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典籍汉朝 《说文解字》:“童,男有罪曰奴,奴曰童。”“童”本义是指因为有罪而被施以刑罚的男奴,其字从辛重省声。在汉字金文、甲骨文、秦汉小篆等中,童的本义是奴隶。童人的出现与奴,与年龄幼小有关。
为了防止奴隶逃跑,奴隶还要被施以各种刑罚的,一方面是一种惩处,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标记。“童”、“宰”等字的字形就反映了这些刑罚。这几个字中都有一个形旁“辛”,“辛”字,郭沫若释为“字乃象形,由其象形以判之,当系古之剞劂。……是所谓曲刀者,其形殆如今之圆凿而锋”。奴隶主常用它刺奴隶的面额,再涂上墨,作为印记,即黥刑。但“黥刑亦无法表现于简单之字形中,故借施黥刑之刑具……以表现之。”“童”本义是指因为有罪而被施以刑罚的男奴,其字从辛重省声。古代亦然职业,古代罪犯 童使--在先秦时期至宋朝时期男性奴仆的称谓,童使并不是指童年的幼仆,也不包括因战争而俘虏者,战争俘虏为奴仆者,实际上不可称“使”,只能称“役”。童使是由于官吏犯罪后被判罚为官宦人家的奴仆者,包括不致死刑的罪犯、重罪官员的眷属族人等。在童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身份称谓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童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童氏人口众多,渊源繁复,不可一论。该支童氏读音作tóng(ㄊㄨㄥˊ)。在汉字金文、甲骨文、秦汉小篆中,童的本义是奴隶。古时候男子有罪沦为奴者,称童。童字在甲骨文中,像一个身戴刑具,站立在土堆上,企足远望的人形。童的本义已不显,其所引申之小、幼之义加重,如童工、童牛等。童人的出现与奴,与年龄幼小有关。根据隶定字形解释。会意。字从立,从里。“立”指“站立”、“驻足”。“里”指“里边”、“里面”,与“外边”、“外面”相对。“立”与“里”联合起来表示“站在最里边”、“站在最后”。本义:主人家里迎宾列队时站在最后边的人。家里最年幼的人。家里的小人。说明:“童”与“章”是一对关联字,后者从立从早,“立”指“站立”,“早”指“最先(出门迎候宾客)”。“立”与“早”联合起来表示“主人家里迎宾列队时站在最前边的人”。家人列队迎宾时的顺序按照社会等级排列:嫜(公公)、兄、弟、婆婆、妯、娌、儿童。其中,公公的位置在队伍头里,在家门口外,儿童的位置在队伍尾部,在里屋门口。“娌”的位置在儿童前面。辨析:儿与童。繁体儿字从臼从儿,“臼”指小孩的头像钵臼,常遭大人用手指关节叩击以示惩罚。“儿”为“人”字变形。“臼”与“儿”联合起来表示“臼人”、“常遭体罚的孩子”。故“儿”是指“大小孩”,常常闯祸需要体罚教训的孩子。“童”是从家庭伦理纲常角度定义的小孩子。二字的区别仅在于定义角度不同。“儿”在家庭迎客队伍中也会排在最里边的位置。
匪我求童蒙。——《易·蒙卦》
成童舞象。——《礼记·内则》
童寄者。——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至期与女俱入房,亲以手去其童。——元·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周生亦有言,舜盖重童子,项羽又重童子,岂其苗裔邪?——《汉书·陈用项籍传赞》
童牛之告。——《易·大畜》
只知道这个姓氏的由来…
童姓,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尚义,山东龙口、平邑、平度,山西太原,湖北监利,广东新会,云南陇川、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白族、彝族、壮族、苗族、哈尼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汉代有童恢,姑幕人,丹阳太守;宋代有童贯;明代有童佩;清代有童昌龄。 姓氏源流 童(Tóng)姓源出有二: 1、源自上古,是黄帝的后代。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有个儿子叫老童。老童天生一副好嗓子,说话唱歌时,嗓音就象钟罄一样宏亮清越,又有音乐的韵味。他的后世子孙就以祖上名字中的'童'字命姓,称童姓。 2、出自胥姓,始自风姓,是赫胥氏的后代。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胥童,他与周朝的权臣栾书、中行偃积怨很深。后来栾书、中行偃受宠于厉公,胥童遂被杀害,他的后人为避仇杀,以祖父名字为姓,改“胥”为“童”,称童姓。 迁徙分布 关于童姓的来源,是记载于唐人所著的《姓纂》一书:“颛顼生老童,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望出渤海。”老童在我国的姓氏源流上也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帝喾时专司“光融天下”的前后两位祝融氏——重黎和吴回,便都是老童的儿子。重黎的子孙,是后世的司马氏;吴回的子孙,繁衍更广,后世的岑、胡、彭、钱、曹、坐、娄、苏、顾、温、董等姓,都是吴回的后代。由此可见,把源自老童的这一家人形容为“同宗而不同姓的大家族”,实在是顶恰当不过的。童姓的先人,早期都是活跃于渤海,即今山东省北部地方,然后逐渐向南播迁,到了宋、元之际,终于成为南方各地的一个著名姓氏,望族居雁门郡(今山西省代县西北)。这一点,从2000年来童姓人士在历史上的活动情形,便可获得了解。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童姓人士,是东汉时期山东诸城地方(姑幕)善名传遍遐迩的大好人童仲玉,以及他两位名登《后汉书》的“循吏传”的杰出儿子童恢和童翊。历史上的童姓饱学高士,真是不胜枚举,譬如,唐代的童翰卿,是宣宗和懿宗年间工于诗词的著名才子;曾任袁州教授的童宗说,也是唐朝时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见称的名士,著有一部《柳文音注》,被当时的学者尊称为“南城先生”。童姓现今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大姓,人数也不很多。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位大姓,在台湾排第九十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