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大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是校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省优秀重点课程。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点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其中具博士学位9人。
在老一代学者李镜池等先生建立的学术研究基础上,该学科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重要学术成果。学科带头人戴伟华博士以文史结合的研究见长,多年来从事唐宋文学与文献考据研究,尤其注重制度与文学关系的探讨,出版专著《唐代幕府与文学》、《唐方镇文职僚佐考》、《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等,填补了文学史研究的空白,使传统的文史结合研究有了新发展,为海内外学人所注目,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赞誉;栾栋博士学兼中西,术修多科,其《感性学发微》取精用宏,将汉字、周易和华夏文史纳入了人类文明演化和美丑嬗变的大背景中,其在《中国社会科学》、《Inharmonique》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的《在人类文明的转折点上》等论文,对先秦易理和古希腊辩证法以及中西古代文化统绪,作了进一步梳理与整合,体现了中西美学与古代文学探讨相结合的理论特色;特聘教授康保成博士合文本、文献和表演方式研究为一体,其《傩戏艺术源流》从宗教与表演的角度探讨戏曲艺术规律,思路宽阔,方法新颖,开掘深远。另外,学科梯队成员的《纵横家与中国文学》、《〈花间集〉论稿》、《北宋儒学与文学》、《元杂剧演述形态探究》、《文化转型中的中国近代戏剧》等博士论文以及《韩愈传》、《淮南子校译注》、《关汉卿艺术范式阐释》、《明清小说思潮论稿》、《中国近代散文史》、《岭南禅文化》等专著,在学术界均产生一定影响。
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该学科形成了唐宋文学与文献考据、先唐文学与传统文化、古典戏曲与叙事文学、岭南文学与近代文化等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既有理论建树,也有时代和地方特色。
近5年来,该学科成员承担科研项目共15项(其中国家与国务院部门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3项、省厅级项目8项),经费累计28.7万元。5年来共发表论文448篇,出版专著31部、译著3部、教材5部。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6项、高校人文社科奖2项,成果被引用、转载、介绍的有40余项。
该学科强调在多学科交叉中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广、创新务实的专业人才。5年来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包括澳门生)57人,毕业的硕士生中有5人考上博士,其余的多在高教、科研单位工作。