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的列国的君、侯实际是一回事,即‘封君’,是一种爵位。
封君不一定非是王族,他们大约可分为两种:1,列国君主的子弟、外戚、幸臣;2,有文治武功于本国的将相。
王族比如四君子(黄歇尚存疑)、长安君、泾阳君等;外戚如穰侯魏冉;幸臣如龙阳君、长信侯(嫪毐)。将相如商君、马服君、应侯、文信侯(吕不韦)、武安君(白起)等等——注意,上面这些人物既有称君的,也有称侯的,即使称君的人中,也有王族或是客卿,足证并非只有国君之子才能称君,君一定尊贵于侯。
而且,战国时代的君、侯和春秋时代的侯不是一回事,春秋时代的侯是国君,战国时代的君侯只是被赐予一块封地,食用租税而已。他们在自己封邑的权力,甚至不如春秋时代的某些卿大夫,像晋国的韩赵魏知栾范中行等大夫,随时能从自己的封底拉起一支队伍作战,相当于国境内的独立诸侯;而战国时代的君也好,侯也好,一般长住国都,不到自己的封地去就封,治民权军事权很少,没有国君赐给的玺符也调不动封邑内的兵力——而且,春秋时代的卿大夫一般世袭,战国时代的封君多为终身制或是下传二三代就完了,正如触龙所言:“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诸侯有在者乎?”
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君是一种封号,一种爵位,是有实权官。
如信陵君是战国时魏国贵族。魏安盝王之弟。赵国宗室大臣。
平原君是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
比较有名的战国时期四公子: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君这个字有一个意思是对对方的尊称,比如张君、王君,诸君等等,所以从这个意思来讲,每个男子可以称君。
但是平原君、信陵君、龙阳君的君可不是刚刚我们说的这个意思,而是一种封号,和候一样,只有诸侯分封给封号的人才能称君,才能称候。
众所周知,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周天子分封的公、侯、伯、子、男各路诸侯到战国时候就各自称王了,比如秦昭襄王,赵孝成王等等,各路诸侯王划出一块地封给某个人,赐个封号就是什么君、什么候。
想要被封为君候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么你天生贵胄,是诸侯王的亲人、亲家、幸臣等,有可能被封为君候,比如王族的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亲家如穰侯魏冉,幸臣如龙阳君(不知道叫什么名字)、长信侯嫪毐等等;当然如果你不是生的好的话,也可以凭自己的本事、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也有可能被封为君候,比如文官有商君商鞅、文信侯吕不韦,武将有武安君白起,马服君赵奢等等。
当然被封为君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一旦被封为了君候,在自己的封地里你的权力还是比较大的,拥有经济特权,可以豢养门客,比如四君子个个食客三千,他们属于你的家臣,吃你的饭,拿你的钱,当然要为你卖命,齐国的孟尝君和齐王闹翻了以后,他的封地直接演变成了他的私人领地,所以一旦被封为君候,你就发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