子推向他人或者进行各种变相的虚假陪伴。
如果父母能够对固有观念进行微转变,不把教育孩子当成一种压力,就会发现其实孩子们特别可爱。Ta们的奇思妙想、对父母无限的宽容、以及对世界的敏感认知,很多时候都会让大人觉得自愧不如!
第二,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其他的都不重要。这一点中国父母表现的尤为明显,为了孩子学习好,可以说想尽各种办法。
数学不行上奥数辅导班,语文不好上作文辅导班……如果各科成绩都不错,周末还想给孩子安排个兴趣班,直到把孩子每天的生活安排的满满的,以至于让孩子每天跟着别人的步调忙得没完没了!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比学习更重要的内容需要孩子去领悟。比如,一个健全的人格,一颗善良的心灵,对世界的好奇心,以及更开阔的视野!
第三,让孩子上好的幼儿园/小学,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孩子到了入园年龄是很多爸爸妈妈比较开心的事情,他们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暂时脱手,把孩子交给老师交给学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还有的父母不惜花费重金,只为了让孩子能上个好些的幼儿园/小学。以为这样自己就可以更放心的高枕无忧了!更是有些父母在孩子开学之际,深情的握着老师的手,然后配上一句:“以后我家孩子就交给你了!”
作为老师,对于这样的“托付”是没法拒绝的。但是老师的精力和时间也是有限的,班里几十个学生老师怎能“照顾”得过来?
一项研究表明,具有十年教龄的老师,哪怕Ta非常热爱教育工作,能关注到的学生的最大个数是八个左右。可见,如果盲目把孩子交给老师的风险有多大!
孩子只有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呆在学校就可以万事大吉。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于孩子而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校教育主要负责知识的传递,而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人格及品格的重要场所,只有两者相结合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第四,等孩子长大就好了。孩子年龄的增加并不代表着心智也会随之成熟。孩子的年龄虽然增加了,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陪伴、体验等一系列的活动,孩子的心里年龄一般会落后于实际年龄。
仔细回想一下,多数父母是不是都有这样的心理活动。没有孩子的时候想当父母,一旦为人父母又会觉得孩子很麻烦带孩子很累。
于是就经常琢磨,孩子上了幼儿园会不会好一些;如果孩子上了小学,可以自主学习是不是会更好;如果孩子到了初中是不是会更省心……孩子上了大学是不是就可以彻底解放了?
生活中这样的父母非常多,曾经的我也是其中之一。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让自己解脱,一直往后看而不是往当下看,好好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实际上,孩子越长大,遇到的困惑就越多,越需要父母的指点迷津答疑解惑。所以“等孩子长大就好了”是不成立的。
教育孩子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家庭中的言传身教,属于一种生活教育。如果父母不能端正态度,总想着如何逃离这种活动,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